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性论文_赵玉忠1,冉娟2

核安全文化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性论文_赵玉忠1,冉娟2

(燕山大学 经管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从各方面分析和世界范围看,核电仍应是安全和清洁的能源之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能源需求的增加,环境保护的压力,在人们可以预见时期内,核电仍将是我国重要能源支柱。核安全文化是核电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核电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讲述了核安全文化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设备制造;重要性

1 国外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1954年俄语广播电台播报了“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00千瓦发电量的核电站”,它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然而,核能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1979年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严重的失水事故,INPO(美国核能运行研究院)成立并提出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即核安全管理,以预防人因失误为主要对象,提出了众多减少人因失误的人员行为工具(HuP),对于核电站安全运行可靠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1988 年,IAEA 在《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INSAG-3)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核安全文化被强调为基本的管理原则。

1991 年,IAEA出版了《安全文化》专门报告,深入论述了核安全文化的定义、特征和本质。INSAG-4 奠定了核安全文化的基础,这一报告至今仍是核能界推行核安全文化的经典报告。

1994 年,IAEA 制定了《ASCOT 指南》,用于对核安全文化进行评估。2008年,IAEA 在《ASCOT 指南》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SCART 指南》,系统地提出了核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过程。该指南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5 项主要特征和37 种有形表征,系统地建立了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2002年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老化。INPO(美国核运行研究)所制定了核安全文化的评估准则,WANO在INPO准则的基础上,于2006年发布《Principles for a Strong Nuclear Safety Culture》。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呼声高涨。

2013年WANO开发出《Traits of Healthy Nuclear Safety Culture》原则,在全球核能业界推动核安全文化的持续提升。WANO提出的关于核安全文化的原则定义在“安全优于一切”的组织中以及该组织应当表现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

2 国内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从中国建造第一座核电站开始,我国政府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就十分重视。1991年,我国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1993年以来,国内开展核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文化的学术研讨,引起了安全科技界及政府管理决策层的关注。

鉴于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我国核电界必须保证核电厂运行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得到核电行业从业人员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定期加强对核电从业人员核安全文化培育,从而使核安全文化的作用不断被强化。

近年来,安全文化不断地深化和提高。国家核安全局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以"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为核心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在历次核安全监督检查活动中,都将核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国的秦山核电站提出“安全是核电厂的生命”。从1995 年开始就进行核安全文化教育,逐步建立核安全文化体系。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自起步伊始,就主动吸纳国际核电同行的安全质量理念,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按“领导层示范、骨干推进和渗透、全体员工参与”的思路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核行业的迅速发展,核安全文化的探索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4 年3 月24 日,习主席阐述的“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把核安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核安全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4年11月,国家核安全局正式发布《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并出版《核安全文化手册》。

3 核安全文化定义

(1)核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INSAG-4 -1991)

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2)核安全文化的定义(INPO-2012)

领导及员工为了保护人和环境,集体承诺“安全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

(3)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国家核安全局)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它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

4 核安全文化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性

核安全文化的培育过程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组织自身主动管理,再到全员发挥自觉性、主动完善提高核安全水平的阶段,需要组织和个人不断从理念、制度、行为等各个方面和层面进行培育。

面对当前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形势,为贯彻国家安全战略,落实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强化核电制造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履行核安全责任和核安全义务,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珍惜核安全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核电制造安全水平,符合国家核安全局的关于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健全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机制,解决并预防人因失误等问题的发生成为核电制造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核安全的本质要求,根据INSAG-4的介绍,安全文化指的是"从事任何与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献身精神和责任心。"其进一步的解释就是概括出一句关键的话,即一个完全充满"安全第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意味着"内在的探索态度、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以及鼓励核安全事务方面的个人责任心和整体自我完善"。核安全具有五个特性,即技术的复杂性、事故的突发性、影响的难以感知性、污染后果的难以消除性和社会公众的极度敏感性。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核安全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行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核安全关乎事业发展、公众利益、社会稳定及国家未来。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而核安全文化是敬畏和维护核与辐射安全的思想、态度和作风,是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业者的良好共识与行动指南。通过培育核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第一"的核心思想,正是核安全的本质要求。

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核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核电领域,随着核电快速发展,对核专业人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量非核专业人员的加入以及运行人员流向在建核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核安全骨干人员的稀释和流失,存在核安全文化弱化的风险。

用文化建设来保证员工能够自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把安全工作做好,塑造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地倡导、培育和传播核安全文化,持续提高核安全文化素养将是核电制造企业的工作焦点。

核电制造企业要加强核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形成对核安全重要性的共识以及倡导核安全文化的氛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建立一套以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为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推进提供足够的资源,形成核安全文化培育、评估和改进的有效机制。将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全员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自觉行为。

从业人员则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质疑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玉英,黄昕,赵晓岚.秦山核电站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5-8.

论文作者:赵玉忠1,冉娟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核安全文化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性论文_赵玉忠1,冉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