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生乡愁小镇创建的思考论文_李霞

大理古生乡愁小镇创建的思考论文_李霞

一、发展定位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考察,提出“这里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并对什么是乡愁进行了阐释,为古生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古生村的发展定位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着力将古生村打造成为:

“乡愁文化发源地”和“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

二、发展策划

按照“乡愁为魂,农业为本,发展为纲”的思路,着力构建以乡愁元素为引领的产业业态、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并完善特色小镇七大要素: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区域等七大要素。

(一)规划范围

 核心范围:东起洱海生态廊道,西至大丽路,南至银桥交界,北至喜洲交界,内含石岭、中庄、向阳溪行政村的9个自然村,涉及总人口8031人。其中石岭行政村含小宁邑、大宁邑、杨家登、石岭、新溪邑5个自然村,总人口3449人;中庄行政村含古生自然村,总人口1842人;向阳溪行政村含南片、北片、螺蛳登3个自然村,总人口2740人。小镇核心范围内含两条主要入湖河道茫涌溪、阳溪,生态廊道6.4千米。结合周保中纪念馆和湾桥中心集镇,辐射全镇范围,形成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发展空间。

(二)产业业态

立足古生村自然资源特色禀赋和民族文化特色,围绕重塑和展现乡愁记忆,重点打造以下产业业态:

(1)观光旅游业:以乡愁特色党建学习基地、湾桥田园风光观赏、古生原生村落观光、湾桥海岸堤坝观光、双溪自然风貌观光等观光项目为主,满足本地及外地游客对于特色观光的需求。

(2)高效、生态农业:以绿色农场品种植,特色农产品牌打造、农业景观打造为主,优化提升传统农业模式,在提升田园风貌观赏性的同时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

(3)个体特色手工业:积极发展村民个体经营,重点发展以扎染、编织等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增加村民收益,延续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空间布局

 结合习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五大环境要素以及古生村及周边现状资源条件,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以古生村为核心,打造石岭村片区、向阳溪村片区、农田区域、河道流域、湖岸线区域的六大功能分区。

(1)古生村核心区

乡愁的发源地,是乡愁小镇的发展核心。因此产业业态布局中应当全方位丰富古生村旅游内容,提升中心广场、乡愁小院、龙王庙等主要节点,合理开发利用两条主巷道,进一步注入乡愁文化元素,让游客能领略古生村的乡土气息,观赏古生村的田园风光,追忆古生村的“乡愁”味道。以“一个古街展历史,一条主巷载乡愁,一个中心便民生,一条溪河护清源,一条景带引生产,一个节点纪本生”的六个一展现古生村乡愁记忆。

古生村作为

(2)石岭村、向阳溪村片区

 石岭村位于古生村以南,处于特色小镇入口的重要节点,向阳溪村位于古生村以北,毗邻阳溪河。结合石岭村和向阳溪村的现状基本情况,其主要功能为特色民居住宿和民族特色餐饮。

(3)农田区域

 主要包括各村落周边农田,通过种植高效农业产品和观光农业产品作物、乔灌花草等,打造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林下经济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河道流域

 以双溪作为湾桥山海田园景观纽带,联系着湾桥的古往今来。对河道两侧区域进行生态治理和景观打造,让其既能发挥出纽带维系、引领串联的功能,也能丰富乡愁小镇的景观多样性和特殊性。

(5)湖岸线景观带

 结合生态廊道,提升湖岸线景观品质并作为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其他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全力建设好上述核心区的基础上,发挥核心区辐射带动功能,向湾桥镇域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湾桥村周保中将军纪念馆、云峰村保和寺、上阳溪村罗刹阁、向阳溪村桂楼词、石岭村快活林等区域辐射,着力设计打造景点内涵,合理布局旅游线路,形成镇域全域旅游开发格局。

 东北抗日名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是大理市境内唯一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峰村保和寺素有“小鸡足”之称,位于大理苍山白云峰,由于古寺历史悠久,所处位置视野开阔,景致优美,一直以来,有许多善男信女不辞辛劳,到寺院探求佛学禅理。上阳溪村罗刹阁在苍山莲花峰麓,素有"观音伏罗刹"之说,阁建在阳溪南岸山麓的一大巨石上,传说中的妖魔罗刹就被观音锁于石缝内,石上的阁就是为了纪念观音收伏罗刹而建,春秋四时均有人前往凭览。向阳溪村桂楼词是明代著名白族文学家杨杨黼故居。石岭村快活林是洱海边一片景色宜人的小树林。

三、运营模式

 按照“企业参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村民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开发,探索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培植以原生、本生为基础的乡愁文化相关产业。

 (一)彰显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

 不断提升古生自然村党支部的组织力,担当起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职责使命,团结带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会、老年协会、莲池会等村内组织,同心同向推进特色示范小镇建设。

 (二)发挥企业市场运作功能

 以“古生乡愁小镇”项目的特色策划为引领,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引进有实力有情怀的旅游策划开发公司,在古生特色小镇项目总体策划框架下,对古生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市场运作。一是以国内省际文化旅游市场为导向,对具体项目进行创意策划开发,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公司统一策划、统一开发、统一运作、统一管理,提升开发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将古生特色小镇融入“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线路,打造智慧小镇,实现智慧旅游,使古生特色旅游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一枚美丽乡愁记忆。

 (三)通过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

 现代农业以农民组织化、规模化为特征。在湾桥镇党委、政府和中庄村党总支、村委会指导下,以古生自然村党支部为引领,充分宣传发动引导,组织村民建立合作社,以合作社作为参与企业开发的基本单元,实现农民变股民。村内农民以合作社形式参与企业开发建设,由合作社统一村民意向、规范村民行为,以合作社为单元履行义务、享受权利。

 (四)调动农户资源进行多元补充

 用好用活乡村振兴农户庭院改造互助资金等政策扶持,鼓励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合理化改造,对村内有文化底蕴、保存相对完整的古院落采取在开发公司统一策划指导下,村民整院经营、破墙开店,政府或商户租赁、收购后开发经营,规划开发村内空闲地等适宜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经营,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有益补充,活跃整体开发效益。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大理古生乡愁小镇创建的思考论文_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