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及其发展前景讨论论文_肖翔木

智能建筑设计及其发展前景讨论论文_肖翔木

身份证号码:42280119850504xxxx

摘要:智能建筑系统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的设计模式,将各类先进技术融入到建筑系统中,提供容纳、利用资源的高效人居环境。智能建筑体系中包含弱电系统、热能系统、照明系统、通风采光系统等多个模块,其设计工作牵涉内容较多,需要综合考虑安全、运行、节能、防护等多方面需求,总体来说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发展

1智能建筑设计概述

1.1基本设计理念

智能建筑设计是保障智能建筑品质的重要基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设方必须充分理解智能建筑的需求及理念,重视项目智能化设计;设计方必须改变传统设计思路,关注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合理预估技术发展状况,预留相应的系统设计阈值,避免对工程成本产生不必要的影响。设计过程中,施工方、设计方、建设方必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以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为基础,进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协调,统一工程设计理念、思路,充分符合经济性原则,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确保综合系统与建筑主体相适应,设计、施工都能顺利开展,充分了解施工方责任、范围,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在满足建设方使用需求的同时,确保智能建筑体系的灵活性。

1.2优势

1)智能建筑可以自动调整建筑内部的温湿度、照度、色彩、噪声等,能够根据内部人居环境要求创造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升工作效率。2)建筑系统中的空调与照明能耗占比较大,而智能建筑能够设定相应程序,最大化的利用自身条件,改善室内通风、照明系统运行状况,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目标。3)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线缆进行敷设,可以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在建筑内部实现多标准的强弱电布线,为室内通信、电力系统建设提供较大的灵活

1.3存在的问题

国智能化建筑普遍存在智能化水平低、体系运转不畅的情况,而智能建筑设计作为造成此类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认知,过分依赖设备、设施,不能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存在大量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智能化设计。不少人员对于智能化设备、设施的了解不充分,造成大量智能建筑设计工作不能有效完成。并且,不符设计标准规范、设计资料远低于要求、设计方式方法与施工不符,都造成智能建筑设计理念无法有效落实。相应的智能建筑规划、技术、设计、产品无法有效协调、配合,部分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对于产品的选择性较少,缺乏系统集成理念,系统技术、规划设计、产品选择等关键工作较为盲目,整体的智能建筑设计效果不理想。

2智能建筑具体设计

2.1影响设计标准和环境

智能建筑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行业智能化水平、建筑功能性需求、建筑整体规模标准方面的内容,以便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界定合理的建筑智能化标准。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来说,当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以上,智能建筑设计的实用性、经济性都非常高。而且,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努力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建筑内部的空气、温度、光线、安防、网络、布局等进行合理控制,并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出来,才能形成满足建设方需求的智能建筑。

2.2影响建筑相关结构体系

智能建筑设计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来进行空间的分割、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智能建筑内部需求,要避免暴露管线,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空调管道系统、架空地面、空调捧水坡度等相关问题满足现场施工、运营要求。

2.3墙面及天花板的设计

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架空地面、地毯地面、预制线槽方式进行设计。其中架空地面接线便利,双层地面可以有效区分强弱电系统;预制线槽的方式多用于旧楼改造或存在地貌高差的建筑当中,其施工便利,不存在高差问题,并且布设范围较小,在层高受限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扁平线布线系统。智能建筑墙体除隔断功能外,还要提供相应的出线口,墙内空间可以布置相应的传感器、控制器。进行天花板设计时,可以将智能建筑的通风、照明、消防等系统走线、出口进行有效布局。

2.4专业控制室的设计

智能建筑中包含有:中央空调室、咨询中心、电视会议室、决策室等多种特殊的专业控制室。其中中央空调室是建筑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和现场的安全保护;咨询中心需要配置工作站、电脑、影像输入输出设备;电视会议室需要配置光源、网络、配电等多个方面;决策室需要会议、通信、计算机系统的综合设计。

2.5屋顶节能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屋顶是建筑接触自然最为直接的重要空间,智能建筑需要配备相应设备,在提供屋顶美化功能的同时,能对各类自然能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做好相应处理,避免自然力量侵袭,整合相应的防水、防风、防震措施,充分结合建筑设计知识,利用一切手段设计建筑节能系统,达到相应的节能功效,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降低智能建筑运营成本。

3智能建筑发展方向与前景介绍

智能建筑目前应用了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图形显示技术(CRT)、自动控制技术(Control),但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使得智能建筑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系统更新换代,因此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则是更加的多元,多种学科、多种技术交融,三大系统的融合以及可扩展特性,智能大厦的群体化等。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空间很大,接下来基于网络的信息网络技术、与之相联系的控制网络技术、一卡通的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的流动办公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数字卫星通信系统(VSAT)以及双向的电视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都是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会更加广泛的应用到智能建筑中。

4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设计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使用意义重大,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要对硬件以及涉及到的软件合理安排,使得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及智能建筑的内部均科学合理。二十一世纪不仅是信息经济时代,还注重生态文明,智能建筑要将数字化与科技、生态、文化相结合,打造出符合时代特色、人类需求的智能建筑,促进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云鑫,蔡永超.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数码设计,2017,6(09):150-151.

[2]崔应峰.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17(09):49-51.

[3]刘公宁,冯向强.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智能建筑,2017(03):18-21.

[4]尹秀伟.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低压电器,2017(01):28-31.

论文作者:肖翔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设计及其发展前景讨论论文_肖翔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