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三论——寺头小学“三思”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_衣惠民,王春花,李宗花

三思三论——寺头小学“三思”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_衣惠民,王春花,李宗花

衣惠民 王春花 李宗花 临朐县寺头镇寺头小学 山东 临朐 2626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02-01

三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强调通过反思来促进自我的发展。反思等同于“内省”,从这个意义上看,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描述、体会和感悟。儒家弟子往往以反省作为自我要求,反思教学就是提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只是教学的接受者和被加工对象,出现了教师不会教、教不会;学生不会学、学不会的问题。我们多年来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总结, 发现若能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精心构思教案, 课后加强反思, 做到“三思”而后行, 努力改进教学与提升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思而后行”, 三思教学通过师生思教、思学、思行,借助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善思、勤思、会思,做到知行合一,行成于思,使学生从一个思考者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

三论:

一论研究背景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六大素养和18个要点的拼盘。它保罗万象,涵盖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我们研究发现,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是表现力、思维力和行动力,于是,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要点的“三思教育”发展理念”,进行了“三思教学模式”策略研究与探索。

波斯纳在1989年就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显然,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之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哈顿和史密斯曾提出四种培养反思能力的方法:一是在行动研究中培养教学反思能力,二是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的个案研究,三是微格教学和其他受控的学习经历,四是结构化课程(专为师范生设计的反思性教学方案)。布鲁巴赫等人强调把反思和日常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也提出四种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研究都是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国外的教学多以师范生为对象,至于如何协助在职教师成长显得比较欠缺。

二论研究内容与途径

针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反思”为切入口,以校本行动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师生思维技能,提高师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师生的思维品质。

研究围绕“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中努力做到三结合,课内与课外反思相结合;课前与课后反思相结合;学生与教师反思相结合。借助师生双线三思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问题,师生通过思维碰撞,智慧对接,将原来的课堂破旧立新、去伪存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项研究扎根课堂,立足教研,依托学校科研室、学科教研组、李宗花教师工作室三级联动的教研机制开展研究;利用校本研训时间扎实开展“六位一体”课例研究,聚焦课堂,立足学生发展,运用一定的策略,最终行成三思教学模式,让三思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通过学校创意作业:教师反思手记、教学质量分析量表、学生达标纠错本、学生思维导图及时调整策略,形成教学范式。

三论研究思路

学生三思学习模式探索

学生的思考:课堂上我要做什么?这个知识我学会了吗?它与前面的学习有关联吗?我是如何学会的?如果不会,我要怎样做呢?让师生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找不足、改进思维方式,在反思中客观的认识自我,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素养的提高。

课前预习,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好标记。此环节为一思。

课中在学习、交流、讨论、倾听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此环节为二思。

课后,记录收获,撰写反思日记。此环节为三思。

教师三思教学模式探索

教师的思考:课前我要做什么,我如何制定教学设计;课中我要做什么,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课后我要什么,我这节课达成教学目标了吗?我要如何改进?设置怎样的教学环节,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会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基于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明晰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教学目标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方面制定,是教师应该反思的首要内容。教师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通过听评课达成基于教学环节的反思 。

教师应以目标导引为基本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学目标是否一一对应,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无效环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并能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自己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它更利于目标达成。听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能够使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 选择最佳教学策略,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最终学会不断审视和分析课堂的发展变化, 反思与修正教学行为, 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撰写教师反思手记达成基于教学效果的反思 。

一堂课结束后,会给我们带来些许思索: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等。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決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优化,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好的达到了反思、总结、优化的目的。

论文作者:衣惠民,王春花,李宗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三思三论——寺头小学“三思”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_衣惠民,王春花,李宗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