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

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

唐旭[1]2003年在《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已经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同时,由于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业主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环境的变化,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符合国际惯例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持久获得较高的赢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根本途径。回顾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基本上都局限于战术层次上,某些观点、方法已不适应规模越来越大、过程越来越复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正因如此,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培育自身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本论文从剖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管理环境变化入手,提出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详细阐述该方法的理论架构,并且分析了该方法在某大型国际工程项目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明确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叁点内涵;同时分析了项目成本管理在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中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意义,并对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的观念、目标、手段、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重点阐述了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架构。首先提出了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勾勒了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框架,包括该方法的目标、程序、原则和特点,最后,介绍了该方法的<WP=3>分析工具。第叁部分阐述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特有的五类成本构成及其控制特点。包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财务成本。第四部分结合笔者参与管理的西电集团公司所承建的第一个严格按FIDIC土建合同条款进行施工管理的南亚A国亚龙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案例,从成本管理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估等各个步骤详细分析了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验证和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帮助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从而培育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限于作者的专业理论水平,文中难免出现错漏和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教授专家批评指正。

莫琼[2]2012年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外竞争对手还有很大的差距。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其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进而增加项目效益,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的现状研究,发现大多数工程承包企业只关注成本的降低而不关注影响成本高低的人力、技术、文化等因素,只重视施工成本而忽视质量、工期、采购、环境等其它成本,而且缺乏一套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式。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提出从财务、业主满意、项目运作、创新学习、文化适应等五个维度建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模式中各指标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本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对M国RL水电站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得出与传统的方法不一样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式的实用性。工程承包企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积极改进,争取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而增加竞争力。通过研究与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地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对我国此类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张爱华[3]2007年在《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建筑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建筑市场将更加成熟和开放,进入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管理的新阶段。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施工企业将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改革滞后,企业体制、机制达不到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差、人才流失严重、管理粗放等现象,导致企业高产值、低效益的状况普遍,进而在竞争越演越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大型国有建工集团企业—云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为背景,充分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重点对云南建工集团进行调查研究,从企业现状、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PEST)、行业环境和企业竞争力(SWOT)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定位、组织结构、管理创新、资本经营、项目管理、工程承包模式、资源整合、企业文化、国际市场开拓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定位和组织结构、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能力建设、市场拓展方式,总结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企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改革、集团企业的改制必须规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规范建筑市场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行业现状、企业存在问题和差距及企业规划、改革发展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国有建筑企业改革、持续发展、经营战略制定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马骁[4]2016年在《基于挣值管理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EPC项目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工程承包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也在不断实践这种项目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是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主要内容,指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实现情况下,对项目所需投入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估算、预算和控制等系统的管理工作。挣值管理方法自上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其理论研究日趋广泛深入,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挣值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项目成本/工期集成管理方法。本文阐述了挣值管理等相关理论,挣值管理的优点,挣值管理叁个核心参数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分析了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挣值管理方法应用于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的适用性,以及实施过程,包括编制WBS、制定项目计划、计算参数指标、评价分析、纠偏措施等,并探讨了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本文还结合境外某机场管线项目成本管理案例,对该项目成本/进度管理采用挣值管理方法进行了实践应用,验证了本文设计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以后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应用挣值管理的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宫宇翔[5]2017年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海外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不得不重视项目绩效的提高以维持长期竞争能力。而要提高项目绩效,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其关键环节。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兼顾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建立了一个海外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描述如下:第一,回顾了工程项目绩效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概述了国际工程项目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包括:绩效、绩效评估的概念和内涵;传统绩效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对经典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了概述:梳理了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本观念及其管理流程;分析了影响平衡计分卡4大构面的主要因素。第叁,对海外工程项目绩效评估现状做了剖析,指出海外工程市场的发展前景,对比了基于工程管理目标和投资收益评价的绩效评价方法。第四,基于平衡计分卡原则和设计架构构建了一个海外工程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基于AHP得到了各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信息。第五,以坦桑尼亚小镇项目为例,分别应用基础工程管理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作出对比,在案例的应用与分析中,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海外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势。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海外工程项目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体系具有简便易行,评估准确、反馈有效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李海文[6]2016年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工程EPC项目由于跨国界性、投资额大、工期长、参与方多、技术复杂性等特点,又涉及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宗教习惯、国际关系、汇率波动、文化差异等因素,所以国际工程项目远比国内工程项目复杂、风险大,因此,加强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以EPC项目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EPC模式及风险相关概念着手,在全面研究和分析EPC模式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自然、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和分类,归纳出34项典型风险因素并进行了详细阐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指标权重进行主观赋值,同时利用现有的历史资料数据采用粗糙集理论(RST)对其风险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再通过设立调整系数方法得到项目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这一方法可使项目风险指标的权重分配更加合理;根据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可控要求比一般项目高,更应重视各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据此建立了基于RST-AHP的风险指标评估方法,根据计算出的风险指标评估权值可划分为高风险因素、中等风险因素和低风险因素叁种类型,这样通过对风险指标权值的排序和分类,可以对各类风险指标采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风险控制(应对)措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最后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埃塞俄比亚艾马公路项目进行案例应用研究,得到了水源短缺、工程量变更、通货膨胀和合同风险等4项为高风险因素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了详尽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熊俊梅[7]2018年在《国际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众多中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期在国外市场上分得一块“蛋糕”。然而,受外部环境、汇率、材料设备运输、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公路施工项目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控制国际公路施工项目成本对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论文对国际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EVM挣值法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运用。其次,论文以肯尼亚MARSABIT公路项目为研究对象,引入EVM挣值法对项目成本控制现状进行评估,诊断项目存在成本超支、进度延后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项目提出缩短工序之间的搭接时间、降低人材机成本耗费、做好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保证设计工作的技术性和准确性、加强计量部门的日常管理以及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等纠偏措施。最后,运用EVM挣值法对实施纠偏措施后的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成效检验。论文的创新和特色之处在于:运用挣值法解决国际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实际问题,将挣值法用于项目各施工环节和工序,贯穿项目始终;以肯尼亚MARSABIT公路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整体和各施工工序同时进行挣值分析,解决了传统挣值法只对项目整体不对环节与工序进行挣值分析的局限与不足;传统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独立的,即项目的成本和进度分开管理,忽视了二者间的关联性,在本文的案例分析研究中,EVM挣值法可以同时实现对成本和进度的双重控制,让管理者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也能完成对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

张雅萱[8]2017年在《EPC总承包模式下设备成套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内企业承接国际工程项目的融资与设备原材料出口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借势选择“走出去”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市场的竞争,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发展,我国企业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高性价比使其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随着传统的国际工程项目承包方式由DDB(Design-Bid-Build,设计-招标-建设)模式、DB(Design-Build,设计-建造)模式向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设计-采购-施工)模式转变,业主对工程承包商的要求从单纯的工程质量和成本提升到了项目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这样更高的层次,同时也为企业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带了更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项目管理上的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多的业主和EPC承包方愿意将工程中大型机电设备的设计、采购、物流以及现场安装调试等环节分包给一个或多个专门的设备成套部门和企业,一些传统的工程承包企业也开始开发并重视设备成套业务。本文从设备成套项目承包方的视角,首先详细总结EPC承包模式和设备成套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中国工程承包企业作为EPC承包方进行设备成套业务分包的原因和需求。然后对设备成套项目承包企业的类型以及各自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以设计为核心的设备成套项目承包方为例,通过分析供应链中设备、资金以及信息流通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了设备成套项目的供应链模式。最后以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包设备成套项目的经验为例,借助本文所构建的供应链模式解析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其企业设备成套项目发展中的应用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项目供应链信息化管理、采用供应链流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构建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等几点优化意见。

廖奇云[9]2008年在《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伴随WTO的进入,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全球经济呈一体化之趋势,面临激烈竞争的建筑业,国内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的现状必须改进,同时,为了积极应对国外承包商的竞争,并贯彻中央“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施建造师执业资格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制度。目前我国与国外建造师在职业资质水平、职业职责、职业权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整合”作用,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较强的能力。建造师执业资格通过笔试获得以测试必备的知识体系,然而其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却难以衡量,因此我国规定,建造师必须通过业绩和知识认证后方能担任项目经理。当前,全球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评价趋于业绩,而国内迄今尚无评判项目经理能力的职业资格标准,以作为企业聘用和考核的依据。因此,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该标准,对项目经理进行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使其上升为国际项目经理,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建立建造师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任务和途径。论文在总结国内外项目经理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CCPQ-ISM,下称资格标准体系),主要阐述了该体系的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以及通过该体系项目经理能力提高的原理,同时,鉴于国内外项目管理实践的差异,论文还阐述了标准的内涵及认证要点,使国内项目经理申请者能准确理解并通过认证;随着总承包制度的推广,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范畴发生变革,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延伸,作者在全面比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与中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NCB)和《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论文提出了客体评价,即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ABC法,根据国际项目经理申请者的证据材料进行能力评价的方法和体系,针对性地找出其能力的不足之处,持续改进,同时,论文还提出主体评价,即采用反映标准、学习标准法以及工作标准法对项目经理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改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资格体系达到了提高项目经理知识和理解、能力和素质提高之目的。该资格体系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认证体系和概念,将对我国建筑业产生变革和影响,作者从项目经理职业化、项目管理、技术、文化、理念、企业管理等角度论述了该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效益分析。从职业化角度,建立了一套基于业绩评判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包括评估体系、培训体系、资格认证体系等,有利于促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发展;从技术角度,促进了诸如精益建造、绿色技术等应用,并促进可持续及循环经济之发展;从文化角度,促进了团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项目经理部整体素质及企业竞争力,发展了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设计等思想,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精髓;从项目管理角度,促进组织扁平化及信息化,促进建筑业的健康与安全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等并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体系的实施;另外,倡导沟通管理,为工程项目增值服务;从人力资源角度,促使企业充分运用行为科学和激励理论,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切均显示资格体系的巨大影响。论文还研究了资格体系推进策略,在分析来自政府、企业、申请者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基础上,指出体系的推进需从上述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一个十分重要而棘手的课题——中英建造师执业资格双边互认的可能性,事实上,资格体系示范工程使中英建造师执业资格双边互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论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借鉴英国成功经验,利用职业能力(CBT)、人力资源(HRM)、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和制度经济学原理建立了项目经理职业资格体系;阐述了标准的理解和审核要点,结合国内项目管理实践,提出了资格体系的运行模式、评估方法,并以示范工程为背景,阐述了整个体系的运行内涵;完善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内建筑业职业资格体系,尤其是建造师资格制度,并就完善该标准知识体系提出了建议。②全面比较中英建造师资格体系并提出了基于业绩评判的项目经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式,进而对我国现行优秀项目经理的评选模式提出建议,同时探讨了中英建造师资格双边互认的可能性,为推动建造师资格与国际接轨提出建议。③在CCPQ-ISM基础上,结合总承包规范(GB/T50358-2005),形成了基于业绩评判的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CCPQ-ISMS)。④从技术、管理、组织、市场要素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资格体系对我国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并进行了体系的效益分析;结合建筑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推进资格体系的障碍,对该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提出了建议。CCPQ-ISM为建筑业其它职业资格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

李光红[10]2007年在《基于合同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外投资、国内投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等等)、投资形式多样化的基本建设高峰期。在此阶段,我国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及其对应的单一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模式已不能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唤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起一套既能适应现代工程特点、满足各种投资人多样化需求,又能保障其他项目参与方利益,有利于我国工程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多样化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及其对应的多样化的合同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常见的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并给出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选择最佳工程承发包模式的模型。(2)对当今国内外常见合同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指出国际上工程合同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构建我国新型合同体系的框架。(3)指出了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合同模式、项目管理模式叁者间的关系,提出了叁者一体化的思想,构建了基于承发包模式下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4)介绍了基于合同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实际案例,以证实基于合同模式下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本文的创新点为:(1)将叁大合同文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叁者在工期、质量、费用及安全等各项目管理职能方面约定和处理方法的不同。(2)针对我国合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给出我国新型合同体系构建设想。(3)提出了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合同模式——项目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思想。(4)提出了基于合同模式下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我国单一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日益复杂的市场发展要求,应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工程承发包模式来满足我国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2)为适应多样化工程承发包模式,需建立能够满足多样化承发包模式的合同体系。(3)构建的我国新型合同体系需要有与其适应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构建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新型合同体系所约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D]. 唐旭.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2].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式研究[D]. 莫琼. 云南财经大学. 2012

[3].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及应用[D]. 张爱华. 重庆大学. 2007

[4]. 基于挣值管理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马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6

[5].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海外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宫宇翔. 北京交通大学. 2017

[6].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研究[D]. 李海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7]. 国际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熊俊梅. 南昌大学. 2018

[8]. EPC总承包模式下设备成套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 张雅萱. 合肥工业大学. 2017

[9]. 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D]. 廖奇云. 重庆大学. 2008

[10]. 基于合同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研究[D]. 李光红.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