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党风理论体系_科学论文

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党风理论体系_科学论文

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风论文,中国论文,理论体系论文,适合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风科学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产生、发展及其建设规律的科学。它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及系统科学、教育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广泛的应用性、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实践性和严肃的科学性等特点。学习和研究党风科学,对于树立新时期的党风廉政观,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党风廉政问题,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性,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开放化、现代化,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风科学建立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的来源,从根本上说是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党风实践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党来说,建立党风科学的客观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一)思想和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政党在自身建设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抽象概括丰富的党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无产阶级领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党风理论的重要思想。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作风”的概念,为无产阶级政党形成完整的党风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作风的思想,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党风建设一系列原理。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党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党风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概括出了“列宁主义工作作风”这个概念,并对无产阶级政党党风问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与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党风思想。毛泽东党风思想是一个基本体系。这在毛泽东同志一系列著作中都有明确表述。它包括:“党风”概念;党风的主要内容(“三大作风”);党风与党的性质的关系(主要是指党的“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一科学论断);党风与世界观的关系(优良党风的世界观基础和各种不正之风的世界观根源);整党整风是党风建设有效形式的思想。新时期我们党对毛泽东党风思想又有了新的重要发展,如:邓小平同志提出并解决了党的各级干部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中的作用问题,同时还提出并解决了党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问题;陈云同志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提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大力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的理论建设,注重研究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我们党在一系列重要文献中科学地阐述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特点,指出: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基本问题是能否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反腐败斗争的考验。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能否继续保持和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上这些无产阶级领袖们的一系列重要党风思想,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党风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思想和历史条件。

(二)实践和现实基础

党风科学与一般学科的产生、发展的规律一样,也是产生于实践(党风实践)之后。党诞生后,就随之有了党风活动和党风建设实践。目前,全党自觉的党风意识正在形成,运用党风理论指导党风实际已经取得丰富的经验。党风科学实践基础的情形是:一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执政党的党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建设。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形势下获得的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党也面临着新的困难、考验和挑战。一是党内出现了严重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党的威信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这样的困难对执政党及其成员来说不能不说是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国际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国际敌对势力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演变”攻势,并且已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对我国也形成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挑战对执政党及其成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反“演变”的考验。种种严峻的现实,不仅向党风建设提出了实践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提出了理论的迫切要求。时代需要党风科学,党风建设的实践要求党风科学理论的指导。我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旨,适应时代的要求,广泛交流新信息,努力研究新情况,及时总结新经验,着力开拓新领域,努力探讨党风廉政建设的外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风建设理论,共同建构党风科学大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大批党风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党风科学”一词也日益广泛地被使用,并被收入有关词典。许多地方党委的研究室,把党风建设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许多地方的纪委,相继建立了研究室、党风检查室,专门从事党性党风党纪的理论研究。令人瞩目的是,研究党风问题的专门机构和群众性学术团体,已经在一些地方“破土而出”。

1986年,在山东潍坊成立了全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家党风与世界观研究所,并在此基础上筹备建立了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党风科学专业委员会,创办了《党风科学研究》杂志,汇集了大批热心于党风科学理论研究的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1988年以来该所在编写出版《党风与世界观》丛书(四本)的基础上,于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前夕两次写给中央关于“要把党风建设作为一门重要科学去研究,把党风建设当成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切实抓好,实现党风现代化”的建议,受到中央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党风建设作为一门科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关心。为此,该所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在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党风的要求,又组织编写了《党风学导论》、《党风学原理》、《党员心理学》、《为官论》等我国第一套《党风科学研究》系列丛书(共33本),分别由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有关专家认为,这批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软科学的一些理论方法,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规律、特点和途径,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党风科学”的定义、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分析了党政机关中腐败现象和社会上不良风气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阐明了党风建设的科学性、规律性,展示了党风理论研究和党风建设的新思路,填补了我国理论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套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映,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党风学”、“党风与世界观理论”、“党员心理学”被收入多种辞书中,并被介绍到国外。新华社、《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光明日报》、《求是》、《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8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出版物对党风科学研究成果作了报道和介绍,因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充分说明党风科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二、研究党风科学的时代价值

“作风即其人”,“党风即其党”,党风是党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保证。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尽管处于创建、形成的阶段,但毕竟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和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但整个社会生活而且党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胆的开放姿态,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改革,向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党风科学的。正在扩散的“党风问题热”不仅展示出人们对一门新兴学科的浓厚兴趣,而且说明研究党风科学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为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一把钥匙

在党风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党风建设工作是建立在对特定党风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研究不是一般的研究,更不是思辨色彩甚浓的随意性定量的研究,而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以求实和资料为依据的严密论证。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作为党风实施者的每个成员——各级组织和各个党员。

(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文明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优良党风来维系、保证、推动和提高。可以说,三个文明建设越是向前发展,党风问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就越益重要。反过来,党风建设搞得越充分,优良党风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就越显著。这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三个文明建设的决策及其实施离不开好的党风。目前,优良党风对决策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没有为人们所充分认识。事实上,帮助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优良党风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次,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是它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前进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那么靠什么来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来与自己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关系呢?就是靠优良党风。再者,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权力是极端重要的,但是权力的使用和运行的基本保证是什么呢?是通过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地加强党风建设,扩大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来防止权力的泛化、滥用和腐败。党风的价值、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会给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带来灾难性的结局。那么如何避免权力畸变?党风科学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方法和途径。

另外,从党风科学学科性质来说,它的创立和发展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门先进学科的研究和建立,都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党风科学作为当代一门先进的学科,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人类文明学说的范畴。因此,我们评价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应仅仅限于党建理论这一方面,而应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文明史观来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从这个高度来评价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话,那就不难看出,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不仅在我国党的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而且在引导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人类文明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党风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党风科学的理论基础,党风科学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获得总的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在分析和研究党风问题时,绝不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而是把党风看成具有专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事物。它也不是停滞不前、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党风建设的进程,优良党风的培植、继承、发扬和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处于矛盾对立和统一的过程之中的,是多种因素(社会、单位、家庭)合力作用,并最终通过党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有助于形成马克思主义党风观,建设好的党风,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四)有助于遵循党风建设规律,提高党风建设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风建设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要做好它,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党建党风工作者应该学好党风科学,按党风建设规律办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党风建设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五)有助于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关于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从党建的整体意义上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阐明了反对反映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暴露出的三股歪风问题,以整顿党风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建国以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常常把党风建设理解为是一项局部性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全党要“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这就说明了党风建设是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学习和研究党风科学,有助于科学分析和认识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整体性、全局性地位。党风科学认为,党的建设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分表里两个部分。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内在的各个方面,是党建本质的内容。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容的外在反映、综合体现,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执政党的形象建设工程。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政治成熟、思想纯洁、组织巩固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先进性保持发扬、党的肌体健康发展、党的路线全面落实、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党风建设中也必然存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组织作风、理论作风建设的问题。党风就是党的整体性风貌,是党的组织及其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工作、生活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综合反映党的建设诸方面内容并贯穿于其中。只有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的高度,把党的内在的各项建设和党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从总体上、全局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综合治理党风的效果。这正是党风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

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又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把党风建设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党风”这个词是对党的整体性风貌的形象化认识和比喻,它反映党建的诸方面内容并且贯穿于其中。因此,党风建设不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局部性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性的大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党风建设的实践迫切需要党风科学理论的指导,把党风建设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无论从我国的国情、党情还是从国际形势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党风科学理论研究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三、小结

从严格的科学划分来看,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学说属党建学说范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党风科学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同党建学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点是系统研究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和如何实现其领导的规律,是从宏观上研究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共性,它的研究虽然也涉及到党风建设问题,但只是从总体上来研究的,不是专门揭示党风建设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而党风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产生发展及其建设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党的建设这一庞大体系中有关作风建设领域的特殊规律的个性的,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分支的进一步深化。党风科学和党建学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不是同一领域同一层次的理论,研究的角度和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党风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巩固的规律性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就是说它已经具备了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它在党建学说体系中属于比较外在的范畴,在理论上获得系统地表达则相对较晚,所以,它只有在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理论趋于完善,并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有可能产生。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限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明确提出过“党风科学”的概念,更没有写过关于党风科学的专门著作,但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却是非常丰富的,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在革命导师的理论著作中,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史中。这为我们研究和创建党风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以及党建学说的发展和完善,党风科学理论才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无疑为党建学说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因而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标签:;  ;  ;  ;  ;  ;  ;  ;  ;  ;  

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党风理论体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