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杨平,蹇泽英,朱洁,赵毅(通讯作者)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重庆 400036)

【摘要】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检查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两组检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心率、血压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开始10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程度,也能减少血压上升与心率加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正性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348-02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手段,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为侵入性操作,患者会因对检查缺乏了解,担心检查时出现疼痛、损伤等,易产生焦虑情绪[1]。同时,插管时产生的不适感,会加重患者焦虑及紧张情绪,甚至出现过度应激反应,影响检查顺利开展。因此,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应激反应极为重要。本研究将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25±3.22)岁;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0.66±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具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指征者;18~60岁;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肾、心、非、肝功能严重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呼吸道准备、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肩颈部垫软垫,抬高下颌,协助医生完成检查中的护理操作等。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实施正性非言语暗示及心理疏导,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疏导:检查前先介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引导患者说出焦虑的原因,适度表达理解与同情,纠正其错误认知,协助患者以理性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实现认知重建效果。介绍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并讲解应对技巧,使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对焦虑、紧张程度较严重者,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可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法、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身心放松,减轻负性情绪。(2)正性非语言暗示: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以庄重的仪表、理解关注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带给患者心理支持。以熟练的操作、默契的医护配合,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信任感。护士可握住患者双手,通过表情、眼神、手势及适当的触摸等,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及重视。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10min时的心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2)采用5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程度进行评分,1分表示无焦虑、恐惧,2分表示有轻微焦虑、恐惧,3分表示中度焦虑、恐惧,4分表示中重度焦虑、恐惧,5分表示重度焦虑、恐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经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心率及血压比较

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开始10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电子支气管镜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诊疗器械,虽然检查时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但是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由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主要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有部分患者会产生强烈反应,支气管镜插入产生机械刺激会引发剧烈咳嗽,甚至出现气道反射性收缩与痉挛。已经有研究表明[2],患者过度心理应激反应是导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开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将正性非语言暗示联合心理疏导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检查时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表明正性非语言暗示结合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检查时的应激反应。通过在检查前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了解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应对技巧,可帮助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因检查而产生的心理压力[3]。对心理应激反应严重者,及时进行心理评估,通过心理放松疗法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在检查过程中,通过眼神、手势、适当的身体接触等实施非语言正性暗示,给予患者支持,使患者产生被重视、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建立信心,有助于检查顺利完成[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正性非语言按时及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综合上述,正性非语言按时结合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减轻检查时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翠勤,冼燕凤.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74-75.

[2]刘新生,嵇小平.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53-54.

[3]姚淑颖.心理干预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的影响[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1.

[4]钟紫外,陆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02):317-318.

论文作者:杨平,蹇泽英,朱洁,赵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杨平,蹇泽英,朱洁,赵毅(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