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MRI与CT诊断价值比较研究论文_廖云鸿,夏黎明,刘书田,张克文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

【摘 要】目的:探析MRI与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腹部MRI和螺旋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CT组相比,MRI组的病灶检出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平扫检出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进行诊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无创性等诸多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小肝癌、MRI、CT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诱发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当前临床上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时,手术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越早切除,疗效越好,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1]。因此,本文对MRI与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为(55.2±7.1)岁。

1.2方法

1.2.1MRI检查

运用SIEMENS 1.5T超导MRI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时,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运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快速进行回波序列扫描,T1WI与反相位基本一致,横断面呼吸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脂肪抑制T2WI或者翻转快速自旋回波,冠状面对快速成像稳态进行抑制或者将快速自旋回波激发,对序列T2WI进行采集。常规对患者进行扫描后,运用Gd-DTPA对横断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于肺动脉显影约7s后对动脉期进行采集,完成动脉期约15s后对门脉期进行采集,开始注药约3min后,对平衡期进行采集。

1.2.2CT检查

运用GE公司的型号为Light Speed 64排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其中旋转时间为0.5s,螺距和探测器分别为1.0/0.6×128mm,层间距为5mm,层厚为5mm,球管电压和球管电流分别为120Kv、260mA,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运用100ml碘比醇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流率为2.5ml/s,对患者进行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平衡期全肝层面扫描,并对图像进行重建,厚度约为1mm左右,扫描时,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进行多平面重组诊断。

1.3观察指标

完成扫描后,由2名或者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MRI和CT图像进行诊断。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率或者百分比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运用X2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情况

在CT扫描中,共检出45个病灶,并且与平扫相比,增强扫描的检出率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CT扫描相比,*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在对肝炎肝硬化肝癌进行筛查时,MRI、螺旋CT以及超声是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可重复性高等特点,但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不高。MRI和CT是诊断肝炎肝硬化肝癌比较重要的方法,其中螺旋CT作为一种容积式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屏息一次则能完成肝脏扫描,能够使呼吸伪影减少,避免发生漏诊[2]。MRI作为一种序列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将病灶及周边组织的病理变化清晰显示出来,尤其是<1cm结节病变,在诊断小肝癌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3]。通常情况下,在MRI扫描中,T1WI显示良性病灶为低信号,并且在MRI常规扫描中,检出率不高,约为70%-80%左右,但是行动态增强扫描后,能够提高检出率,约为90%-95%左右,对小肝癌病灶的敏感性较高[4]。但是在MRI检查中,由于序列扫描的时间较长,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如主动脉伪影、心脏搏动以及呼吸等影响,不容易发生膈顶和肝左叶病灶,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5]。在本次研究中,MRI平扫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CT的62.22%,提示与CT检查相比,MRI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这一结果与张天柱[6]等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进行诊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无创性等诸多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祁克信,张宏霞,周煜奇. 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04-805.

[2]蒋媛嫄,王霄英,郭雪梅,蒋学祥. 磁共振成像与多排探测器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6):767-772.

[3]黄海涛,黄育鑫,黄伟斌. 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5,9(5):1109-1111.

[4]李兴权.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65-566.

[5]于咏梅.金艳霞.小肝癌的CT及MRI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7(4):40-43.

[6]张天柱.CT、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131-133.

论文作者:廖云鸿,夏黎明,刘书田,张克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MRI与CT诊断价值比较研究论文_廖云鸿,夏黎明,刘书田,张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