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艳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摘 要] 通过对创业型人才的创新素质特征的界定为基础,构建“多层次+个性团队+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实现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意在为地方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和资料。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转入“创新驱动”阶段。并在2016年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体举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将为促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创业教育就是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融入创业教育,并持续不断地为地方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是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品格塑造和精神培育“四位一体”的核心思想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而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创业基础、创业素质和创业优势,地方应用性高校如何积极推动创业教育,注重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视。

一、创业型人才创新素质的界定

创业型人才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并具备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有勇气尝试,敢于承担风险去抓住机遇的人,可以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体现这种创业素质。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心理等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型人才的创新素质的界定。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创业型人才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冒险精神、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创业理论与创业实战能力等。笔者将创业型人才的创新基本素质总结为创业思想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等方面。

可见,其中第三点才是分析《十日谈》中女性角色构建的重点,也是薄伽丘的创新之处。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讲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这样的总结也十分符合《十日谈》中的叙述框架。因此,按照故事发展的“起、承、转、合”的顺序,可总结出以下四组以女性作为主角的故事的发展模式,考察在每一个阶段,薄伽丘究竟如何塑造女性角色: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引入企业共建,并且与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同步。有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优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才能保证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主要指面向开课学生范围的多层次性、开设课程内容的多层次性,开课学生范围的层次性:根据创业型人才创新素质特征课程构成分成两个层次,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思想意识、创业理论知识的课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只针对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课程内容的多层性: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思想意识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来完成;创业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来完成,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践课程来完成,见表1。

二、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导师的配备,可以采取内培和外联的方式构建导师队伍。由于校内教师多数不具备创业和实践能力,可以派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方式或参与社会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可采取教师创办企业的方式直接成为创业型导师;采取外联方式聘请企业创业者,作为导师对学生团队的项目进行指导;选择企业优质的资源,引进企业真实的项目,直接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政府方,优选财政实力较强的市或区级政府,须查看经财政部门审核下发的部门预算文件。商业银行还需开展再评估工作,结合区域内全部 PPP 项目规划方案,统计未来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确保每一年度本级全部 PPP 项目从一般公共预算列支的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

(一)构建具有创新素质特征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创业思想意识:创业型人才要有自主创业的意识,自主创业有很强的挑战性,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创业的自信心;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型人才要有创业的热情和勇气,创业中风险与成功并存,创业型人才要有敢于冒险、敢于立于不败之地的勇气,要有耐挫力、大胆创新的意识、具备坚韧性和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型人才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了解相关的税务、投资、经营、法律、理财、成本核算、营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型人才要有目标和计划管理能力、谈判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心里调节能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商业策划能力等相关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战能力的训练。创业型人才创新素质要素之间是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是确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依据与前提条件,是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与核心。

就在我要走的时候,那个女人喊住了我。原来她早已经为我煮好了一碗热乎乎的刀削拌酱面。我望着那碗面,浓浓的香味顷刻间钻入我的嗅觉。过度的饥饿使我无法拒绝一个陌生女人的盛情款待。这种时候,我需要放弃男人的所有虚伪和大男子的什么狗屁尊严,一概都他妈的见鬼去吧。我要填饱肚子,我甚至连一个谢谢之类的客套都没有,那碗面就囫囵到我的肚里了。

(二)组成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团队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营造创新创业育人环境。可以针对有兴趣的学生组织创业社团,专门组织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创业社团可以定期组织创业研讨会、企业家讲座、成功创业者报告会、参观创业型企业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在校园内外环境中进行及时宣传,体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实现创业型人才环境育人的作用和目的。

旧址始建于1921年秋,原为长沙商人陶树清的私人住宅。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建立,毛泽东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等,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支部。1921年冬,由易礼容经手租下这所房子,作为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住宿的地方。

表1 创业型人才创新素质特征的课程体系

“多层次+个性团队+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有多种条件的保障和支持。

(三)营造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构建创业基础类课程体系,学习过程中要开展个性化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组建各种创新实践团队,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团队、创新创业训练团队、竞赛训练团队等。学生团队的组建具有兴趣性、探索性特点,导师引导、自主训练。组成工作室的模式,可以是企业与学生、项目与学生、基地与学生的教学模式。导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实施,对学生进行科研立项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指导的成果可以是参加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建立模拟交易平台、开设网站、创办虚拟公司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引进企业真实的项目,营造企业实战的氛围,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报酬,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有目标地开展实践训练,也更好地促进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业务机会,零距离接触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实现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注:课程中有部分课程已经被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创业导师

根据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素质特征构建“多层次+个性团队+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借助校内外的平台或基地建设,首先在校内引进创新创业的软件,进行模拟的实验、实践创业课程训练、科研创新课程训练等,通过成立各种导师工作室、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创意创新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创业训练,从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全方位进行训练;同时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去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进行锻炼、提高,实战演练。

(三)学校各部门协同工作是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

创业型人才培养涉及教务处、创业处、学工部、评估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要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起着推动作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两条核心:1)新在大格局,大城镇群与小城镇要协调发展;2)新在人的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休闲特色小镇要顺应这一趋势,解决我国农民的就地城镇化和城市人的逆都市化问题。

(四)经费投入是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顶层设计、领导参与组织,更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的来源需要多方筹集,可以是学校投入、也可以取得企业的支持、校友的帮助或通过项目立项的方式获得。保证“多层次+个性团队+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型人才的全过程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创业教育又称“企业家精神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地方转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应用性、创新性、高素质的人才,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适应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多与企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多与其他同类学校联系,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经验。培养创业型人才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对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辉琴.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1):15-15.

[2]肖宏伟.论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09(7):56-58.

[3]张 玲,曾春水.论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J].党史文苑,2011(10):77-78.

[4]王 健,等.基础-团队-应用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8(6):43-43.

[5]樊红云.“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8):87-89.

[6]吴 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On Entrepreneurship -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the Special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

WANG Yan-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52,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ed a 3-in-1, that is, “multilayer+individualized team and enrionmental edifi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the policies to guanrante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within the mode on the basis of a definition on innovative qualities of talents of the type, aiming to offer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r data to local universities dedicated to the job.

Key words :Special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Entrepreneurship-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收稿日期: 2019-01-11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规划项目(GH16385)。

作者简介: 王艳丽(1967-),女,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042( 2019) 04- 0027- 03

[责任编辑 任利民]

标签:;  ;  ;  ;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