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工程设计院勘测队 上海 200940
摘要: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勘测、试验、分析和评价,并且把这些勘察内容编辑成文件报告,这就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岩土工程勘察和普通的地质勘查还是有区别的,它具有更加鲜明的工程目的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勘察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解决,这给岩土工程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要找出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降低在勘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从而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而各项工程建设在地下基础方面的投资占整个建设投资的很大部分,同时地基基础部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这就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环境必须进行详细深入的勘察及分析,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提供正确可靠的有关参数奠定基础。在岩土工程学科中,土力学、工程地质和工程力学等理论都属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岩土工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其相应的科学理论知识,比如非常多的公式、参数就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经验总结。很多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勘察过程中,都是将自身工程勘察的经验结合理论知识的指导,然后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后提交出最合适的参数数据。一个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必须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实践期,具有了一定的勘察实践经验,才能在掌握牢固的勘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拥有良好的研判能力,才能胜任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践与理论结合对于一个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 勘察孔深度选择时存在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勘察孔深度的选择一般在编制勘察方案时要初步确定,其确定依据主要是拟建建筑物荷载、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当地地质地层分布情况等,在实际勘察时再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调整。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勘察孔深度不满足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的现象,主要是场地实际地质条件与初步确定的勘察孔深度时的地质情况差别较大,一是主要持力层埋深起伏较大,造成部分勘探孔深度不满足要求,这是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最多的现象;二是主要持力地层埋深变深后,这种情况下一般有经验的钻机机长和现场记录员能及时发现的话,会和工地技术负责人员沟通后加深勘探孔;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的话,就会造成大量钻孔深度不符合要求,必须返工加深,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成本提高。还有一种情况是勘探孔深度过深,有些实践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为了保险起见,初步确定勘探孔深度时过于保守,确定的孔深偏深,造成勘察费用增加,工期拖长。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要求勘察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经验水平,初步确定勘探孔深度时既不能偏于保守,同时也要考虑地层起伏而留有一定的余量;勘察进场施工时勘察技术人员要常驻勘察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控制,不在现场时必须加强与钻探机长和地质记录员的沟通联系,遇到情况及时处理。
2.2 野外勘察作业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要求,在勘察工作中需要取样并进行原位测试的测试点数量应该在6个以上,并且要保证在检测过程中充分考虑从到这些点的均匀性与特殊性,以确保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在实际的勘察操作中,勘察单位为了赶进度而在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下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的现象经常发生,取样点和原位测试数据偏少,不能充分反映出场地内岩土体的差异性、不均匀性,有时偏差较大,数据失真。另外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过程中对原状岩土样品的采集保存方式有时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时取样点过于集中在一两个钻孔中,试验数据虽然偏差较小,看似均匀性较好,但试验结果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整个场地的岩土体分布的真实变化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岩土样的保存运输工作也存在不规范问题,需要蜡封的土样不用蜡封仅仅用透明胶带缠几圈了事,太阳下暴晒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运输过程中不按要求采用减震箱,从而给导致试验数据失真。个别施工作业班组为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对部分原位测试不按进尺要求去实施而采取人为编制数据弄虚作假的问题,给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带来严重影响,可能误导勘察技术人员作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误导设计人员,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这方面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勘察外业施工缺乏监管部门严格的监督检查是主要原因。
2.3 专业性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行业中,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数量较少,并且薪资不高,野外工作又较为辛苦,在目前勘察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辞职或者转行的不少。在野外勘察工作中,大部分勘察单位为降低成本考虑,就会聘请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工进行野外勘察施工,或者干脆把野外勘察作业劳务分包给一些小包工头、私人小老板,这些班组人员多以家族成员或老乡组成为主,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培训,专业技术都是靠互相传帮带,成员流动性大,操作水平有限也不稳定;另外勘察劳务市场门槛低,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还广泛存在,这些小承包方通常为了获得任务而恶意竞争,在目前人力成本、设备物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保证一定的利润,采取一些偷工减料的做法是常有的事,非常容易造成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数据成果不可靠,影响建设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
2.4 勘察行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工程建设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勘察设备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先进的勘察设备技术更多的掌握在一些资金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单位手中,大多数勘察单位依然使用较为基本的勘察设备技术,只能满足对勘察技术要求一般的工程,对中小勘察单位来讲,在勘察市场上分一杯羹解决生存问题是重点,先进的勘察设备和技术的采用对一些小型勘察单位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往后勘察行业将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弥弱,这也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
3 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一些对策
3.1 强化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
为了使我国的勘察市场更加规范化,应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体系,促进勘察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勘察成果质量。第一点要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保证勘察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勘察结果的可靠性。目前勘察工作并没有推行监理制,监理工作主要还在施工阶段,国家只对财政拨款的国家投资项目、外援项目、重点项目规定实施强制监理。就勘察的重要性来说,勘察监理应该进一步推动开展,无论投资方式,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勘察项目应该实施强制监理,从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勘察起就要保证质量。对不按要求作业的勘察单位或者劳务分包单位,加强惩戒措施,严重的应列入黑名单,禁止进入当地勘察市场承担业务。
3.2加强勘察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加强勘察施工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在勘察合同订签后,前期准备阶段要充分明确勘察的任务目的,优化勘察工作量布置,避免盲目勘察、过度勘察的情况发生。勘察实施阶段,加强对勘察施工班组的长期监督管理,在技术负责人不能长期在现场的情况下要委托懂技术的专业人员现场监管,保证勘察班组操作人员按程序规范操作,严禁违规作业,保证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后期内业资料整理阶段,严格勘察资料的质量控制,从土试数据、地质分层数据、数据统计分析各过程都要严格把关,对有关结论评价做到咬文爵字字字必究,做到准确严谨,避免歧义,对有关建议要全面合理,切合实际,经得起推敲,避免空洞泛泛而谈。勘察报告最终定稿要经过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交出去的报告质量可靠。
3.3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现有勘察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应行业发展等问题。许多中小勘察单位把主要工作放在了开拓市场、保护市场份额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从长远计,人才和质量才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勘察单位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院校、勘察协会等机构的培训教育来开拓单位技术人员眼界,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3.4 细化制定本地区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标准,这个国家标准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然而我国的地域宽广辽阔,各区域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地基土层的名称相同,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其力学性质出现差异。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部分指标、参数等,对一般地区具有适用性,但是国标岩土勘察规范的部分内容对某些地区偏于保守、对某些区域又偏于激进。对这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采集统计,出台适用当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或者规程,来指导本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笔者曾经负责过项目的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区都有本地区的勘察规范,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建设也在更新修订中。
4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
某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浙江地区,包括十多个多层单体,拟建物大都依山而建,大部分是半挖半填地基,周边有相对陡峭的山体和复杂的地貌。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之前,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关键。勘察方案指导原则如下:在对各拟建建筑物单体做好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做好局部高度15m填方边坡和局部高度30m以上的削坡边坡的勘察工作,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在勘察过程中,对当地的潜在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对深入的调查,重点对边坡进行了专项勘察,为边坡设计施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由于岩体风化程度较高,凝灰岩岩体覆盖了较厚的残积土层,在开挖出的某一高程平面上的地基,其岩土体种类不同,软硬程度也不同,给地基基础设计带来了难题。该残积土层能否采用作为持力层的关键是必须要精确掌握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此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对凝灰岩残积土变形模量和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载荷板试验,经过最终统计分析获取的承载力特征值是原有经验方法的1.5倍,而变形模量也比经验法提高不少,提高了残积土层的利用率,降低了建设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解决好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对于促进岩土工程勘察的健康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和规范勘察市场,采用与岩土工程发展相适应的设备技术,才能确保最终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姣.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5,4103:77-78.
[2]杜良彬.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2:148+152.
[3]彭武林.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5,51:194-195.
论文作者:倪培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岩土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单位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