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_国际竞争力论文

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_国际竞争力论文

从提高国际竞争力谈两个根本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管理手段

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根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大家逐步认识到更新技术、采用新技术和发展高技术对经济发展的硬道理,然而我们还要逐步认识到管理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缺乏现代管理的科学手段、以及科学的管理体制,不可能使一个国家取得经济的高速发展。从国际趋向看,追求竞争力的管理日益重要。事实上,世界各国大的企业家、银行家和国家领导人正在探索立于竞争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活动新体系内涵,目的是通过全方位竞争,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更加有效的社会经济运行体系、形成更加有效的社会分工和资源利用机制,加速技术进步,促进更有效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动这项工作,许多国家相应成立竞争力委员会,以便推动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科学研究及向各级管理工作的转化。各种迹向表明,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将成为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管理手段。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以市场经济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国家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及其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竞争力并非是国际市场上竞争实力的简单狭义的概念,而是包括着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包括着目前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未来竞争的发展力;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人材实力和管理实力,等等,总之,它是以市场经济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国家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及其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作为一个管理过程,首先是运用统计方法系统描述竞争力及其因素体系,评价竞争力及各因素水平,比较分析、找出竞争力之不足,制订有关政策和措施并实施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竞争力,达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

目前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开发学院每年公布的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 提供了国家国际竞争力系统评价的科学方法。 1995年中国也正式加入这一评价和分析系统,这将对我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378项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的选择主要依据其评价的十大目的:①创造一个有效立法的稳定市场经济环境。②追求灵活与充满活力的经济系统结构。③追求传统与技术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和发展。④促进私人储蓄和国内投资。⑤积极参与和扩大国际市场,引进国外高附加值产业。⑥在政府行为和改革中,追求速度与质量的统一。⑦保持工资水平、生产率和税收的合理关系。⑧减少劳动报酬收入分配不公,强化中间阶层收入,追求合理的社会分配结构。⑨重视教育投资,尤其在中等教育和职工长期培训及再教育方面。⑩平衡国内经济和对外开放经济的关系,追求财富创造、社会内聚力强的价值形式和分配体制与机制。在统计指标测度上还科学地运用了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共31条。同时还开发了国际竞争力评价树、国际竞争力资产负债表、国际竞争力趋势图和国际竞争力控制过程分析图等统计方法。

从内容上看,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分四个层次进行。最高层是国际竞争力的总体综合评价。第二层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八大要素,包括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国民素质。第三层是每个竞争要素下的竞争力侧面,一般设4至10个侧面。第四层就是具体指标,共378项。在反映和评价竞争力时,是由下向上逐级综合评价的。国内经济实力是对一国国内经济实力的全面评价,划分为9个竞争侧面,包括48项指标。 国际化程度是对一国参与国际和国际投资程度的系统评价,划分9个竞争侧面, 包括60个指标。政府作用是对一国政府改革与管理增强竞争力的程度的系统评价,划分8个竞争侧面,包括54个指标。 金融环境是对一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和金融服务业的质量的系统评价,划分4个竞争侧面, 包括35个指标。基础设施是对一国基础设施能力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程度的系统评价,划分7个竞争侧面,包括46个指标。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管理在创新、盈利和责任方面有效程度的系统评价,划分6个竞争侧面,包 括37个指标。科学技术开发是对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能力的系统评价,划分5个竞争侧面,包括42个指标。 国民素质是对一国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系统评价,划分7个竞争侧面, 包括56个指标。

三、在加入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中,加速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1995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看,中国在农业、劳动成本、就业、投资、国家债务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竞争力水平,但在金融、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公司运营、企业家、管理效率、劳动力素质、失业、教育结构等方面居竞争力最低或较低水平。总体上看,在速度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在质量、效率上却表现较差。中国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和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相差较大,必须予以重视。事实上,国际竞争力把各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侧面及其因素量化后,进行认真的评价、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差距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虽基本确立,但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方面或新的关系需要具体落实形成。因此,开展国际竞争力评价,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以及指标间相互关联和影响,去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实践。由此我们也可参与到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在世界各国比较研究中找到更适合中国的理论和做法,从而加速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开展国际竞争力评价,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对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增长方式的政策保证有重要作用。政府管理如何围绕增长方式转变,制订出切实可行并具有量化操作的具体目标,完全可以借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思想和有关评价指标和方法。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必须作出系统全面并可量化的指导与控制,并配以现代信息处理与监测手段,训练一批高素质的政府管理人员,才可确保政府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率。

其次,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认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环节,也是通过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进行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本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企业家,一项必要又基本的条件就是对国际竞争新趋势的全面认识,例如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世界市场的开放、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发展,经济机制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竞争已是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全方位的,企业想寻求国家保护难以进行。同时还要看到企业竞争日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在全球寻找竞争协作伙伴,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和制造、市场销售等。有人断言,现在是从企业竞争向社会竞争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必须在财富创造和社会内聚力之间建立起动态均衡,这表明价值观念、社会机体与经济机制的有机衔接和整体的发展。因此,企业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龙头是抓市场竞争,而竞争要落实到各个具体方面,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还要兼顾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及价值观念等,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最后,开展国际竞争力评价,可以系统认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国民素质等对提高经济效益,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效率都是较低的,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较大影响,改变这种低竞争力的金融环境,不仅可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条件,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同样我国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的问题也应列入管理日程,逐步解决,这也是企业增长方式转变所需要的。

标签:;  ;  ;  ;  

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