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乙素对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_赵美兰,宋良权,张岩,赵雪峰

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 辽宁大连 116021;2.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20只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高浓度Sch B(40mg/kg,HSB)组、低浓度Sch B(10mg/kg,LSB)组、紫杉醇(PTX)组。测定各组肝转移评分和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情况,并病理学方法明确有无癌细胞。结果 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制作后注药过程观察,发现各组裸鼠状态良好。HSB组和LSB组肝转移评分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B组无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但MC组腹腔内有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实验证实对肝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五味子乙素;裸鼠;结肠癌肝转移

五味子乙素(Sch B)是从中药五味子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属木脂素类化合物。近年来,对Sch B药理活性的研究显示,Sch B具有抗肿瘤作用[1],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甚少。本课题以动物实验的方式,研究Sch B对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Sch B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由大连大学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传代捐助;BALb/c品系裸鼠20只,7周龄雌性,体重18~20 g,从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购买。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及悬液制备 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在37 ℃、5% CO2,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传代培养,每2~3天换1次培养液。培养至80%~-90%融合时,用0.25%胰酶消化液消化后,1000 rpm离心3 min,弃上清液,加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洗细胞2次,显微镜下计数。制备好的细胞悬液防冰浴保存,于30 min内进行接种。

1.2.2 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2]选取 5%水合氯醛 5 mg/kg 行腹腔内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取上腹正中切口约0.5 cm,入腹后小心显露脾脏,使脾中、下极拉出切口外,将31号针头从脾脏中央进针约5 mm 缓慢注入肿瘤细胞悬液至脾被膜下,注入2×106 LoVo细胞悬液50 μL。可见注射部位脾被膜发白肿胀,拔出针头同时即用止血小纱布轻按20 s。10 min后夹闭、切断脾脏两侧血管,完整切除脾脏,送回网膜等附件后,关腹。

1.2.3 实验分组 模型建立后第3天,裸鼠随机分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高浓度Sch B(50mg/kg,HSB)组、低浓度Sch B(10mg/kg,LSB)组、紫杉醇(PTX)组。注药方式为腹腔内注射,隔日1次,注射体积为200 μL,连续注射4周。

1.2.4 结肠癌肝转移评分标准 0为无肝转移;1为最低限度浸及肝脏,浸润范围<0.5 cm2;2为轻度浸及肝脏,浸润范围0.5~1.0 cm2;3为中度浸及肝脏,浸润范围 1.0~2.0 cm2;4为重度浸及肝脏,浸润范围>2.0 cm2。

1.2.5实验观察指标:每天常规观察记录裸鼠状态,模型建立后30天各组裸鼠给予脱颈处死。出现频死前症状或观察期满3周或6周时予以处死。首先解剖观察腹腔内肝转移情况,其次观察有无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同时观察胸腔内、颅内转移瘤情况。所有肉眼可疑部位照相并取材,行病理学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制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制作后注药过程观察,发现各组裸鼠状态良好。特别是腹壁注射部位无血肿、瘀斑、周围感染等不良反应。

2.2 Sch B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影响

HSB组和LSB组肝转移评分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SB组无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但MC组腹腔内有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SB组与PTX组肝转移评分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Sch B属木脂素类,是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五味子抗肿瘤作用主要集中在木脂素和多糖部位[3]。Sch B除了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及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多耐药性、增加其他抗肿瘤作用的敏感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4]。由于对Sch B的抗转移研究的报道仍稀少,因此我们对Sch B抗转移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其与抗癌药PTX无显著差异。我们的研究证实,Sch B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转移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评价和证实。

目前对五味子粗提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Sch B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为了开发和寻找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药物,诸多学者应对Sch B越来越重视,对其作用机制、合理剂量以及毒副作用等研究也要更加完善,为其抗癌制剂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Sch B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本研究在动物转移模型中,分析了Sch B对抗肿瘤、抗转移的影响,进一步肯定了Sch B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任佳丽,李林.五味子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J],2012,28(1):140-142.

[2]刘福全,王建,赵雪峰.裸鼠人异位移植胃癌肝转移和腹膜转移模型的实验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5):435-439.

[3]郑占虎,董泽宏,余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一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48-156.

[4]吴海星,候晓节,齐玲,等.五味子乙素抗肿瘤的多种作用机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2):107-110.

论文作者:赵美兰,宋良权,张岩,赵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五味子乙素对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_赵美兰,宋良权,张岩,赵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