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永春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永春

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 161200

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之中应用血液涂片以及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进而了解其具体的使用价值。方法:从现有的血常规检验样本中选择200例合适的血液标本,先用分析仪对这些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再利用血液涂片以及细胞形态学相关的理论对所有的血液标本加以检验,对这两种检验方式获取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应用分析仪获得的检验结果:无报警提示的血液标本共有83例,存在报警提示的共有117例;应用血液涂片获取的血液标本结果如下:阴性的血液标本中有两例为阳性,而阳性的血液标本之中有26例呈阴性。两种检验血液样本的方法均能够对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工作展示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对于给嗜碱性细胞进行分类的工作具有比较差的相关性。结论:医疗人员如果想要获取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需要将血液涂片与全自动型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血常规检验;价值分析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其检查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医疗人员在很多临床医疗活动中都会应用到血常规检验,借此来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血常规检验工作必须要在相应的检验仪器的支持下才能开展,随着现代医疗条件被提升,一些新的检验设备被应用到医疗检验工作之中,其中全自动型的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检验效率,操作方式简单。但是如果过度依赖这种血液分析仪,忽略血细胞形态学的检定工作,会因分析报告缺失全面性,而出现误诊的工作问题,因此可以在应用这种分析仪的同时,应用血液涂片弥补分析仪的不足,现对两种血液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加以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关于血液检验工作的研究工作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接受的血常规检验者的血液标本,从中选出200例无特殊问题的血液标本,其中女性血液标本有80例,男性的血液标本为120例,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在检验所有的血液样本时,医疗人员都选用了联合应用血液涂片以及分析的检验方法。在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收集之前,所有患者都没有服用会影响到血液检查指标的食物或者药物,患者的就诊时间、年龄以及性别均不会给此次血液检验研究活动带去影响。

1.2 方法

对每一位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实验对象的肘静脉处的血液进行采集,采集量为1到2mL,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在抗凝管之中,1个小时之后,应用全自动型的血细胞分析设备对血液样本实施检验,检验时还需要应用配套试剂辅助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根据获取的检验结果对血液样本存在的异常性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成应用分析仪的工作之后,再将血液标本制作成独立的血液涂片,完成下一个环节的血液检验工作,采用标准的涂片制作方法,将血液涂片放在医疗光学显微镜之下,对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细胞的情况进行了解。为了不给研究工作的精准性造成不良影响,血液涂片检验工作需要在5天之内完成。

涂片镜检阳性标准:分析仪检验结果与血小板、白细胞数量评估一致;白细胞分类与分析仪检验结果一致;血小板形态存在中度以上改变,出现血小板聚集或巨大血小板;红细胞形态存在中度以上改变,出现有核红细胞;存在原始细胞、浆细胞;存在中等量或更多的中毒颗粒、空泡、杜勒(Dohle)小体等。

2 结果

通过应用全自动型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获取以下数据:在200份血液标本之中,阴性的有83例,占比41.5%,阳性有117例,占比为58.5%;通过分析血液涂片获取如下结果:阴性共有99例,占比为49.5%,阳性的样本数量是101例,占比为50.50%。在所有的血液标本之中,存在白细胞异常问题的共有34例,血小板不正常的有18例,有13份血液样本存在异型淋巴细胞,7例存在核红细胞,6例为原始细胞,9例样本存在未成熟粒细胞的问题。没有警报提示呈现阴性的血液样本中有两例确定为阳性,因此可知分析仪的假阴性率数值是2.41%。而有报警提示呈现阳性的血液标本中有26例被确定为阴性,可知假阳性率偏高,达到了22.22%。

两种方式检验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对 83例分析仪检验无报警提示的血液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率涂片检验均明显高于分析仪检验(均P< 0.05),嗜酸 性 獅 胞、单核细献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涂片检验均明显低于分析仪检验(均P < 0.05)。两种检验方式对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分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对嗜碱性粒细胞的分类相关性较差。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血液检验工作之中的血液涂片分析工作与新型全自动的血细胞分析仪的对血液的检验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应用分析仪完成分析血液的工作时,可以通过应用体验了解到其具有的应用优势,包括功能性极强、获取分析结果的速度极快,医疗人员可以通过简单地操作就完成整个血液分析工作。然而在实际的血液分析过程中,医疗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血液细胞具有的复杂性的形态特点,但是分析仪并不能对血液细胞的形态问题进行处理,因此在给具有异常的形态的特殊血液细胞进行分类的时候,会存在分类错误的问题。在血液检查中,医疗人员必须要给分析仪更加精准地定位,将其当作筛选型设备应用,通过显微镜对血液细胞进行形态学方面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血液涂片分析当做辅助性的检验措施,确保临床诊断工作的全面性。

本研究显示,在无报警提示的血液标本中,淋巴细胞百分率涂片检验明显高于分析仪检验,这可能是由于分析仪检验不能识别异型淋巴细胞,而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率涂片检验明显低于分析仪检验,这说明分析仪对低比例细胞的检出率较高。

如果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只应用分析仪,获取的结果并不可靠,而在将血液涂片与分析仪联合应用时,虽然能够对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以及适中粒细胞等的分类活动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但是仍旧无法与嗜碱类细胞保持一定的相关性,分析仪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于细胞结构以及形态的分析方面,对于异常性细胞的识别效果也不好,在发现分析仪给出异常的检验结果时,应当采用血液涂片的分析方法继续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血液检验对于判断患者的实际患病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性作用,而检验人员必须要对自己所处的医疗岗位以及面对的患者负责,采用更为全面可靠的检验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血液检验服务,将全自动化的血液细胞分析设备与血液涂片分析加以结合,对异常的血液细胞也进行分析,给出更为真实的诊断结果,不断地优化联合应用两种血液检验方式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慧华,& 金友仙.(201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现代实用医学(10),1326-1327.

[2]罗亨胜.(201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社区医师,33(21),112-113.

[3]占玲兰.(201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评估.医学信息,30(15).

论文作者:李永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永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