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心理行为论文_姚梦嫣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心理行为论文_姚梦嫣

(徽商银行六安分行,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对投资所造成的投资失误和各种市场异象。本文在分析投资者心理特征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心理;投资

行为金融学为人们理解当今的金融市场已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的出现,使我们不仅从传统的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角度来解释经济现象, 还可以更多地以人的行为、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来研究投资者心理、情绪, 使我们能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确保投资的正确性。人们之所以会重视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因素, 是因为它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了影响。一是行为金融学能够更好地揭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之谜。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检验, 我们的研究发现, 传统的单纯注重基本层面的理论分析无法揭开我国的基金折价之谜, 相反, 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却能有效的解释这一现象。二是能对股市的高估和低估现象即泡沫形成和破灭机制以及股市的低迷和萧条现象提供理论支持。传统的金融学无法解释股市的泡沫问题, 而行为金融学则运用人性的贪婪以及从众心理等情绪和心理因素,很好地解释了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一、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看非理性心理的主要特征

1.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集团、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做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经济法则。 行为金融学认为: 行为人进行决策时,并非权衡了全局的各种情况, 而是在心里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考量, 对每个“心理账户”都有不同的决策。

2.过度自信

De Bonded和Thales认为,“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预期能力表现出过分的自信。Odean对“过度自信”做了阐述。他认为,“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将投资成功不是归结为运气而是归结为自己能力的结果。“过度自信”不仅表现在普通的个体投资者, 而且还表现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决策者、投资顾问和基金管理者们, 都会对自己可能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和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

3.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描述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会出现非理性的偏差, 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 行为过激的现象。De Bonded和Thales认为, 这种现象在交易过程中是极为普遍的。交易者对未来的期望会基于与该产品有关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处理结果。如果交易者高估了最近获得的信息, 就产生了过高的期望, 凭着过高的期望进行的交易,就会产生非理性的决策即反应过度。比如,如果股市中政府出现了利好的消息或者利空的消息, 大家由于对消息的掌握会获得一连串的利益或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损失,交易者很容易对此时或者今后的大盘走势产生过度的乐观或者是悲观的认识。“反应不足”是相对于反应过度而言的。是交易者低估了最近获得的消息, 是交易者对信息反应不准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是指人们思想一般存在着惰性, 不愿意改变原有的个人的信念。因此, 当有新的信息到来的时候, 人们可能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接受和认识它, 所以人们对原有信念的修正往往不足, 产生相对的反应时滞。

4.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也是一种决策的偏差。“从众行为”中可包括全体决策偏差和个体决策的偏差。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的“从众行为”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某一特定的股票做出同时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的一种跟风行为。

二、产生非理性心理的主要原因

非理性心理会导致投资者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过激行为会造成过度交易或超小量交易, 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和资金使用率下降。目前, 产生非理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追逐利益最大化

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性的弱点。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由于管理层对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和风险教育不够, 很多的投资者都是在财富的示范效益下进入股市和基金市场, 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证券市场的认识程度没有做到足够的准备, 很多入门的投资者只想获利, 往往忽略了风险, 盲目乐观, 过度自信, 产生不理性投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于未知领域的茫然和恐惧

很多人虽然随着滚滚大潮进入了证券市场, 但其实本身对这一领域却并不了解, 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 所以对信息的把握不会特别准确, 还没有完全掌握好适当的交易时机, 所以“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在所难免。但有些交易者, 自认为天资聪颖, 在交易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便认为自己了不起,形成过度自信,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3.对权威的依赖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过分依赖感。这点和上一点是紧密相连的, 由于人们自身知识的匮乏, 对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很多的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解释,所以自然而然的想到寻求专家的帮助。人们相信或者追捧权威, 是想获得较大的收益。

三、对投资心理误区的调整方法及建议

1.调整心理误区坚持理性投资

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在当前的投资热潮中, 我们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放缓投资的时间, 这样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一时冲动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这是保持理智的正确的方法。从人性的角度讲, 直觉反应和从众并不是人类绝对的缺点, 但是人类的这些主观的思维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所以, 我们在充分了解这些因素之后,在心理上应该想办法来克服它。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 1) 树立正确的心态, 打好投资的思想基础。俗话说, 态度决定一切。对投资而言, 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态度,即所谓的平常心至关重要。如果不能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对待投资, 就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获取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 也就不能及早发现环境的转变和新的规律的形成, 也就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很容易出现投资中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如果我们不会冷静地对各种信息加以甄别, 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手中的各种信息, 就很容易盲目地陷入别人的圈套, 陷入投资陷阱。( 2) 经常自省, 提高决策质量。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在脑海中不要被固有的东西所束缚。虽然进行投资也要参考很多的历史数据, 但是也不要先入为主,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务必从事情的反面来再一次重新认识这一投资的可操作性的程度, 这种反思和自省, 会极大地丰富、完善与修正你的投资决策, 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提高投资成功率。( 3) 克服心理弱点, 掌握最佳的投资时机。人类大多数的错误往往都是在一时的冲动之下发生的, 然而, 往往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了错误的行为事后又很后悔。

2.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素质

任何理论的制定都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我们对行为金融学心理特征了解的越充分, 对投资实践就会有更大的帮助。但值得说明的是,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并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学科, 很多的方面亟待完善。理论和实践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并不能把它作为投资者的制度指导理论。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说明了他的行为偏差的存在, 一方面说明投资者存在有限理性和非有限理性因素;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很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偏差。因此, 我们除了需要在心理上有正确态度之外, 还应从各个方面进行改善,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达到双赢。为此, 笔者建议:

( 1) 加强政府适当调控,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政府应“取之于民, 还之于民”,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应考虑的更加全面, 不仅从经济层面上考虑, 更要考虑政治影响, 另外, 其政策的制定应该更加公平、公正, 透明, 使投资者对政策的把握和领会更加深刻, 让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前景有一个良好的展望, 从而减少投资决策的各种非理性的行为。同时, 应尽可能减少政策风险对市场及投资者的行为造成的冲击。应明确, 政府对市场的适当的调控是不可或缺的, 但应尽可能减少政策对市场的直接的过度干预, 充分发挥市场的自主调节功能, 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2)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严惩信息造假行为。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对称的造假不良行为, 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和完善制约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和不透明的机制, 加大对信息造假与信息欺诈的惩罚力度。( 3) 开展心理培训和心理咨询, 提高投资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分析思辨能力。对投资者而言, 不仅应该增强证券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还应该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克服心理弱点, 理性投资。

结束语

开展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不断提高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水平。行为金融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产物,在这门学科中不仅包含着金融学的知识,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要想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和为实践服务, 应该积极开展各个学科的攻关, 建立各个学科合作和发展的研究机制, 形成各个学科互为发展, 互为渗透的长效机制, 使得各个学科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以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敏、魏斌:“行为金融学: 理论探讨与现实运用”,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6期。

[2]唐旭主编:《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3]施东晖主编:《现代金融学前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作者简介:姚梦嫣,身份证号码:3424011988****0108。

论文作者:姚梦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心理行为论文_姚梦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