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卢汉杰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卢汉杰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浙江宁波 315300

摘 要: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轨道交通应急体系的信息化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轨道交通应急管理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0年内所发生的170起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后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灾害类:泛指天灾、地质灾害、恶劣气候等。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振动、断层、滑坡、塌陷、沉降、雷暴、台风、暴雪、大雾、洪水、冰冻、高温等。(2)恐怖事件及战争:主要是战争、恐怖袭击、恶意破坏等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及症状有:恶意破坏、毒气、爆炸、劫持、人身伤害等。(3)设备系统故障:指认为或设备系统可靠性等,主要表现形式有断电、荷载变化、侵限、误操作、干扰、失控、老化、稳定性降低、乱码等。(4)临时性情况:主要是指社会活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临时性情况,主要表现形式有: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旅游旺季、节日等引起的大客流、乘客跳轨或误入轨行区、火灾等。

虽然进行了分类,但是有些应急事件会引发出其他附带的应急事件,比如冰雪天气除了轨道交通除了要应对冰雪之外;设备可靠性也会降低,可能出现设备故障。因此现实中应急事件会发生多种类型并发或相互触发的情况。结合所收集的城市轨道应急事件数据,发现因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频发衍生现象最为严重,共95件,占总数的57%;临时情况次之,达到了41件,占总数的24%,以跳轨或误入轨道居多;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分别发生21起、11起,分别占总数的12%,6%。

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

3.1抗风险能力低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如果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有可能使得该环节的功能丧失,进而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高空坠物、失火、大面积停电等日常安全事故都会造成重大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广

由于轨道交通线路通常都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繁华商圈,客流量非常巨大,一般还会穿梭于城市的地面和地下,另外还与广播通讯、供水供电、防水排污等公共设施和线路交错分布,这就使得当恐怖分子发动爆炸等恐怖袭击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地损失,甚至伴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引起大范围的群众恐慌、相互践踏,以及水电中断、漏电、洪水等新的次生灾害,最终导致整个城市运行秩序的瘫痪等灾难性后果。

3.3安全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独特的公共性能够将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各种地理场所和位置紧密联系起来,由此也会带来客流大、站点长、线路长的弊端,导致安全防范的成本低、难度大。

2009年12月22日上午,上海交通运营“大动脉”轨交1号线发生两车碰撞事故,陷入了长达8小时的大瘫痪。大批市民聚集地铁附近,不知换乘哪条公交线路。由于事发当天是冬至,还直接波及到了大量扫墓人群,初步估计有50万市民遭遇出行难题。

在突发事件下,如何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协调,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迫切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有力支持。2006年上海就已建立了旨在保障轨道文通体系的轨交公交应急联动机制。公交企业还建立了特别的公交车辆队伍,组成“轨交救援网”,以满足轨交突发营运故障后乘客的快速疏散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应急指挥者和决策者面临着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困扰,比如决策时间要求紧迫,通常需要进行非常规的决策,另外,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事态发展不明朗,决策者对信息掌握的也不够充分,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扭曲和失真的现象,决策者很容易受到感性思维影响。大大制约着决策的可行性和效率。

4轨道交通应急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4.1轨道交通应急体系概述

不管应用哪一类交通运营形式,都不能防止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假如出现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人们伤亡、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是对现场轨道交通安全信息的获悉。某些信息的遗失或缺乏都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虽然很多的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对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都有准备,不过只关注于管理上,忽略了执行方面。所以,必须在已有的应急预案基础之上完备对某些细节信息化的需要,比如车站平面图、车站人员容量等各个细节。其中,轨道的运行情况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梯的运行状况和容量程度,必须把它们以图表的方式实现整合。将以上细节实现科学的整合和管理,并将所有信息迅速传达到管理者手上,使他们能最快的整体掌握轨道运行状况。

4.2构建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构建综合性的信息平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主要包括:公共数据项标准和数据交流标准,数据交流和数据共享体系,数据流通系统架构,综合信息表达平台等。

首先是公共数据项标准和数据交流标准。轨道交通安全信息体系之间信息的交流要利用公共数据项来完成,而要想达成数据的有效交流,就需要一个数据项的数据标准,不然就没什么价值了义。此外,安全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也需要一个标准,能够利用web服务等。其次是数据交流和数据共享体系。它是对于企业级状态下不同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和交流,大部分构成是由中央数据仓库来完成。当前在国内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中主要使用的是分布式数据库体系和企业服务总线。再次是数据流通系统架构。它通过web服务发出数据和获得数据,这一架构的优点在于不受数据库连接方式的制约。最后是综合信息表达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管理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以便管理者迅速获得轨道交通安全信息。

在构建轨道交通安全综合信息平台过程中,要明确信息源,也就是一般来讲的的原始数据源,以防止数据信息的重叠。每种轨道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对位置有着不一样的表达,主要包括坐标、地名、地址和线性距离等。坐标也就是GPS坐标,不过这一表达对地下轨道设施来讲很难,毕竟地下没有GPS信号。地名大部分是人们知道的地名,比如:车站、商场等。地址是邮政地址。最后再说线性距离,它是在线性网络中一个实体位置沿着线性网络距起始点的距离来定位,当前线性距离在轨道设施中有着更多的的使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铭,王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控与应急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6(10):60-62.

[2]白安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管理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7(01):115-116.

[3]丛丛,李俊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预警及应急保障技术研究综述[J].交通企业管理.2016(09):88-89.

论文作者:卢汉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卢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