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山茱萸总甙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应用山茱萸总甙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孟晶[1]2002年在《应用山茱萸总甙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约有3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角膜移植术尤其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这些患者的重要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是目前同种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组织移植手术,对眼部条件好的病例,术后第1年的排斥率仅为10%,但对于病情复杂的高危角膜移植病人(High-risk keratoplasty patients)如:受体眼表新生血管化、持续炎症、结角膜化学伤、大植片移植、第二次移植等病人,虽通过HLA配型或局部和全身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等方法,术后角膜移植片的存活率仍小于35%。因此,如何提高有高危因素眼的角膜移植术后存活率已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是解决此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发现山茱萸总甙(Cornus officinalis glycosides,COG)有明显抑制免疫反应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全身应用山茱萸总甙已证明对防治实验性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有一定的对抗效应,但尚未见用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报道。 本课题旨在观察山茱萸总甙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并研制出山茱萸总甙局部应用剂型—水溶性滴眼液,对其药代动力学、眼部毒性及药效学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及局部抗新生血管制剂的联合应用,能明显延长实验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的综合治疗方案。山茱萸总甙的全身和局部应用较少甚至不引起毒副作用,具有较优异的临床应用前景。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应用山莱英总筑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山莱荚总贰全身应用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山莱笑总贰(COG)灌服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与单独灌服环抱霉素AcSA讨与CSA联合应用比较,观察其效果,为临床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有效用药方案。 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SD-istar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SD为供体,Wstar为受体,随机分组(A,D~J共8组)。其中A、B、C组为对照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Wstar-Wstar对照组,即Wstar大鼠间同种异体移植,C组为Wstar自体对照组;D-G组为单一用药组:D组为灌服CsA*响KgM)组,E组为灌服 COG伍0呷/Kg/)组,F组为灌服 COG讨)组,G组为灌服 COG (240m/Kg用)组;H-1组为联合用药组:H组为灌服 COG(60lllg/Kg/d)联合灌月CsA(10mg/Kg/d)组,I组为灌服COG(120mg/Kg/d)联合灌服CsA(10m以吨/d)组,J组灌服COG(240响他M)联合灌服CsA* 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移植排斥指数(RI)及角膜排斥发生时间;并在术后第15天和30天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 回.单一用药组中从总的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来看:叁种剂量山茉英总贰(COG)口服给药均可有效的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其作用随着用药剂量的加大而增大。其中 COG的0mg/Kg/d)日服作用效果与 CsA*0mg/Kg/d)日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各组对新生血管的抑制均无明显疗效。2.联合用药组中从总的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来看:灌服 COG120ngKgd+CsA10lllgKgd组与灌服 COG240mg/Kg/d+CsA10lllgKg用组效应最佳,而且两者之间相比疗效无显着性差异①>0刀5卜3.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相比,从总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以及生存曲线可看出: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最短,平均11.00士2.07天,灌服COG240mg/阿d-CsA10mg/KgM组最长,平均22.00士l.79天。4.病理检查:HE染色,15天时A、D两组角膜可见植片增厚,角膜上皮细胞增厚,基质中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缝线 2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应用山荣英总贰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处可见异物巨细胞(为吞噬细胞)反应,基质细胞排列不规则;F组15天时可见角膜植片厚度略增厚,但角膜上皮基本完整,基质中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基质细胞排列规则。30天时A、D、E、F组均见角膜基质变薄,新生血管萎缩,瘫痕形成。G、I、J组15大时可见角膜植片厚度基本正常,角膜上皮完整,基质中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少见,角膜基质细胞排列规则。30天时G、H、L J角膜基质增厚,淋巴细胞和新生血管增多,此时与A组15天时病理表现相似。B、C组30天时可见角膜植片厚度正常,基质中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新生血管。 结论 山茉英总贰具有一定的延长角膜移植片存活的效应:与环泡霉素A具有互相协同作用,可较明显地延长移植片存活时间:这对临床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山莱英总贰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山茉荚总贰对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并通过观察外周血淋

孟晶, 陈建苏, 李辰, 赵松滨, 杨皓庄[2]2003年在《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 ;并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B、C组 15d时的角膜植片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明显少于A组。免疫组化显示 :ICAM - 1的表达在 15d时B、C组明显少于A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孟晶, 黄丽娜, 陈建苏, 李辰, 赵松滨[3]2003年在《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组 :A、B、C、D组为Wistar SD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 ,Wistar为受体 ,SD为供体 ,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 0 5 %COG滴眼液组、C组为 1%COG滴眼液组 ,D组为 2 %COG滴眼液组 ,E组为Wis tar Wistar对照组 ,即Wistar大鼠间同种异体移植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 :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移植排斥指数 (RI)及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B组与D组之间比较P >0 0 5 ,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1%COG滴眼液更有效。

尹爱武, 田润, 邓胜国, 李探芳, 张敏[4]2013年在《中药抗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抗异体排斥反应中药的研究进展。列举报道18种中药的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抗排斥应的机制及排斥反应的中医理论辨证,并对未来抗异体排斥反应的新药研发方向及中药复方组方进行展望。

解孝锋, 毕宏生, 王兴荣, 吴建峰, 温莹[5]2009年在《黑睛排斥汤治疗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26例》文中提出选择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2003-04/2008-04接诊的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病例26例,男16例,女10例,反复发作病毒性角膜炎9例,创伤性后角膜白斑8例,各种内眼手术引起角膜失代偿5例,先天性角膜白斑2例,其他2例,上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基质型免疫排斥反应、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均有,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2个月~2.5年,其中19例是外院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要求加用中医治疗。所有病例均局部使用激素和类固醇类抗炎眼药水,部分病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中药以黑睛排斥汤为主方治疗,1付/d,2次/d,平均用药时间为11~42d。以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26例患者全部有效,表现为球结膜充血和水肿减轻,角膜混浊变淡,其中排斥反应完全消退9例,其中因外院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要求加用中医治疗的19例患者中的5例排斥反应完全消退,免予手术,视力平均提高3行。另外在临床上发现清肝利湿复方中药还能迅速减轻前房炎症反应,回退角膜新生血管。

马东丽[6]2009年在《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医药防治概况》文中指出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病变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约为10%[1],而高危角膜移植患者排斥率却高

胡少莉, 孙亚杰, 马明春, 曹景, 郑建敏[7]2014年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防治免疫排斥用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角膜移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眼科角膜病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逐步应用到临床,这对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中药,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解孝锋, 毕宏生[8]2008年在《中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仍是眼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中药治疗该类疾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近几年来中药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并对中药治疗角膜移植反应的存在问题和展望进行评述。

孟晶, 李辰, 陈建苏, 赵松滨, 狄静芳[9]2002年在《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D组分别为使用质量分数 0 5 %、1%和 2 %COG滴眼液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COG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A =4 316 μg/mL ,Ke=2 0 5 6h- 1,Ka=2 5 79h- 1,LagTime =0 198h ,t1/ 2 ,Ka=0 0 2 3h ,t1/ 2 ,Ke=0 2 5 7h ,Tmax=0 986h ,ρmax=1 2 94 μg/mL ,AUC =1 6 0 1μg·h/mL ,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 ρ(t) =10 6 0 5×Dose×(e- 2 0 56× (t- 0 198) -e- 2 579× (t- 0 198) )。术后各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C、D组、B组与C、D组、C组与D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其中作用最强的为C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OG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 0 986h ,4h基本被代谢清除

周庆国[10]2006年在《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索在小动物临床开展角膜移植的术式,探讨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选择11只年龄在6~12月、体重为4.0~6.5 Kg的西施犬、北京犬或小型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术后密切观察受体犬的的整体及眼部炎症表现,并于术后30 d内每5 d和30 d后每10 d采集受体犬外周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2和β-EP的含量,研究它们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成功犬于术后2个月或更长时间,对因缝线松脱、前房泄漏致虹膜前粘连的犬在淘汰时,均取其完整角膜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采用H.E染色法染色,于视频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植床的变化情况;最后采用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供、受体犬的DLA-DRBl基因及其同源性,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所选品种及术后角膜反应,探索了供、受体DLA-DRB1基因同源性对在健康角膜植床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影响。结果如下:1犬实验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手术效果在10只受体犬中,有5只犬于术后观察2个月角膜植片或植片中央保持透明,5只犬因先后发生缝线松脱、前房泄漏和虹膜前粘连而失败。实验结果表明,犬角膜移植术除眼局部麻醉外,尤其需要可靠持久的头位保定及全身麻醉,而采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滴注能够提供麻醉的持久性、安全性和停止静滴后的快速苏醒;术前肌肉注射0.05 mL/Kg速眠新对犬镇静,良好地完成缩瞳、降眼压等步骤,在异丙酚-氯胺酮静脉维持麻醉下均匀一致地缝合角膜并确保前房重建,均为影响角膜透明性和移植成功率的重要技术操作。2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对受体犬术前、后的外周血TNF-α含量进行检测显示,术后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术后第10 d的外周血TNF-α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术后第15 d的外周血TNF-α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30 d之后外周血TNF-α含量逐步接近术前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犬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手术很少发生亚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即使发生排斥反应,其反应程度较轻。3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IL-2的动态变化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外周血IL-2含量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随局部刺激或炎症程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检测血清中的IL-2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刺激或炎症程度及其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4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β-EP的动态变化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5 d的外周血β-E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此后各受体犬β-EP水平呈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变化缺乏规律。实验表明,熟练的角膜移植操作技术、选用良好的单丝尼龙缝线、角膜间断缝合后尽力埋入线结,以及术后早期使用适当的镇痛剂,以缓解角膜疼痛,有利于防止受体犬术后抓挠和摩擦术眼,避免自残,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5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完全透明的植片与植床结构一致,仅两者对合处上部纤维紊乱,而下方纤维排列整齐;中央透明的植片与植床对合不良,植片向植床方向嵌入,后弹力层皱缩、折迭,植片下方因有来自植床的基质纤维而增厚,部分对合处与虹膜粘连;浑浊的植片有比较完整的上皮层,植片约2/3深度的基质丧失原来纤维整齐排列结构,代以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实验结果表明,优良的角膜缝合能够保持角膜结构基本不变,维持角膜的透明性;缝合不良可引起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改变,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以致于浑浊。提示选择高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提高手术缝合的准确性,确保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透明具有重要意义。6.DLA-DRB1基因同源性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影响采用PCR技术扩增的犬DLA-DRB1基因片断经双向测序(4号、7号犬除外)分析显示,同为北京犬的1号与10号、同为西施犬的5号与11号的DRBl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同源性,而人为随机配对的供、受体犬DRB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下。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所选品种及移植结果,初步表明,在无亲缘关系的个体中选择供体进行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应首选同品种配对,并在有条件时进行供、受体DLA分型或DRB1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很可能会降低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

参考文献:

[1]. 应用山茱萸总甙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 孟晶. 暨南大学. 2002

[2].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 孟晶, 陈建苏, 李辰, 赵松滨, 杨皓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

[3].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 孟晶, 黄丽娜, 陈建苏, 李辰, 赵松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4]. 中药抗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J]. 尹爱武, 田润, 邓胜国, 李探芳, 张敏. 中成药. 2013

[5]. 黑睛排斥汤治疗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26例[J]. 解孝锋, 毕宏生, 王兴荣, 吴建峰, 温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6].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医药防治概况[J]. 马东丽. 北京中医药. 2009

[7].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防治免疫排斥用药的研究进展[J]. 胡少莉, 孙亚杰, 马明春, 曹景, 郑建敏. 医学综述. 2014

[8]. 中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J]. 解孝锋, 毕宏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

[9].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J]. 孟晶, 李辰, 陈建苏, 赵松滨, 狄静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

[10].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D]. 周庆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应用山茱萸总甙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