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理解教学模式_读书论文

悟读式阅读教学模式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悟读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悟”是领会、明白、觉醒的意思。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人们就常用“悟性”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认识能力或认识层次的高低。“阅读”可以概括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悟读式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领悟能力。此模式重视读,特点是读中悟,悟中读。悟读式更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强调“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对于课文的领会能力”,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指出“领会过程是一个复杂问题,它实际上可以和思维同日而语,试图对领会过程进行分析是一种有趣的挑战。”回顾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心理学,对于识字的研究较多,相对忽略了对于阅读领悟过程的研究和探讨。阅读教学本身,不但在“教”与“学”上越俎代庖,不能将学生放在相对主要的地位,而且教者尤其善于剥夺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和权利,也由此造成这样的恶性局面:阅读的方法,学生似乎轻易获得,然而真正的阅读能力却需要在教者的无奈和困惑中,靠反复“练习→传授→练习”勉强培养起来。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正是由于教者忽视了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而形成的。

二、基本结构

1.揭示课题,审题悟意

阅读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课题。课题好似文章的眼睛,往往具有突出课文的中心意思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作用。

从学生的心理结构看,醒目的标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留下鲜明的印象,产生相关的联想,激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从阅读教学的结构看,从审题入手指导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为以后的阅读教学甚至作文教学打基础。

审题悟什么?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体裁。学生也可以通过审题领悟,抓住作者的思路以便按照作者的思路去领会课文;审题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将课题与文章的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的习惯,使学生悟到课题能反映和代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内容是课题的展开和具体体现。

2.组织交流,显示悟性

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课前学生的预习——独立阅读阶段,是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时的读,是真正的初读。

完成审题悟意的下一步就是创设交流、展示学生独立阅读收获、体会、困惑的机会,大到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的领悟,小到一字一词是怎么明白的,我们习惯叫它“三分钟独立阅读快速显示”,这其实也正是阅读领悟能力的真实展示。这一环节可激发学生进行有质量的独立阅读的兴趣;有益于增进学生间的阅读立体交流;也利于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领悟程度。课上尽管只需几分钟的投入,坚持下去,收效却很显著。

3.精心设问,激发悟点

这一动作表示已进入课文的正文部分。

学生在审题、展示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兴趣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领悟课文内容。此时,教者应借此良机,简明扼要地交代本节课的阅读目标,点明要探究、领悟的主要内容。然而这还很不够,接下来的精心设问,才是真正促进、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培养领悟能力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巴克和斯基翁认为“教师对儿童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提问是最广为采用的指导阅读领会的形式。”精心设问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是否领会所读的内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整理、概括。精心设问的作用在于打破学生头脑中的波澜,使领悟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还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问中,教师可使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基础读懂课文;精心设问还可以使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思路、掌握课文的详略、发展变化、前因后果,达到促进认识,深化领悟的目的。

设问的技巧是会逐步为学生掌握的,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设问无疑具有一种引导作用。逐步地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问,这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设问中了解他们对课文领悟的水平和程度。

4.分析问题,深思渐悟

精心的设问已为学生的领悟活动拉开了序幕。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接下来的动作即是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自觉的深思、探究中,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逐步领悟全文。

具体讲,此动作要求学生确定重点段,寻找中心句,关键词;在相似的句子中、段落中找出不同的地方来;要理清叙述线索;善于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上下文找出作者隐含的言外之意。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带问题深入到课文中去。可以想象,这一动作进行得越频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领会就越透彻。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分别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在明确的领会目标的带动下,带着问题一句句读、一段段划,就会逐步完整地把握中心命题,领会全文,深入主动地思考,必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渐悟。问题是,这种领悟,是经历了一番阅读过程,是学生自己的领悟。

5.切题回答,准确领悟

这动作的具体要求,就是根据上面分析渐悟的结果回答问题。应该是简明、扼要、切合题意的。高一点的要求,是能说出隐含的意义,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以上几步若能顺利展开,这一步的回答,就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答案。

这一动作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经过自己努力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进行中,教师可在发现学生领悟活动的哪个环节有困难、有问题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让全体学生准确领悟。更应鼓励学生正确的、具有创造性的回答,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勇于作答的积极性。

6.简要复述,领悟展示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所领悟的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概括中心思想。

根据学生的反应,就可以了解学生不同的领悟水平。机械重复一遍课文的主要内容,属字面上的领悟水平;用自己的话述说课文大意的,属意义上的领会水平;不仅就字面意义进行质疑,而且能对课文隐含意义进行质疑,属批评性的领悟水平,另外还有创造性的领悟水平。

用流程图可展示出以上一系列的领悟活动的全过程。在此系统中,总的目标是达到读懂课文,培养领悟文章能力的目的,各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制约、作用,才能产生领悟的整体功能。

另外,为真正促进学生领悟能力的切实提高,除在讲读教学中实施此结构的悟读式教学外,笔者也有意摸索在阅读课文及独立阅读课文中如何尝试悟读式教学,现将仍待实践的基本结构显示如下:

标签:;  ;  

论阅读理解教学模式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