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论文_徐洪梅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论文_徐洪梅

徐洪梅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和谐路小学 236000

摘 要: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课文中,要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就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只有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产生敏锐的感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情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大都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作者把思想感情蕴含其中,让文本自己来说话。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让其有所知,而且要有所感。我们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语言中的感情因素,就必须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德国作家洪堡特在他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书中写道:“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一种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发现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七月的天山》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已经能够领略天山的美丽风光,有个学生却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作者去天山游玩时要骑马前进呢?”我顿时觉得这是一个学习课文的突破口,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快,有的学生发现了: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第3自然段中也有“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的语句,以及第4自然段中“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些语句都让孩子们对文中出现的这匹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我们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作者之所以骑马去天山,是因为这里美丽的景色与别处不同,因为这里的花高过马头,因为在这里骑马不用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课文进行到这里,不用我多说,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天山的旖旎风光,都产生了要去天山看一看的想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我还不满足于此,我觉得孩子们还应该学会向作者那样会写文章,知道每一样事物出现在文章中都有他的道理,都为文本服务,正如吕叔湘先生认为的那样:“人们在写作时,很少有意识的对字意、句法进行分析,多半是凭感觉,认为这种写法不合适,就会换另外一种写法,这里所谓的‘直觉’不是出于什么本能而是已经养成的语文习惯在那里起作用。”所以学生们能从文中的语言文字中领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从文中有所发现,靠的就是语感,而这种语感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养成的。

二、抓住前后呼应的课文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火烧云》,课文开头是这样描写的“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紧接着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火烧云的神奇变化,课文的最后作者又这样写道“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紧接着我就问孩子们,等到第二天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又可以看到什么奇妙的变化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火烧云,对呀!作者这样结尾,就是想要告诉我们,只要天气晴好,我们在第二天的晚饭过后,又会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色,这样首尾呼应,可以循环品读的文章是绝美的。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我觉得还有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文,在文中的第3自然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山,奇、秀、险,在读到“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一句时我突然提问:“你们说,山上都有哪些怪石呀?”刚开始,学生们都被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给怔住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那个小“机灵鬼”就像一只小喜鹊一样喊了起来:“我知道,我知道,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这些正是前面课文描写的语句,听到孩子们联系课文中前后呼应的语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我真的很高兴,是呀!任何一篇名篇佳作都是作者精雕细琢写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比较、揣摩,对精美的语言进行欣赏后才能得到,这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只有我们细细欣赏,认真体会,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知,学有所感。

三、多多积累生活经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文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文章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他们受到感染,这样,就会不断地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中彩那天》,课文主要讲述了“我”的爸爸,买了两张彩票,其中一张中奖了,可是那张中奖的彩票偏偏是他帮好朋友买的。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都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是,我却觉得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小汽车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关键,这辆小汽车一直以来都是父亲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对于一个生活贫困的家庭来说,父亲确实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为了让学生也有同样的体会,我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一辆汽车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接着我又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这位父亲面对这辆汽车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个个踊跃发言,争得是面红耳赤,最后大家都认为父亲做得是对的,都觉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比拥有物质财富更重要,由此,本课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语感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作者:徐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论文_徐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