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逻辑科学促进哲学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系五位学者_哲学论文

繁荣逻辑科学促进哲学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系五位学者_哲学论文

繁荣逻辑科学 促进哲学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五学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论文,逻辑论文,哲学论文,繁荣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礼全,1921年12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模态逻辑引论》,《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主编)等。

张家龙, 1938年6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逻辑室主任,主要著作:《数理逻辑发展史》,《艾耶尔》等。

张清宇, 1944 年4 月出生,研究员,主要著作:《A weakparaconsistent conditional logic》,《所有非Z-类的类的悖论》等。

刘培育,1940年4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逻辑史》第2卷,《中国古代哲学精华》(主编)等。

王路,1955年2月出生,副研究员,主要著作:《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等。

记者:今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诞辰100周年。金先生对我国哲学、特别是逻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极其重视逻辑的研究和应用。在纪念金先生的大会上,金岳霖学术奖的获奖者代表在发言中也谈到现代逻辑对于哲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今天请你们几位专家,特别是有幸请来周先生,作个集体采访,请以围绕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为主发表高见。是不是可以先介绍一下国际上逻辑研究的现状。

张家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公布过一个学科分类,逻辑是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并列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这一分类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国际哲学界对逻辑十分重视,国际上有两个大型的哲学会议,一是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二是世界哲学大会,我曾参加过这两种大会。周先生曾参加过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王路今年参加了第10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这两个大会对逻辑十分重视,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设有现代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的各个组,世界哲学大会设有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组。

在国外大学哲学系中,开了许多现代逻辑课程,现代逻辑不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这与我国大学哲学系的情况大不相同,在我国,现代逻辑还不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与改革开放、进行学术交流的形势是极不适应的。

我室确定以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为重点,并投入一定人力研究中、外逻辑史。这也是把逻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对待的。

张清宇:逻辑是研究推理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描述推理实践,也编制推理系统。由于不断地进行推理是科学赖以生存的根本,因而逻辑学的概念和方法在许多其他领域中都有用。伴随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逻辑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现代逻辑科学发展极其迅速,今天已成为一门具有众多分支的学科。它在科学技术和哲学发展的洪流中不断革新内容,开拓领域,并且日益显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今天,逻辑在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为了促进哲学学科解决现实中带有理论性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更要加强现代逻辑基本理论的研究。没有现代逻辑理论的武装,要想培养出学贯古今中外的大哲学家是不可能的。

记者:关于现代逻辑,能不能谈得稍微详细一些。

张清宇:现代逻辑基本理论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看。一是数理逻辑方面,包括:一阶逻辑、高阶逻辑、模型论、证明论、递归论和公理集合论。二是哲学逻辑方面,包括经典逻辑的各种扩充和各种非经典逻辑,例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条件句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直觉主义逻辑和弗协调逻辑等。三是逻辑学与数理语言学的交叉方面,包括逻辑句法、蒙太古语法、范畴语法和自动机理论等。四是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方面,包括动态逻辑、逻辑程序和人工智能中的逻辑等。

数理逻辑方面的分支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分支,但仍然也有一些新的发展。哲学逻辑方面的分支一般都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为基础,与传统哲学中的概念、范畴和问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目前来看,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研究虽很引人注目,各种系统五花八门,但研究大都还不很成熟。因此,哲学逻辑仍可说是各种非经典逻辑分支的统称。

非经典逻辑的门类很多,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在经典逻辑中增加其它初始概念,成为经典逻辑的扩充系统。例如,模态逻辑中有模态词“必然”、“可能”;时态逻辑中有关于时态“过去”、“将来”等的算子;在认知逻辑中有关于“知道”、“相信”等的算子。属于这一类的还有道义逻辑、条件句逻辑、问句逻辑和动态逻辑等。另一类主要是对通常所说的逻辑常项(命题联结词和量词)的解释不同,而成为与经典逻辑不同的逻辑。例如,直觉主义逻辑对联结词和量词都作构造性解释;相干逻辑认为蕴涵的前后件应当相干,也就是说将蕴涵解释成相干蕴涵;弗协调逻辑虽是为了处理不协调性而提出来的,但在具体系统的建立时往往是将否定解释成弗协调否定,故也可以看成属于这一类的。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多值逻辑,包括模糊逻辑。(建议用“异释逻辑”作为第二类的通称。)

记者:关于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是不是可以谈得具体一些?

周礼全:我来简单地谈谈两者的关系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哲学,是指形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而不是古希腊人们所说的那种内容极其广泛的哲学。我这里所说的逻辑则包括了古典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各个分支。

逻辑和哲学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从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看,逻辑的有些研究对象和哲学的有些研究对象是相同的或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既是逻辑研究的对象,也是形上学研究的对象。必然、可能,既是真值模态研究的对象,也是形上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义务,既是规范模态逻辑的研究对象,也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知道、相信,既是认知模态逻辑的研究对象,也是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当然,对于同一的研究对象,逻辑研究的侧重点和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两种研究至少是密切联系的。对于上述这些研究对象,如果一个哲学工作者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与逻辑训练,他是很难取得高水平的成果的。

其次是从逻辑作为工具来看。逻辑是一门工具科学,比如张家龙就称它为基础科学。任何一门学科,不论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是一个思想体系,都是通过思索和思维得出的结果,而逻辑就是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因此,逻辑是各门学科的工具。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工具并且善于应用工具,才能创造好产品。同样地,只有掌握了必要的逻辑知识和逻辑训练,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理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对于哲学来说,逻辑这一思维工具尤为重要。哲学理论是概括范围很广和抽象层次很高的理论。要理解或构造这样的理论,就特别需要借助于逻辑知识和逻辑训练。

王路:逻辑从一诞生,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逻辑和哲学的关系则更加密切。我在刚刚发表的论文《论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中,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哲学的讨论中,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塔斯基、克里普克、斯特劳森、奎因、戴维森和达米特等人的哲学思想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我们直接阅读和研究他们的哲学成果。但是必须清楚,他们都是现代逻辑大师。虽然他们的哲学著作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现代逻辑的公式和符号,但是,他们的哲学成果都是建立在现代逻辑基础之上的,是应用现代逻辑的深刻体现。如果没有现代逻辑知识,就等于我们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跳过现代逻辑这一层次,直接去理解这些哲学成果,这样肯定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张清宇插话:一定会造成曲解,因为这样是读不懂原著的。)张家龙在他的书里批评过人们对于塔斯基关于真这一概念的理论的曲解。最近我看到一些关于戴维森的文章,发现错误很多,原因就在于不懂现代逻辑,因而根本就没有读懂人家的思想。

张家龙:是这样!现代逻辑与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数学哲学、逻辑哲学有密切联系。吸取这些哲学成果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不懂现代逻辑就无法研究这些哲学,当然懂得现代逻辑并不一定能把这些哲学研究好。我写了一本分析哲学的书《艾耶尔》,就有这个体会。例如,如果不懂命题演算,就很难了解艾耶尔的“证实原则”及其在逻辑上的困难。

记者:现代逻辑这么重要,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来具体证明一下呢?

王路: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哲学上总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但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现代逻辑,这句话至少可以分析为(1)对任何x而言,对任何y而言,x和y是相互联系的;(2)对任何x 而言,存在一个y,x和y是相互联系的;(3)存在一个x,对任何y而言,x和y是相互联系的;(4)存在一个x,存在一个y,x和y是相互联系的。看来,“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应当取第二种涵义。这说明,这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命题,这样的分析只有现代逻辑的量词理论可以做到。

再举一个例子,存在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围绕它有许多研究和争论。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进行了大量的本体论的证明。许多现代逻辑学家都认为中世纪的这些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存在不是一个谓词。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来自弗雷格。他认为,“存在”是一个二阶概念,只能作用于一个概念词,因而说“上帝存在”时,“上帝”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概念,而一个概念只是一个函数,是需要补充的。因而“上帝”不可能是一个个体。所以“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不成立的。无论人们认为弗雷格的这种解释对不对,首先都必须理解它,而这里理解的关键就是弗雷格的量词理论。根据弗雷格的量词理论,存在不能作用于个体,因此他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说,他的逻辑理论刻画了“存在不能作用于个体”这样的性质。

周礼全:这里实际上也有学习逻辑知识和应用逻辑的本领这样两个问题。研究一门学问需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需要这门学问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研究这门学问的能力。知识与能力当然是有联系的,但还是有区别的。具有一门学问的知识,并不一定就具有研究这门学问的能力。具有逻辑的知识,并不一定就具有应用逻辑的能力。从逻辑作为研究哲学的工具来说,逻辑能力比逻辑知识更加重要。逻辑的能力,必须在具有逻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刻苦的大量训练才能得到。我们必须在平日读书的过程中,在研究工作中,在讨论哲学问题的过程和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刻苦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

有些同志,平日勤勤恳恳地学习和研究哲学,但又忽视逻辑这一必要的锐利的工具,这实在是很可惜的。特别有不少在哲学教学机构任领导工作的同志,竟然忽视逻辑的重要性。这实在是令人十分遗憾的。

记者:请再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外逻辑史研究状况。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好象成果很多?我国在这方面是很不错的吧!

刘培育: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逻辑史研究是比较活跃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依靠集体力量完成了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逻辑史》(5卷)和配套工程《中国逻辑史资料选》(5卷6册),出版了两部中国逻辑史教材;几位专家还出版了个人的专著,这些成果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从著作的门类和内容看,有一定的开拓性,填补了某些空白;从学术成果看,基本上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而不是新阶段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十年的研究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局限在用传统逻辑方法去挖掘和阐释中国古代有关传统逻辑思想资料的阶段(个别论文除外),还没有出现学术上的重要突破。19世纪末至本世纪60年代前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也基本上如此。

当前,中国逻辑史研究到了一个重要的时期,即如何使它提到一个新高度,有较大的突破。新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个人主张,(1)要研究与逻辑、因明相匹配的中国名辩学和名辩学史。正如因明不等同于逻辑一样,中国名辩学也不等同于逻辑。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真实面貌,回头再来阐释中国名辩学中的逻辑问题,揭示中华民族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它可能给予现代人一些什么样的启示。这样做有助于展现中华民族思维传统的特点。我的体会是,中国人民的逻辑思维传统不同于西方,它以譬喻推理为基本推理形态,往往用有具体形象的个例“代替”一般,用譬喻进行推论。见拙作《譬喻古论》,(《哲学研究》增刊,1990年)(2)在研究方法上,一要实事求是地从原始文献的整体上去研究名辩学体系,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关联,而不是以某个已有的模式为范式,从原始文献中东抽一点,西抽一点,去拼凑出一个什么体系来。二要借助现代逻辑工具去研究名辩学中的逻辑思想,武器精良才能敏锐地发现古文献中的逻辑史料,才能准确地阐释和评价中国古代的逻辑成果。

王路:史的研究从原著出发,从整体考虑,显然是正确的。此外,总还有一个逻辑观的问题。否则,遇到一个问题,依据什么来说它是逻辑问题或不是逻辑问题呢?

张家龙:我在从事西方逻辑史研究时曾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原则,这就是采用马克思在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提出的“人体解剖法”,具体说来,在西方逻辑史领域要采用数理逻辑的工具研究古典逻辑,这是著名学者卢卡西维兹首创的。用这种研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果。一方面,用这种方法可以看出逻辑史上的成果达到何种高度,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些成果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为丰富和发展现代逻辑提供资料。我在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我认为,对中国逻辑史和因明研究也必须用“人体解剖法”。用数理逻辑研究因明不是中国人的首创。已故的巫寿康用类演算研究《正理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张清宇借用墨经的逻辑概念构造了墨经名辞逻辑系统,这也是值得重视的。

记者:从你们的谈论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现代逻辑的教学和研究状况是比较落后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张家龙:首先在大学哲学系中应该把数理逻辑作为必修课确定下来,使大学毕业生受到正规逻辑训练,从知识结构上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此外,我们至今没有一个正规逻辑刊物,现代逻辑的成果没有地方发表,中国逻辑学会每年自筹资金办一期《逻辑学研究专辑》出版,至今已有三期,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一定要尽力坚持编下去。

刘培育:应该重视现代逻辑方面人材的培养和成果的交流。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举办的第一次金岳霖学术奖评奖活动就是逻辑学科,一、二等奖都是现代逻辑的研究成果。基金会还奖励了逻辑学专业的优秀学生。虽然奖金有限,但我们还是要尽力推动逻辑学的研究工作。

王路: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特别是国家教委要规定现代逻辑为高校必修课。

张清宇:如果教委规定现代逻辑为高校必修课,则可以出面组织全全大学哲学系选派教师办现代逻辑进修班,我们可以为教委做培训工作。一两年一期。师资问题短期内就可以解决。

记者:周先生,您一向提倡研究自然语言逻辑问题,您能不能就这方面谈一谈。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或自然逻辑)是近几十年来在现代逻辑、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Semiotics)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非标准逻辑分支。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自然语言逻辑不仅关注语言表达认知内容的功能,而且也关注语言表达情感内容(态度、评价、意向等)的功能;不仅关注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且也关注语言的传达功能和交际功能。而哲学是应用自然语言做载体的,哲学(主要指形上学)所表达和传达的,并不总是纯粹的认知内容,也包括或隐含了感情的内容。由于自然语言逻辑的这种特殊性质以及它和哲学的这种特殊关系,我以为,哲学工作者应学习一下自然语言逻辑。它将会为我们理解哲学和进行哲学创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一个新的锐利的工具。

记者:《哲学动态》杂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兼顾哲学各分支学科,视野开阔;我们倡导奋力进取,开拓创新。今天的集体采访涉及逻辑学科和我国哲学事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将采访内容献给广大读者,以期引起大家对繁荣逻辑科学必要性的重视。谢谢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合作。

标签:;  ;  ;  ;  ;  ;  ;  

繁荣逻辑科学促进哲学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系五位学者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