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方法:本文选择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与100例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以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关节、肿胀关节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观察指标,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了相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结果:女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肿胀关节数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要高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论:针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的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老年人的各项身体器官机能都在衰退,并且对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为敏感,为此,医护人员主张针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为此,本文选择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析了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2017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00例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人数有120例,患病周期在0.8-10.7年之间。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均在24-30岁之间,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人数有60例,患病周期在0.4-2.7年之间。
1.2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将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具体如下。
女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大部分作用于小关节,肿胀关节数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要高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此外,现阶段临床医学中尚且形成关于类风湿因子阳性和阴性指标的判断,普遍显示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指数大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为此,医护人员主张应用多种指标联合诊断的方式来提高患者诊断的精确程度,进而更好的确认患者患病类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的观察指标是类风湿关节炎肿胀关节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
2.结果
女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肿胀关节数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要高于青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详见表1。
表1 类风湿关节炎肿胀关节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调查表[n(%)]
3.讨论
针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DMARDs西药和中药的联合治疗,DMARDs西药主要包括了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药物,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但能够起到改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还能够延缓患者关节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的速度[2]。现有医护人员将此治疗方式应用到了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耐受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尽管研究实验并没有显示出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高于DMARDs西药单一治疗,但是考虑到了老年人肾小球清除率不断下降这一事实,DMARDs西药的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另患者的体内的毒性增加,而结合中药治疗则能够减轻患者由体内肝毒性引起的肠胃反应。
第二,NASID西药和中药的联合治疗,NASID西药主要包括了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其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主要作用是缓解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相对于单一的NASID西药治疗方式而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药效发挥速度较快。并且,针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适当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NASID西药长期应用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肠胃反应,因此在临床医学上通常较少单独应用,而是和中药一起应用,以此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
第三,糖皮质激素和中药的联合治疗,关于糖皮质激素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医学上一向存在较多争议,其主要原因是针对老年人应用激素治疗引发并发症的概率较大。但是近年来,医护人员发现糖皮质激素和中药的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之,糖皮质激素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进行研究,为此,相关医护人员可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避免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
第四,生物制剂和中药的联合治疗,随着临床医学上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理论的增多,生物制剂开始被应用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TNF-α拮抗剂则是应用范围作为广阔的生物制剂,但是此生物制剂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即治疗价格相对较高,并且有提高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概率[4]。而在生物制剂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则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陈伟,逯卓卉,韦登明,蒋雯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6:1519-1521.
[2]张芳,宋冬云.老年类风湿关节炎45例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7:1504-1505.
[3]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27卷总目次[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1-36.
[4]郑兵川,董必能.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2:17-19.
论文作者:李思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关节炎论文; 类风湿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关节论文; 特征论文; 西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