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马良飞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康复医学科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8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两组,即A组(行常规治疗)与B组(行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的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促进其尽快恢复。

关键词:生物刺激反馈仪;电针治疗;治疗效果;面肌痉挛

在临床中,面肌痉挛属于常见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初期眼眶周围不规则间歇性轻微抽搐[1],病情进展后会逐渐扩张至口角提肌、眼轮匝肌以及夹肌等面肌,最终导致颊部、口角、露齿以及闭眼抽搐等习惯性动作。当下尚未明确面肌痉挛的患病机制,但与情绪紧张、精神紧张以及疲劳过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上述因素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反复。现就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接收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0例患者均明确为面肌痉挛,纳入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在A组中,女性28例,男性1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9岁,年龄均值(51.26±3.82)岁;病程最短5d,最长5年,病程均值(1.59±0.43)年。B组中,29例女性,11例男性;最小年龄23岁,年龄最大80岁,年龄均值(51.32±3.71)岁;最短病程6d,最长4年,病程均值(1.34±0.29)年。所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神经病学》中有关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入组研究,并将严重血液、肾、脑、心等疾病者排除。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基础资料存在良好一致性,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治疗方法

A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200mg的卡马西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785;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3次/d;500mg的甲钴胺胶囊(生产厂家:南通华山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03)治疗,3次/d;100mg的维生素B1(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620;生产厂家: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次/d;10mg的维生素B6(生产企业: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170)治疗,3次/d。总计治疗两个月[2]。

B组:对患者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具体治疗内容如下:取患者健侧的颊车、攒竹、地仓、鱼腰、阳白、下关等穴位,再选取患者患侧的地仓、翳风、阳白与下关等穴位,应用型号为G6805的电针仪[3]通电患者健侧的两两穴位,将连续波的频率设定在4档-6档,以患者可自主感受为宜,通电时间保持在20min至30min,每日一次,一疗程为10d,治疗一个疗程后休息2d,总计治疗三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治愈:治疗后患者面肌痉挛完全消失,且一个月后无复发;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接近消失,但劳倦或情绪激动时偶见复发,但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停止;有效: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或者症状减轻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组间差应用x2检验,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值小于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值大于或等于0.05,则提示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现代理论指出,面肌痉挛是受某种压迫促使面神经传导出现病理性干扰引起。中医辨证认为,面肌痉挛多属本虚标实,虚可表现在肾、脾、肝;实则表现在瘀、痰、风等,因此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

当下治疗面肌痉挛的方式包括穴位埋线疗法、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手术疗法以及神经阻滞术等等,而针灸治疗的方式又包括火罐疗法、火针、体针以及梅花针等。中医学指出面肌痉挛属于“痉证”、“筋急”的范畴,采用平衡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的刺激可增高健侧面肌的兴奋性,进而起到抗患侧痉挛或者缓解痉挛的效果,针刺疗法时选取患者的颊车、翳风、地仓、攒竹、鱼腰、下关与阳白等穴位具有熄风活络[4]、清化痰热的作用。面肌痉挛具有渐进式进展的特点,因此需确保尽早治疗,对病情轻且短的患者来说,早期治疗的治愈率极高;病程重且长的患者治疗后多数患者病情均可得到程度不同的缓解,因此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平衡针刺疗法统筹考虑了单侧患病的特点,通过交叉取穴的方式,提高健侧面肌的兴奋性进而使患侧痉挛得到有效缓解。

本研究发现B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A组80%,P<0.05,提示在面肌痉挛患者治疗时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时改善其症状。

总之,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苗,鲁海,张春红,武连仲.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1986-1989.

[2]张赫然,赵志恒. 面肌痉挛的火针治疗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9):205-207.

[3]程亚鹏,李涛. 面肌痉挛病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28-2131.

[4]杨俊生,衣蕾,张粉利,李西林,蒋宏伟. 平衡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9例[J]. 陕西中医,2016,37(08):1066-1067.

论文作者:马良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马良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