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刘伟霞

在作文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刘伟霞

摘要: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确实,阅读和写作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能将这两项技能练就的炉火纯青,便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于是教师就要将二者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在读写技能上明显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教师们应该将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的关于语言的各种素材,在自己的文章中有体现;如果能将阅读和写作同时进行结合,仿佛从教材中提取了一支名叫“生花妙笔”的笔。

一、发现“特殊”处,读中学写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言辞优美质量上乘的文章,这些便是所说的例子,每篇文章都有强大的思想、情感的力量,也蕴含着写作的技巧。然后不是全部文章或其中的段落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必须择优选择,将经典的部分提炼出来,让学生对于提炼出的部分进行分析其特点和规律,然后再去感受并写作。这样学生对于段落的结构和规律,自然就会掌握。然后将段落转变成文章,不断仿写。平时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段落构成方式。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就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描写,层层递进。首先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看花”,重点描述花瀑、花穗、花朵,作者以“淡紫色”贯穿全文,不仅诗意盎然,而且富有深意;第二部分主要是“忆花”,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自己赏花的感受,回忆花所遇到的劫难,并歌颂花的生命;最后一部分中作者由花感悟生命,采用抒情的写作手法以花写人,以花写时代,在整篇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让学生明白了,每部分结构都有其特有价值,这种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可以更好的传递作者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仿写,用其他的事物来传递深刻的内涵。

每篇文章,倘若能将其分析明白,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久而久之,每篇文章无论从语言的结构还是语言输出的方式,都能让学生的笔下“诞生、成长、开花”。

二、填补“空白”处,以写促读

“空白”通常用来表达作者故意或不小心出现的,没有表达完整的,用来表达不能语音的情感,然而这种留白却让人念念不忘的。这样给阅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尽情想象、畅所欲言。此时,教师们不仅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还需要充分利用这种留白,要积极的让学生尽情的表达关于这种留白的想象或理解,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写作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主人公孔乙己的结局并没有明确的表述,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想象力,在语文的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对于这种空白内容的想象和表达,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特点,然后在心中也有了不同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于阅读的结果有积极的影响。

三、稀释“概括”处,以读扩写

在课本中出现的言辞通常非常优美简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许久都没有被淘汰的优秀作品,语言都是凝练出的。此时,教师们就可以抓住课本中的凝练之处,让学们从“概括”处进行扩展写作。

比如文章《壶口瀑布》的教学过程中,关于文章中对于壶口瀑布的壮观描写手法就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案例,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壶口瀑布的景观进行一个整体概括的描写,抓住瀑布的整体形象效果,进而再去细节描写一个事物的局部形象,达到扩写的目的。通过这样方式,学生便可以掌握如何从整体再到局部的这样一个写作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以读扩写的写作水平。

四、咀嚼“细节”处,以读拓写

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高朝俊说过这样一句话,“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语文课文中,非常多被世代传颂的文章,都利用了细节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是非常动人却又能描写完整的,文章就是因为有非常多且优秀的细节描写才能够打动人心。在阅读授课中,教师们应该就细节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拓写训练。

例如,《背影》中父亲的穿着、形态、举止的描写就是非常经典的细节描写,原文中朱自清写道:“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连串的描写,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非常清晰,同时通过父亲的举止表现出他的慈祥与深情,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虽没有图像却能够明明白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细节描写是非常值得进行拓写训练的,在拓写训练中,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用意,学会在写作中抓住细节,用细节描写传递思想与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充分结合,互相影响,这样才可以将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的优点提炼出来,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并利用起来,运用到写作中,教师们应该将阅读和写作的连接点找到,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军玲.读写习惯的养成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环节中的探索与总结[J].发展,2019(09):91-92.

[2]李德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84.

[3]苏国艳.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118.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记叙文随文学习写作的策略研究》(JCJYC19011701)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刘伟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在作文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刘伟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