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纪实美学与戏剧美学的关联论文_叶徐诗萌

纪录片中纪实美学与戏剧美学的关联论文_叶徐诗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要:“纪录片”与“戏剧”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纪录片是对生活的荧幕真实再现,其核心要素就是真实,人们普遍认为纪录片一定要“纪实”而非像电影电视剧一样包含固定的剧本和专业的演员。戏剧美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戏剧与戏剧艺术中的美和审美的学科。如何能够在纪实的基础之上讲好纪录片的故事,如何在后期中处理好故事,就要将戏剧美学的元素融入于纪录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纪录片内容表现分析来证明纪录片的纪实美学与戏剧美学是共存的。

前言

我国的纪录片历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道路,今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审美理念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优秀的纪录片在内容和画面上一定是足够吸引观众的,并且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纪实美学追求真实的基础之上,创作者需要通过自身的理解来对影片进行再次创作,除了在拍摄过程中,后期处理中主动性和目的性的运用也能使纪录片既达到纪实又能够渲染片子的氛围效果,引起观众共鸣。

1、纪录片的纪实美学特征

对纪录片纪实美学的不同观点,源于不同的纪录片人对“真实”的认识,以及创作者所采用的无限接近“真实”的拍摄手法。纪实性作品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作品,以原生态生活为记录内容,大多是对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突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纪实美学风格的纪录片将生活中的故事转换为画面,让观众从这些画面中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意蕴,进而展现纪录片本身的艺术特性和它独有的魅力。

(一)真实性

追求真实是纪录片的创作目标之一,也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不仅拥有精神的深度与内容的广度,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真实”与人类主观感知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关系。客观世界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但是却是可以被人的意识而感知。因此,我们所追求的真实,实际上也是我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对于纪录片而言,纪录片给观众呈现出来的真实感也是观众对于片中所展现的人事物的自我认知,创作者在拍摄和后期处理中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处理他们眼中认为是真实的素材。我们所感知到的真实的纪录片其实可以认为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和片中一样的影子。

(二)故事性

平铺直叙的纪实方式与播出方式很容易让观众调换频道,因此纪录片必须符合故事设计的基本规范。在纪实的基础之上,创作者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中要遵循故事性的原则,捕捉细节性的画面,将冲突与矛盾巧妙地融入片中。

《生门》这部大型医学纪录片中,创作者瞄准了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医患关系,也带观者走进了一个高度浓缩了的滚滚红尘——妇产科。《生门》的精彩不亚于任何一部剧情片,极富张力的剧情与天人交战的人性挣扎都通过一个个故事给予了这部纪录片最真挚的人文情怀,通过故事发生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的构建,让观众看到了一些极为立体的人物形象,也带给观众灵魂深处的震撼。

2、纪录片中的戏剧美学特征

(一)情节美

在欧洲戏剧中,人们普遍看重剧本即剧情的走向,而在纪录片里我们虽无法获得预见性的剧本,但是生活就是纪录片最好的编剧。除了反映社会题材的纪录片,一些历史纪录片中的戏剧情节也为其增加了不少看点。《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部纪录片中,创作者通过大量还原历史的设计,找演员搭场景,将曾经在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幕都重现在荧幕上,偶尔用几个现实中的采访场景将观众拉回到现实。这样的处理不仅让解说文字可视化也增加了历史纪录片的趣味性,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就像看剧情片一样来感受融入了戏剧元素的纪录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音乐美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表演、灯光道具等形式表达出来。纪录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离不开音乐的画龙点睛,只要音乐运用的好,它对提升纪录片艺术底蕴,丰富其精神内涵也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必须尊崇作品的构思和创意,其次,它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画面氛围,立足于视觉形象的传达与表现,最后,音乐也应该毫不痕迹的成为纪录片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和深化主题的补充。最为明显的例子是《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配乐,为了使藤椒鱼的味道与口感在上桌的那一瞬间达到极致,锅与勺必须快速碰擦,随着镜头剪辑速度的加快,片中的音乐也随之加快速度,配上小提前的高调与急促的鼓点,上演着厨房里的刀光剑影,烹调的过程在服务员传菜的时候仍在继续,脚步加快,鼓点声渐渐盖住了弦乐的旋律,直至上桌揭盖,雾气蒸腾,快板似的锣鼓声戛然而止,弦乐渐起,舒缓流畅,似乎让观者也感受到为了使味蕾充分享受,美食也是与时间较量的产物。这种充满着戏剧化音乐的处理让观众仿佛在看一场有着现场音乐演奏的剧目,让听觉与视觉一起调动着味觉的跳动。

(三)人文美

“人文精神”是纪录片文化艺术精神和核心内容;换言之,纪录片通过记录人的生存状态、现实处境以及人的命运变化来揭示它要表达的思想。纪录片源于生活,创作者从生活中捕捉画面,戏剧也源于生活,创作者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来源并将其艺术化,而最终也是为了传达一种蕴含于作品中的价值观与人文理念。

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为观众讲述40年的中国历史巨变,正是将同一个国家的两代导演间隔40年拍摄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才产生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戏剧效果。这些改变就仿佛在观者脑中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自然地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向他们展示着中国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戏剧对比,观众能迅速把握影片主题提炼出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精神,如果只是单纯在对比中国,没有让过去与现在产生联系,沧海桑田的变迁感恐怕没有如此的强烈。

人文精神是纪录片内容的核心,就观众而言戏剧人文美与纪录片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戏剧里观众从情节中看故事,在故事里看生活,在纪录片里观众是从纪实的画面里看故事,从故事中找自己。

3、纪录片的纪实美学与戏剧美学是共存的

“纪实美学”虽然强调真实性,但是纪录片所展现的“真实”从拍摄以及后期剪辑中都带有创作者本身的个人情感,而观众所感知到的“真实”仍然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因此这种“真实感”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是略有出入的。其次,纪实美学中反映出的“故事性”是生活本身所固有的,观众可以像看戏剧一样看到岁月里那些鸡毛蒜皮恩恩怨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景色、遗忘的改变,那些藏在自然中的美景、我们一直想探知的好奇等等。再次,纪录片中符合画面内容的音乐往往能够调起观众的心灵感应,通过纪录片内容本身,作曲家会精心设计符合情节的音乐,这种在戏剧中贯以用之的烘托氛围的方法在纪录片里往往能提高观众对作品的认可度,进而使观者更易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人文情怀。

小结

在形式上,纪录片吸收了戏剧的基本形式,在情节上运用动作冲突,不同身份的矛盾冲突,人类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不同种族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展现人性,激发人的“悲悯和恐惧”“认同和期待”。在音乐上充分调动观众的听觉产生通感的效应,在意义上,纪录片需要融入戏剧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增加观众的认同感进而引发对生命对生活以及价值观的思考。在纪录片这种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将历史演绎、世间百态记录,让岁月沉淀的精华随着镜头的光影慢慢浸入观众心底。

参考文献

[1]《论纪录片的美学精神》李光庆 段洪丽 选自《期刊》2011

[2]《人类学影片的美学精神及四种主要形式》李光庆 选自《期刊》2011

[3]《纪录片美学特征分析》陈勇志 选自《期刊》2006

[4]《纪录片中音乐元素的美学范式》张岚 选自《期刊》2011

[5]《新时期电视纪录片中即使美学的传承与变革》曹德松 选自《视听》2016.

论文作者:叶徐诗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纪录片中纪实美学与戏剧美学的关联论文_叶徐诗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