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论文_梁石林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论文_梁石林

梁石林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云南 曲靖 6558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95-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主要矛盾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让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困境,如何破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 不仅是乡村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教育生源持续流失, 优质师资严重匮乏。乡村教育生源流失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城镇化仍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农业人口将持续转移。伴随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是大量乡村教育生源的流失, 乡村的“空心”化必然导致乡村教育之“无人”困境越发严峻。乡村学校既难以吸引年轻教师, 又留不住优秀教师, 在质量和结构两个维度上加剧了乡村师资匮乏的现实困境。在乡村小学教师中,90年代以来转正的民代教师仍占较高比例。就如某一乡镇小学教师总数136人,民办代课教师占22.8%,当前专科以上学历占93%,但起始学历专科学历仅占29%,目前学历看似都已达标,但起始学历普遍较低,起始学历高中及以下占22%;一个乡镇61个教学班,仅有专业教师音乐4人、美术3人、计算机1人、体育4人;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受各种考调机制和教师编制体制的影响,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大量外流,呈现出多进少的情况,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乡村教师队伍出现的“断层”现状,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二)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剧增,2019年9月统计,某乡镇乡小学义务段在校生1481人,留守儿童865人占58%,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等问题,学校教学压力较大。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外出打工谋生,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程度都不太高,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只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三)乡村教育缺乏独特的乡土文化。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政策,加速了城市以及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迈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中坚实的一步。当前乡村现代化建设收获了一定的成效,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物质方面的需求,但也让内在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遗失。当前大部分乡村学校无法在乡村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化文明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能够根据时代发展情况来对乡风文明进行有效的改良,从而出现了乡村学校的发展、乡村社会的发展以及乡村教育的办学理念呈现出互相割裂的局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教育良好发展极为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策略

(一)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交流机制。首先,贯彻落实好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其次, 凭借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优势, 借力通讯产业, 有线与无线并举, 在乡村全域铺设互联网高速公路。比如加大教育信息化“1+N”平台建设资金投入,解决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鼓励通过公益性捐款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最后严格落实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鼓励年青的、优秀的教师主动向农村流动,建立偏远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让教师扎根乡村,潜心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二)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学校、家庭及全社会要关心关爱孩子,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建立有效的学习及管理模式,既实现亲子互动与关爱,又促进孩子学习进步。只有将乡村基础教育抓好,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必须依法监护孩子成长的责任意识,倡导督促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一定频度的看望和经常性的电话联系、网络远程视频对话,并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与“留守儿童”早日团聚。依法追究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其次,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代偿性的亲情关爱。村委会、党支部以及妇委会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牵头组织“代理妈妈团队”,开展“扶幼助长”工作,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帮助,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 最后发挥幼儿园、学校的作用,多方面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应从安全上、心理上、学习上、交往上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开展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乡村教育要想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就必须对乡村学校传统的办学方式及理念进行合理的调整,将原有的城乡统一这一办学模式进行改变,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改良与完善乡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人才培养目标显得更为多样化。乡村学校不但要让乡村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升学;不但要让让乡村学生形成恋乡情结,培养出适合乡村振兴的合格人才,还要让学生养成现代农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而言,在对乡村教育进行改革时,应当根据乡村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对乡村教育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满足相应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把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让二者既定的目标都能够达成。同时也要对现有的乡村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乡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都必须保持一个协调发展、各有侧重的态势,类型不同的乡村教育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办学方式及机制。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是我国针对三农问题所作出的有效回应,对于乡村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教育人员应当认识到当前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乡村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给乡村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让乡村教育发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论文作者:梁石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论文_梁石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