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变异性研究论文_柯俊1, 申圣春2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 了解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的变异性,深入探究其自主神经功能特征。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心血管病患人员为实验组,并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心率变异性。结果 在NN间期标准差、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NN间期差均方根、圣乔治指数上,实验组依次为(41.02±9.03)MS、(107.01±31.06)MS、(26.06±13.10)MS、(28.12±13.15),对照组分别为(142.01±39.98)MS、(128.10±34.12)MS、(32.05±10.04)MS、(37.14±14.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高频指数上,实验组依次为(2055.01±1002.02)Hz、(894.03±399.01)Hz、(978.12±201.10)Hz、(2.76±0.02),对照组分别为(3458.34±1021.31)Hz、(1174.11±419.43)Hz、(825.03±103.01)Hz、(1.67±0.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变异性相对较低,神经张力处于升高状态,对某些心脏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作为自主神经对血管与心脏进行动态平衡调节的反映指标,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某些心脏疾病预后具有预测作用,由于其具有敏感性高、无创性、重复性、可定量性等优势,故而在临床上多应用于心源性碎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后判断[1]。为了深入探究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的变异性,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心血管病患人员进行系统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人员56例为实验组,均属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均经X线、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器质性心脏疾病等患者,其中男性占有26例,女性有30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在(42.56±2.01)岁之间。另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占有24例,女性有32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在(43.78±2.21)岁之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记录所有入选对象心率变异性,持续5min。首先,对相邻NN间期差均方根、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进行测量,并划分时间段,以5min为一个标准。同时,对每个时间段内平均值、标准差进行计算。继后,对圣乔治指数(NN间期直方图高度)进行测定。其次,测定所有入选对象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总功率,并对低频/高频指数进行检测,行交感神经活性验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率时域指标(包括NN间期标准差、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NN间期差均方根、圣乔治指数)及频域指标(包括总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高频指数)变化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时域指标变化状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N间期标准差、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NN间期差均方根、圣乔治指数均较低(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率变异性作为描述窦性心搏心动频率与周期变异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心脏节律变化规律,判断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调控上的平衡关系[2]。立足于心血管神经症角度,多指心血管神经失常,中年妇女为高发人群,诱因与个人性格、环境因素、神经类型等因素具有直接关联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忧愁等不良心理情绪。如患者遭受的外界压力不在其承受范围内,易诱发心血管神经症[3]。一般而言,某些患者对心脏病缺乏一定的认识,易产生忧虑而促使该病恶化。在静注异丙肾上腺素时,易加快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率,增加脉搏,加快左心室射血速度。由此可见,于发病中,患者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亦处于紊乱状态。

有学者通过对6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与60例健康人群进行综合试验,结果发现,心血管神经症患者NN间期标准差、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圣乔治指数及低频功率、总功率、低频/高频指数低于健康人群,高频功率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率具有较低的变异性,本文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4]。据诸多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心率变异性调控神经多为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低频迷走神经对心率具有协同调节作用,但交感神经影响更为深远[5]。当心率变异性下降时,易削弱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笔者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依据,认为心血管病患人员迷走神经张力显著下降,但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强,由于降低了自主神经张力,故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呈紊乱状态。由此可见,强化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变异性研究,重视心血管神经功能测定,对心脏植物神经症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具有较低的变异性,神经张力异常增高,强化心血管神经功能测定,有助于指导某些心脏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昱琳.心血管危险评估系统中生理信号分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任宇超,张岚,刘靖童.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0):80-81.

[3]刘卿,周仁来.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的元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05):542-545.

[4]翟军鹏.基于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5]林仁勇,陈俊琦,肖慧玲,等.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概况[A].广东省针灸学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广东省针灸学会:2011:3-3.

论文作者:柯俊1, 申圣春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心血管病患人员心率变异性研究论文_柯俊1, 申圣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