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1)
摘要:电气误操作严重降低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尤其是恶性误操作事故,很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电量的流失,严重的话可能破坏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人员的伤亡。变电站误操作事故在电力系统误操作事故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事故的情况比较多。所以,研究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原因,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电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素质,重视变电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变电运行;误操作;事故与危险
1.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电力系统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件据统计有90%以上是由安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落实,习惯性违章以及人员操作技能不足等几个方面引起。电力系统典型的误操作主要有:①误分、合断路器;②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③带电挂接地线(合接地开关);④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⑤误入带电间隔这五类以及机组非同期并网,误投退继电保护装置、稳控装置压板等。
从管理方面来看,电气误操作的发生主要与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技术措施不到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电气操作人员在运行操作时就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去执行,操作的随意性就很大,思想上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容易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和习惯性违章的情况。管理的混乱,有标准不执行是造成电力系统电气误操作事故屡禁不止,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人员的因素
(1)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按照实际运行方式填写操作票或者操作票填写错误,对安全措施拆除情况检查不认真导致安全措施拆除有遗漏,特别是接地线、接地开关没有拆除或拉开,对操作设备状态检查不到位,导致倒闸操作时发生电气误操作事件。(2)人员操作技能不足。电气操作技术人员需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于安全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操作人员如果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有关要求,对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不清楚或者没有掌握《电业安全作业规程》中有关电气倒闸操作的相关要求和管理制度或者对要操作的设备不熟悉,就容易发生电气误操作事件。因此,电气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实行专业上岗制,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工作水平,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后,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操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免发生电气误操作事件。(3)操作人精神状态不好。电气操作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如果操作人精神状态不好,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中还想着其他与操作无关的事,就容易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工作失误,从而导致误操作事件的发生。(4)监护工作不到位。在电力行业中关于倒闸操作有严格的操作监护管理制度,操作监护人是操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安全有着重要的把控作用。如果监护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履行监护责任或者监护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和易出错的地方,或者监护人一起参与操作,使整个操作过程失去监护,就特别容易发生电气误操作事件。
1.3操作任务安排不合理
(1)倒闸操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据统计交接班时间是电气误操作事件高发的重要时间段。一方面,下班人员急于下班,情绪波动,操作过急容易出错;另一方面,接班人员对设备操作任务不了解,接班质量不高,对当前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值班状态不佳也容易导致电气误操作事件发生。(2)电气误操作与所分配的工作量关系密切,当个人承受工作能力范围之外的较大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进而造成工作失误,手忙脚乱出现操作事故.
2电气误操作的预防措施
2.1加强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一是重视操作人员的考核,须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操作令的发受资格只有具备资格的工作人员才拥有,同时明确安全责任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操作令在发受前,必须开通录音电话,发受双方清晰交换单位、姓名等基本信息,确认双方有发受资格后才能发受操作令。当受令方接到任务后,应详细记录调度人员的基本信息、发令时间及操作内容,记录完毕后根据电话录音再次核实,有不明之处应当即询问。根据接到的操作任务,受令方委派具备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与监护者,结合当时设备的装备与运行情况,详细布置操作任务,一一讲明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及安全防护措施,如接地刀闸、接地线的拉合与拆卸、电气设备的状态转换及保护投退等情况。操作者与监护者核对无误后,在受令方的指导下完善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三是在接到操作任务后,首先要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做出客观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评估,确定可操作后,要严格、正确地填写操作票,操作票送审前,应反复对照模拟图版确认无误。操作票只有在单一操作及应对突发事故时,才能不开具,此外所有操作都应有操作票,且一个操作任务对应一张操作票,工作完成后须第二次确认。
2.2提高电气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
(1)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电气运行误操作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人。为了避免电气运行误操作的发生,首先,必须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加强电气工作人员的学习提高其安全意识。电气工作人员要学习《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安全监察部门和电气设备主管部门要配合对电气运行人员展开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促进电气运行人员认识到误操作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操作的意识。其次,应加大对电气运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能力。(2)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监察部门和电气设备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电气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对操作人员展开培训,不仅让操作人员从理论上进行掌握,而且还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误操作的应对措施。因此,为了提高电气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除了经常组织运行人员学习有关变电运行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定期进行考核外,还可以举行反事故演习、操作表演、技术强答赛、填写工作票比赛等练兵活动提高运行人员应对事故和异常的能力。
2.3强化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
防误闭锁装置在预防电气误操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应保证防误闭锁装置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以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为此,电力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证防误闭锁装置的质量。电力单位在选用防误闭锁装置时应采购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产品,并做好安装工作的合理设计,严格按照防误闭锁装置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安装,确保防误闭锁逻辑准确无误,并经过逐一验收合格。
(2)认真落实日常维护工作。维护人员和变电运行人员务必做到“三懂二会”(懂防误闭锁装置的原理、性能和结构,会操作、会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防误闭锁装置日常维护工作,做好性能检查,借助设备检修机会做好防误闭锁试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防误闭锁装置性能良好。
(3)注重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防误闭锁装置从机械锁、程序锁、电气闭锁、电磁闭锁发展到今天广泛应用的微机型防误闭锁系统,即微机防误闭锁、一体化防误闭锁和在线防误闭锁,极大地提高了防误闭锁的适用性及扩展性。为进一步提高防误闭锁装置的性能,电力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3结束语
总之,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防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认真剖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原因,全面掌握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不断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电气误操作事故是可以杜绝的。
参考文献:
[1]张玥.探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41-142.
[2]刘燕.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预防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7(23):93-94.
论文作者:刘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操作论文; 电气论文; 人员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工作论文; 装置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