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的土财主严监生——一个被人误解很久的儒生论文_彭晓博

勤俭持家的土财主严监生——一个被人误解很久的儒生论文_彭晓博

湖南省涟源市立珊中学 417124

摘 要: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广东高要县人,严贡生之弟。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他是中国文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吝啬鬼典型,然而我的看法是,他不舍得买猪肉,主要是对自己和家人严苛,对兄弟、王氏二个兄长、对病重的王氏还是非常慷慨;王氏病重时他惦记田上的早稻,却也舍得为病妻请名医;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一直不落气,也不是舍不得灯油,而是要叮嘱赵新娘勤俭持家,因为他不是方方面面都吝啬,所以把他定义为吝啬鬼并不恰当。

关键词:勤俭持家 花费 慷慨 给予

在《儒林外史》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一章中,严监生临死之时,伸出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直到赵新娘挑掉灯盏中的一茎灯草,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说他平时的他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还说自己“日逐夫妻四人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在妻子病得面黄肌瘦时,他心中也只盘算就钱;他自己在病重时,还想着怎样保住家财,想着田上要收早稻。因为这些细节,严监生便了中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当然,如果严监生确实是为了节约那一点灯油,那么严监生确实吝啬的不行。然而,通过反复阅读,我认为:严监生之所以这样,并非为了节约灯油,而是要对赵新娘表达勤俭持家遗言。

严监生名叫严致和,他的家兄是严致中,在《儒林外史》第五回中,严监生对两位妻兄提到,“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田地,白白都吃穷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今端了家里花梨椅子,悄悄开了后门,换肉心包子吃”,而严监生分家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家有十万银子”。第五回其妻王氏亡故后,一只猫跳上床头,把床顶上的板跳蹋一块后,掉下来一个大篾篓子,里面不光有拌在酒里的黑枣子,还有用桑皮包裹的五百两银子,这都是她历年聚积的。可见他们两夫妇都是勤俭持家的。

那么勤俭持家的严监生是否吝啬呢?其实不然。在该花费的时候,他是非常慷慨的。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他的家兄严贡生了,严贡生这个人阴毒、贪婪、狡诈,利用科举功名欺压百姓,坑邻人家养到一百多斤的猪,讹诈黄梦统并没有借他二十两银子,却讹诈别人银子的利息,把人家的米和驴子都短了家去,借约却不发给人家,因此被人告到知县那里。此事发生后,严监生把“一切办的停妥”,“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在王氏病重时,严监生也不仅念念不忘要收早稻,还打算扶正赵新娘,请了舅爷来之后,也商议再请名医,可见严监生虽然某些做法在道德上面有瑕疵,可是他也很在意王氏的生死,也舍得为妻子的病花费。他还许诺修理岳父岳母的坟,另外还给予两位老舅每人一百两,另外赠其妻的首饰给两位舅奶奶,在舅爷支持其扶正赵新娘后,又使出五十两来交予舅爷;平时虽然不舍得买一斤猪肉,但在其妻王氏亡故后,“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银子”, 从办理其妻丧事花费四五千银子看来,前面他对王仁王德兄弟说的“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无非是指谪其兄花费无度,又或者是作者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显示严贡生的丑相而已。赵氏在田上收了新米后,两位舅爷每家两石,腌冬菜每家两石、火腿每家四只、鸡鸭小菜不算,除夕典铺的三百两利钱送给了两位舅爷当科举的盘程,这也可见其慷慨。

综上所述,如果并没有通读这几章,很容易对严监生这个形象产生误解,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其实他的勤俭持家,恐怕也主要是对自己,而他为兄弟、为亲戚,为王氏慷慨散财。这些做法与马二先生、杜少卿等人并无二致,可谓一点也不吝啬,有情有义,讲究传统的美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刘松来 颜敏 王中德 杨智飞 《中外经典小说人物导读》.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5月。

[2]涂秀虹 齐裕锟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3]《儒林外史:绣像珍藏本》.岳麓书社,2016年5月。

论文作者:彭晓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勤俭持家的土财主严监生——一个被人误解很久的儒生论文_彭晓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