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传播与培育研究-基于某乡村的实证调查与分析论文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传播与培育研究-基于某乡村的实证调查与分析论文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传播与培育研究
——基于某乡村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邹春梅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20)

摘 要: 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与培育方面的乡村境况,是新时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要求的应有之意。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某乡村的实地调查,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乡村的整体情况,然后梳理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观;乡村传播;调查;结论;建议

2013年12月,党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的任务在基层落实到位。这一论述表明了,考察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境况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有近70万个基层村(行政村),居住着9亿多村民。可见,广大乡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教育的主阵地。过去五年,乡村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如何,课题组通过对某乡村实地问卷调查、座谈,试图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整体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以来,国内外研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振兴乡村战略的成果日益丰富。从国内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前,党中央有“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之提法。因此,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境况的实证考察与剖析,可向上追溯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展乡村、与建设新农村、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研究。综合观之,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二是关于在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三是关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从国外看,很少有学者单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不过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研究价值观的学者倒是不少,就整体而言,他们主要是从政策的视角去研究的。

第二,选题的意义。通过本项目研究,在理论方面,有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文件精神。在实践方面,一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意识形态工作。在信息高度社会化的当下,西方反动势力不择手段,对我国不断增强渗透西方意识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村民“三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道德滑坡、诚信缺乏等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村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因此,强化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教育,有利于在乡村树立主流意识,在广大村民中起到引领和教育的作用。二是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我们要振兴的乡村具备新的特色,如“宜居生态环境,文明乡村风格,有效社会治理等”,振兴乡村需要不断提升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伦理素质。但当前,乡村的整体情况是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经常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而这严重影响了乡村的长远发展与和谐稳定,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新时期乡村传播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广大村民在振兴乡村中的归属感与向心力。

二、研究思路和调查设计

第一,研究思路。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是长期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均参与过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且其中大多数成员都有乡村生活的经历,对基层如何宣传党的相关政策比较熟悉。首先,搜集文献,为本课题研究积累资源。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获取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其中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培育和传播的情况”期刊论文,梳理近些年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的情况。其次,进行实证调查。经过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情况。最后,对这些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s),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从传播和教育的客体(接受对象)看。客体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及政治面貌不同,他们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如不同年龄层次的客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践行度各异,年龄越大的村民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同情感越深,他们普遍认为,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民主文明和谐,他们有今天幸福的日子有赖于我们党的英明领导,有赖于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于文化水平影响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不同学历层次的客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差异也比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客体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经济条件不同的乡村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和践行度也是不同的,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乡村,通常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较高,但践行度不一定就相对高,相反地,一些相对欠发达乡村的村民对诚信、敬业、友善这个层面价值观的践行度很高。

第二,问卷设计。本次设计的问卷涵盖了被问卷村民的人群特征、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感及实践情况等四个一级维度。其中,被问卷村民的基本情况,涉及他们的性别特征、年龄阶段、学历水平及政治身份;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感及实践情况这三部分题目由16题单选题和1题开放式问题构成。为了调研的可行性,课题组在2019年1月12—18日对×市蛟阳镇塘厦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察,形式包括座谈、问卷填写以及在人群聚集地随机访谈。课题组印发了500份纸质问卷,最后收回了486份。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培育和践行的调查情况

在2016年,我国已经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而在2017年对该试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其进行了深化改革。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国有林场成为最主要的阵地,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利也有弊。

这里所要讨论的“系统”,不单纯指大坝工程实体及其辅助服务系统,还应当把应对溃坝事件的指挥组织管理机构及其所制定的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实施方案等包括在内;前者主要是硬设施部分,后者主要是软件部分,这种硬软兼有的人、事、物交融组合而成的系统,才是溃坝系统的真实写照,才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溃坝全过程。

第三,关于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情况。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情况,主要是指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持的一种态度。在问到“您是否愿意参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时,有27%的被问卷村民愿意参与,8%的被问卷村民明确表示不会参与,65%的被问卷村民认为无所谓,看情况决定。当问到“您认为在乡村是否有必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21%的被问卷村民认为非常必要,22%的被问卷村民认为没必要,而57%的被问卷村民认为无所谓。在问及“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否有促进作用”时,12%的被问卷村民认为有作用,67%的被问卷村民认为没想过、不知道,而21%的被问卷村民认为不起作用。同时,在人群聚集地被随意问到的村民中,有5%的村民认为,在乡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他们没有太多关系,他们认为,在乡村,改善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才是硬道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们来说不实在,没办法给村民生活带来实际变化,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另外,还有极个别的被问卷村民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人认为,在乡村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村干部或乡镇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谋私利。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加强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乡村要让广大村民从心底里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非易事,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

1.从传播和教育的主体看。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的实施主体——乡镇党委相关宣传部门,在乡村价值观传播和教育中能坚持正确的传播导向,但传播和教育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比如村级宣传标语或黑板报,本该由在乡镇党委相关部门指导下可以由具有一定文化的村民参与完成,但是现在都由乡镇党委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单独去完成。这种过度介入乡村文化宣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很多村民看来,乡村文化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和教育,乡镇党委相关部门只要把握正确方向、给足相应经费,然后跟踪指导即可。而剩余的工作则由村民参与去完成,如具体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可以交给乡村离退休人员、民间艺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村委负责人联合去完成,这样他们开展活动的效果可能更加接地气,更易为乡村老百姓所接受。此外,课题组还发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教育的另一主体——“村两委”,它们的组织凝聚力,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的有效性。总体来看,“村两委”组织凝聚力弱的村庄,尤其是在村干部自身素质、文化层次不高,致富和带动能力不强,号召力不够的村庄,更加不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工作。因为这种村庄的村民往往对村集体的事务不太关心,村民有什么问题也一般不会向村两委寻求帮助,这些村民都遵从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行为逻辑。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与培育境况的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3.从传播和教育的手段看。调查发现,乡镇党委以及村两委在乡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与形式相对单一,归结起来有三种:一是乡镇干部下到村庄,在村委干部带领下挨家挨户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材料,要村民自己去阅读;二是乡镇党委宣传部门印制好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材料,直接交给村委干部,由他们张贴在村部宣传栏上;三是通过村级广播,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客观地说,通过这三种手段与形式,能让一部分村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够很好地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和教育,乡镇党委宣传部门及村两委应在手段和形式上下功夫,以提升传播和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关于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统计发现,当问到“您有无参加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活动时,只有7%的被问卷村民回答参加过,93%的被问卷村民回答未参加过;在问到“您认为,怎样才能较为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培育和传播”时,只有8%的被问卷村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80%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做,其中还有12%的被问卷村民认为这一问题与他们无关,他们不关心。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被问卷村民由于各种原因并未积极地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也表明了乡村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及成效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在长期服务外包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建设融入IT治理构想的水务IT服务管理平台,用IT管理IT方式,将信息中心IT基础环境的运维管理活动引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第二,关于被问卷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在问及“您是否听说过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过“党的十九大会议”时,95%的村民都听说过;在问及“您是否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和‘乡村振兴’这个提法”时,98%的村民表示不知道。这一结果表明,广大村民对国家大事有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或其他方面原因,他们对具体的内容没有去了解;当被问及““你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时,486名有效被问卷村民中有359人表示他们已经听过或看过它,占受访人数的73.9%,剩下的127名村民则表示没听过或看到过,占受访人数的26.1%。这说明,乡村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取得一些成效,大多数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但仍有部分村民由于各种原因不了解。所以,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工作还需加强。在已听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被问卷村民中,当问及“您是通过什么路径了解到的”时,问卷显示,有64%的被问卷村民通过手机或电视了解,28%的被问卷村民通过镇、村的宣传单或宣传栏的内容或墙上标语或横幅,只有8%的被问卷村民通过杂志报刊。当被问到“您是否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三个层次”时,被问卷村民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个层面的认识度最高,达到72.8%;其次是对社会层面的认知,有62.2%的被问卷村民认知这些内容;最后是对个人层面的的认知,认知这些内容的被问卷村民只有60.3%。这表明,近年来,经过各级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

第一,关于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在486份回收的问卷中,从性别方面看,比例相对平均,男性有268人,女性有218人,占了总人数的55.1%,女性占了有44.9%。年龄集中在50~70岁,占41.9%,年龄在16岁以下的占了30.9%,年龄在17~49岁的只占27.2%。这一现象说明,该村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占了多数,中间年轻力壮的成年男人比例较小。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这部分人群外出打工有关;从学历层次度看,小学层次的最多,占68.1%,初中层次占24.8%,高中层次的占5.2%,大专及以上占1.9%;从政治面貌看,群众面貌的人数最多,占95.2%,党员群体占少数,仅为4.8%。由此可见,当前在该村,村民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村级党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从统计结果看,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的境况总体还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被问卷村民在认知,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课题组认为,这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传播主体、客体以及手段密切相关。

(二)建议

课题组认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传播和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建设好一支乡村干部队伍;核心是加强村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价值观的认识;基础是丰富传播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传播和教育的实效性。

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和合作企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辅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突出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和社会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思路如下:

1.建设好一支乡村干部队伍。首先,锻造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发挥干部队伍的示范作用。毛泽东指出,确定政治路线后,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干部。乡村干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力量,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乡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乡村干部的“言行举止”,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乡村干部的这种“示范”“榜样”效应深深地影响着广大村民。通常说来,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越强,它对村民的“示范”“榜样”效应就越大,村民就越从心底里支持乡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反之,乡村干部所做工作则不易得到村民的支持。因此,加强乡村干部政治素质的提升,动员乡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乡村干部的示范作用,是乡村传播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其次,提升乡村干部的理论宣传水平。乡村传播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乡村主流价值观,使这种价值观深入民心,然后转化为村民行为习惯,最终使乡村生产较快发展、生活更加宽裕、乡风日益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加加民主。那么,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变为村民的行为习惯?其中最为重要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的理论宣传水平。通过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如利用乡镇的集市、广场、公园、车站及乡村主要干道、村委等人口密集区和公共场所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灯箱等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电影或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活动等等,积极营造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2.加强村民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价值观的认识。实践证明,村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实践。因此,为了提升乡村传播与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效果,必须加强村民的文化教育。为此,首先,要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扩大现有成人教育学校的规模,逐步扩展到农村,使符合条件的年轻人能够接受免费继续教育;其次,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提高自身对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最后,要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村中心建立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棋艺活动室等,为乡村传播核心价值观搭建物质平台。

3.丰富传播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传播和教育的实效性。制约提升乡村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传播和培育方式方法陈旧、不接地气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一是善于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化、日常化语言,借用历史典故,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记、易懂,便于农民理解,而这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广大村民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将表述的枯燥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村民口语化语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二是增加外部的扶持力度,通过送文化下乡,使传统的民歌、戏剧、赛龙舟、扭秧歌以及现代广场舞等文化形式在农村大地不断发展,形成积极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三是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微信、QQ、广告等教育载体,弘扬主流社会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6.

[2]陆军恒.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路径[J].河北学刊,2011,(6):184-187.

[3]刘志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维[J].湖湘论坛,2016,(4).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5]王国伟.新形势下农民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分析———基于全国2 142份问卷的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134.

[6]钟玉芳.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6,(9):92.

[7]郭超,赵平.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五化”[J].学术论坛,2015,(1):11.

[8]吴春梅,席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4,(6):92-95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3,(12).

[10]张雅光.关于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1,(18):48-50.

Study on the Spread and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a Village

ZOU Chun-mei
(Guangdong Engineering,College Guangdong,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rural situ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implemen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ut forwar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new period.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through a field survey in a village,Research Group deeply grasp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village,and then combs out the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shortcomings.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rural communication;investigation;conclusion;proposal

中图分类号: B8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7-0025-04

收稿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马哲专项课题“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境况及其培育实效性提升研究——基于乡村的实证调研”(2018GZMZYB36);2018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马哲专项课题“红色资源在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运用研究——基于广州市的实证调研”(2018GZMZGJ21);教育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17JDSZK012)

作者简介: 邹春梅(1977-),女,福建上杭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标签:;  ;  ;  ;  ;  ;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传播与培育研究-基于某乡村的实证调查与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