从微观到极端是质量:基于“微观课堂”概念的高效政治课堂初探_微课论文

微到极致是品质——基于“微课”理念的高效政治课堂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极致论文,课堂论文,理念论文,品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你微了吗?”已成时下的一句流行语。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幸福等一个个新事物,因为其短小精悍,能进行快速地发布和分享。而在教育界,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的迅速走红又衍生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微课。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有益尝试,笔者结合自己对微课理念的学习体会,谈谈利用微课理念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打造优质高效政治课堂的初步探索与点滴感悟。

一、“微课”释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或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微教案、微学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练习测试(微习题)以及微课堂中的学生反馈(微反馈)、教师点评(微评价)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视频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

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时间较短,一般为5~10分钟,可谓“知识脉冲”;二是教学内容偏少,既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概念,还可以是某个题型精解、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短小精悍;三是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以内,既要适用于教师的观摩和研究,也要适用于学生的质疑和理解;四是资源构成“情景化”,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来整合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完整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正所谓“有限时空,无限创意”。

二、基于微课的教学实践

十多年前,多媒体教学就已被引进课堂。基于教学视频的微课与多媒体素材的高度一致性,笔者尝试将微课理念引进课堂教学,试图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打造高效政治课堂。

课例: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课前准备

这一环节近似于学案,由教师课前布置,主要包括供课程学习的视频资源和其他文件资源,以文件包的形式寄存于教师的“QQ文件中转站”(设定为一星期内有效),内容涉及“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两份视频(一般不超过3份)。文件包中的这些文件或来源于互联网,或由教师使用Power Point、Flash、Authorware等音视频软件设计制作;文本是经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特点挑选的内容,如热点、难点、重点等知识。

2.课堂活动

(1)课堂导入:通过女儿、妈妈、奶奶在一家服装商店里对话的场景,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构建与学习目标要求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具体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自主学习(一)——几种典型的消费心理

温馨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详读课文第20~21页的文字,对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四种主要消费心理形成基本的认知,了解其基本表现、各自特点和利弊评价等。

效果反馈:由学生分四组讨论情境材料“选房”,判断同时走进世外桃源的甲、乙、丙、丁四个人对房址的不同选择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设计此微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该微情境选用习题检测也可)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3)自主学习(二)——正确消费观的要求

温馨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21~22页的文字,对正确消费观的四个方面有个基本的认知,了解其内容和要求,懂得人人都在消费,但并非人人都会消费,明确在生活中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效果反馈:通过小组分工,学生讨论凯恩斯的“节俭悖论”和现代人的“艰苦奋斗过时论”,鉴赏漫画“小儿麻痹症”和“现代棺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评析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消费怪像,自觉理性消费,幸福生活。(该微情境选用习题检测也可)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4)化解难点——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5)研讨总结——从生生交流到教师总结

学生交流的重点是本节课的习得,要突出主题在能力方法——比较法、表格法、讨论法、案例法,或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走出消费误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微课情境中进行认知互动、产生思想碰撞和接受情感陶冶,培养学生有效调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开展在合作探究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总结的重点不在于理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是基础性要求),纲举目张,而在于科学评价和用心鼓励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关注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因材施评(这是发展性要求)。此时,教师要重视评价总结的多元化,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正能量;之后,布置分层或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能。

三、基于微课的教学感悟

1.课堂预习的先行性实施

微课的主要载体是微视频。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事实上,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普及的时代,学生可以先在自己的家里完成课前的在线学习环节。如访问教师的专题网站、阅读师生间的QQ群邮件等。经过反复观察和不断改进,笔者发现使用后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者。于是,将邮件主题开门见山地命名为新课目标;在邮件正文中,将Word文档中的内容直接粘贴,告知学习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将文件压缩包中的视频以附件形式显示。此举可显著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时的真实下载和阅读率,并且在跟帖回复的过程中及时提问,还能方便教师统计学生的出勤签到率,一目了然。

2.教学流程的清晰性呈现

微课要求保持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画龙点睛。梳理起来,本节课的传统流程大致包括八个环节:自主学习——问题引领——效果检测——观看视频——释疑解惑——变式训练——情境升华——研讨总结。这一教学设计,遵循了微课的基本理念,但形式机械,不够活泼,步骤也太多,还有删减的余地,例如按四块分割:问题引领(自主学习——问题引领)——释疑解惑(观看视频——释疑解惑)——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情境升华)——研讨总结。这样的设计,会使课堂中心更加突出、更加聚敛,教学流程更加清晰、更加精细。

3.师生角色的全新性定位

基于微课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主,“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自主学习、混合学习交替呈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准备在课外,活跃在课中,交流在课尾,根据教师预设的任务和活动环节主动参与、积极体悟。教师不用担心学生不知道做些什么,因为任务已经在微视频上;也不必担心学生的学力差异无法攻克难关,因为能力优者会帮助能力弱者;也不需担心吵吵嚷嚷,活动被搞砸,因为能力强者可以“知者加速”,教师也不断地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和点评。

4.评价取向的颠覆性变革

微课不是为了知识的完善而来,甚至不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而来,而是为了学生的成功而来。微课通过诱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展示学生成功的过程、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励学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知识内化、潜能开发、人格养成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持续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尽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更忙了:课前忙着备课、录制编辑微视频,课上忙着评价、面教与点教、调控教学流程,但学生体验着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乐趣和幸福,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了。教师忙得其所!

标签:;  ;  

从微观到极端是质量:基于“微观课堂”概念的高效政治课堂初探_微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