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艳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艳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12

【摘要】 目的 研究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在我院手术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手术实施后效果以及术后肛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高于对照组的69.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进行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疼痛,减少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括约肌部分切断;肛门狭窄

混合痔具体指的是痔处在齿状线上下位置,表面同时被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属于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的一种,如果混合痔环绕直肠肛管的程度达到一周,即可以将其成为环状混合痔[1]。本文研究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两组。对照组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1-76岁,平均50.4±2.9岁;病史1-19个月,平均5.2±0.6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2-78岁,平均50.3±2.7岁;病史1-17个月,平均5.1±0.4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术前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并实施骶管麻醉,随后改为截石位接受手术,对肛周的皮肤进行全面消毒,铺好无菌单,再对肛内实施消毒,常规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需要保留的黏膜桥与皮桥进行判断,选取3-4个体积相对较大的痔块实施外剥内扎术; 处理内痔的时候选择在齿线以上0.5cm左右,截石位以3、7、11点三个方向为主,1、5、9点三个方向为次,分成4-6段分别在不同的平面实施结扎,保留3条以上宽度在0.5cm以上的皮桥和黏膜桥。对外痔进行处理的时候,于其边缘位置选择“V”字切口,错开与外痔相邻的两个切口的上下两端,切口之间要至少保留0.5cm以上的皮桥,以外痔的切口应该与结扎内痔相对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对肛管功能进行判断,如不能够顺利的通过5指,则需要实施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帮助患者取截石位,于5点或7点齿线下方外痔切口的创面位置,做操作切口,长度在15mm左右,随后将内括约肌下缘1cm左右的位置挑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将部分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在手术操作完成后,要确定肛门能够顺利通过5指。

1.3 观察指标

(1)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2)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混合痔症状消失,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混合痔症状减轻,排便功能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混合痔症状没有减轻,排便功能仍然存在明显异常[2]。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疼痛程度VAS评分为(7.26±1.05)分,术后三天为(4.37±0.8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疼痛程度VAS评分为(7.09±1.43)分,术后三天为(2.71±0.38)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8.37±2.16)d和(5.32±1.09)d,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肛门狭窄发生情况

对照组43例,肛门狭窄5例,观察组43例,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肛门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x2=5.31,P<0.05)。

2.4 总有效率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痔核明显增大甚至脱出、大便时会出血、肛门有瘙痒与坠胀感,使该类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情的出现会导致贫血、痔核嵌顿与坏死、肛瘘、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实施过程中,极易导致肛门狭窄,尤其是环状混合痔术后,加重患者痛苦。分析术后肛门狭窄发生原因:痔疮手术过程中,所做的手术切口过大或过多,而加重对肛管皮肤的损伤,导致皮肤大面积瘢痕挛缩,肛门处皮肤环形周径缩小,弹性差、肛门皮肤延伸性差,肛管容易发生缩窄,排便时,肛管扩张能力下降,增加肛管内腔压力,而导致肛门狭窄发生,阻碍粪便排出,导致患者肛门疼痛、坠胀以及便秘。在常规外剥内扎术基础上,实施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可将内括约肌切断后,避免肛门内括约肌发生痉挛、肛门狭窄,使肛周疼痛、愈合迟缓、创面水肿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降低;还可减轻肛周压力,使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使肛管的生理功能迅速恢复,对创面的愈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

总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方式进行治疗,可减少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边远,叶萍,朱盈锋.160 例环形混合痔患者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233- 235.

[2] 戴春红,朱宝山,胡宇,等.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Ⅲ期混合痔伴肛裂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4):537- 540.

[3] 周启昌.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外剥内扎术对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5940- 5941.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