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点教学中的大语文观论文_赵秀春

小标点教学中的大语文观论文_赵秀春

赵秀春 四川省德阳市金沙江路学校 618000

【摘要】标点符号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标点符号的教学要求与描述不多,但如果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好标点符号的教学能体现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让学生爱上语文;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会标点的运用;在欣赏和理解标点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思维、想象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标点符号;合作探究;思维能力;爱语文;用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136-0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从这定义可以看出标点符号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标点符号教学提及的内容很少,但是我认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标点教学很能体现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来。我以教学中的实际例子来阐述小标点教学中完全能渗透出大语文观。

认识标点 爱上语文

在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课《青蛙写诗》中,作家用丰富而有合理的想象,把小池塘里美丽的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准确生动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有趣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很富有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朗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上就轻松形象地认识了这几种标点的样子。再出示小青蛙没有蝌蚪、水泡泡、水珠帮忙时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让学生读一读,读后谈谈感受。 “太长了,读不下去。” “太累了。”“青蛙写的诗不美。”然后再朗读有蝌蚪、水泡泡、水珠帮忙时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接着从小青蛙的诗歌中找出逗号、句号和省略号。最后在对比朗读中感受这几种标点神奇的表达效果。有了这些标点诗歌的节奏感出来了,小青蛙的心情体验到了,孩子们那洋洋得意的表情有了。趁势让孩子当小青蛙的翻译说说美丽的雨景也就顺理成章了。孩子们也就诗兴大发“雨点儿,雨点儿,淅沥沥。蝌蚪,蝌蚪,游啊游。泡泡,泡泡,圆溜溜••••••”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标点教学能让孩子爱上语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合作探究 运用标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二学段的孩子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与引号的一般用法;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我根据学段目标要求在典型的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的课文中特别讲了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中间和说话人在后的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于是立即让孩子分小组即兴说几组对话练习使用句号、逗号、冒号、引号。孩子们很有兴致,各组的内容 都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语言也很自然,标点符号使用也非常正确。当然小组中会有错的同学,但是这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错误在小组内就相互得到纠正,合作自主的学习充分得到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四年级上册的一次语文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给(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虽然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过转述与引用的区别,讲过说法人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的运用,但是还是有些同学无从下手。我就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想办法解决。结果他们就模拟场景,实践加分析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

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二人都参加演出了)

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诉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

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叫李燕去参加演出了)

在这过程中既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证明了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这样轻松的语文实践就得到培养。

欣赏标点 培养思维

其实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中对标点的理解运用都是能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生对每种标点最先接触都是在阅读中,它的用法教师可以不先讲,而让学生先去分析句子的内容,思考每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再让学生去关注文段中的标点,最后共同总结标点的用法。我们会发现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有逻辑的,这样标点符号魅力就会以思维能力形式根深蒂固的印在孩子头脑中,写作时就会自然加以运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用来教学生使用标点典范的语句, 我们好好利用这些句子教学效果就会很明显。

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选段为例: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句话中的标点,说一说冒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提示下文)说说分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分项列举)这些问题都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总结。通过这段的教学,学生对冒号分号的运用就很容易掌握了。

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观察细致,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时。我就抓住了“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这句中的省略号,提示学生思考当时作者还不认识翠鸟,不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时这省略号传达出的信息。学生的理解非常深刻形象:作者对翠鸟的担心、惊讶、好奇以及看不见翠鸟在水下的活动等等。一个标点符号就传达出了那么丰富的内容,孩子们学会思考,也就会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想到该运用标点来帮助表达。

标点教学中的智慧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在课程标准中只用了只言片语,但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大有文章可做。用心去体会也能在小标点中培养孩子各种语文素养。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赵秀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小标点教学中的大语文观论文_赵秀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