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1998-2019)的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基于CSSCI(1998-2019)的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陈继祥 王 芳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以CSSCI(1998-2019)收录的78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结合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分别从年度发文数量、重要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分析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现状、热点研究主题及演变趋势,以准确把握国内校园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进程,从中探讨其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后续校园文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CSSCI;校园文化;可视化分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校园文化研究的梳理较少,为了能够直观地掌握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研究领域的脉络和动向,本研究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1998—2019年期间中国知网中的CSSC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校园文化研究的现状、研究主题及演变趋势,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衡量学科领域研究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文献数量,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发文量能够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3]文献的时间分布可以反映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速度与趋势,根据对校园文化研究文献的统计结果可以绘制知网中CSSC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校园文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图(见图1)。

(一) 文献来源

本文研究文献以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收录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收录发表时间为1998-201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具体操作步骤: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以篇题名为“校园文化”进行进行精确查询,总共检索出804篇文献,剔除会议记录、访谈、书评等无关文献资料15篇,最终确定有效研究文献789篇。最后,将所有文献记录分批导出合并为一个文件,并将合并文件重命名为“download_2019.txt”格式,按照CiteSpace导入数据的要求,将整理好的文件存放到“XYWH”的文件夹里面的input文件夹中,以便为了后期进行格式转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文化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本文运用的Cite 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团队开发研制的一款Java应用软件,该软件能够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构建科学知识图谱,[2]该软件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方面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利用该软件,生成国内校园文化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图谱、研究机构图谱、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等;对生成的校园文化研究网络进行关键词聚类, 绘制校园文化研究的聚类时区图(Timeline view)和关键词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并对校园文化研究突现关键词进行探测;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生成的校园文化研究文献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展示校园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

(三)仅注重软件的操作和结果的分析,却忽视了对统计原理的深度分析和统计思想的逐步渗透,理论讲授不够立系统、深入和立体。

二、校园文化研究文献分析

(一) 年度发文数量分析

图1 国内CSSCI 数据库收录的校园文化研究相关文献年度分布图

从图1可见,自1998-2019年以来知网中的CSSCI数据库总共收录了校园文化研究相关的文献共计789篇。从发文数量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发表文献相对比较少,总计发表206篇文献,约占总体发表文献的26.21%。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3年,发表文献突增阶段,每年发表文献都在50篇以上,总计发表文献约413篇,约占总发表文献的52.54%。第三阶段是从2014年至2019年,发表文献数量有所下滑,总计发表文献167篇,整体来看未能呈现线性增长趋势。

(二) 重要期刊分析

其中,mi代表区域某种属性,在本文中分别代表地区生产总值、劳均资本、就业人数和资本存量,并分别用以测度经济重心、劳均资本重心、劳动力重心和资本重心。

本次会议主要就消费需求与产业政策,新时期如何推进消费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消费发展变迁回顾和展望,个性化消费与供给侧,改善居民消费与新时代经济发展,场景消费——新阶段、新范畴、新命题等多个中国消费转型期最敏感的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讲解。

表1 排名前20位期刊发表文献数及所占总发文数比例

(三) 核心作者分析

从 Cite Space 软件分析生成的图3中可以看出国内在校园文化研究方面影响力相对比较强的研究机构。首先,从校园文化研究机构图谱来看,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发表文献9篇,其中发表文献在5篇以上的机构有20个。其次,从节点强度来看,南昌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的节点强度相对较强,但是并没有与其他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从研究机构图谱整体来看,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

图2 国内校园文化高频研究作者知识图谱

(四) 研究机构分析

核心作者群体的状况能够集中地体现出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状态趋势,是某一学科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5]我们将从CNKI中CSSCI来源期刊中获取的关于校园文化研究方面的数据输入到Cite Space数据库中,设置“Author”为节点类型,经过反复调试,在其它值为系统默认的情况下得到校园文化研究文献核心作者的知识图谱,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虽然部分作者发文数量比较多,但是作者之间合作较少,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网络,没有出现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

VEGFR2基因多态性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梅 雪)(11):1055

图3 国内校园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三、国内校园文化研究主题及演变趋势

(一)校园文化研究热点主题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也是文章的核心和精髓,统计校园文化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每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都是在一次一次不断变化过程中进行深化,每次变化都会出现一些重要的节点,梳理和把握这些关键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在软件中设置节点类型为“ Keyword ”,其余参数保持不变,调整后得到校园文化研究排名前10名的高频关键词汇总表(见表2)。

表2 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一览表

基于 CiteSpace 的突显词(burst)探测算法来探测在某一时间段内被引频次或共现频次突显度增加的节点(突显值的大小表现了其研究方向的重要性),以此来预测领域内的研究方向。经探测,我们共得到14个凸显词(图6)。其中,强度比较前三位的分别是学校组织文化(16.1975)、学校(9.169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8.1443)。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校园文化研究大致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虽不相同但又存在交叉现象,说明了校园文化的部分研究热度持续时间比较长。2017年之后未出现突现关键词,通过对2017年之后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校园文化研究的数字文化等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新的研究前沿。分析图6可知,突现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学校的组织文化”,突现强度为16.1975,校园文化研究起始突现时间在1998年。2006年,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国上下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成为了各位专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指导思想,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众多学者不断探索的新内容。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文化研究也将不断涌现新的方向。[25]

期刊分布情况除了揭示该学科主要载文期刊和作者投稿偏好以外, 期刊的学科主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献的研究主题。[4]经过对校园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统计,收录发表文献排名前20位的杂志发文数量达到408篇,约占总发表文献的51.9%(见表1)。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共收录发表文献49篇,占发表文献数量的6.21%,其次是《黑龙江高教研究》,收录发表文献46篇,共有16种杂志收录发表文献在两位数以上。

图4 国内校园文化研究聚类时间线图谱

从图4可见,#聚类0和聚类1的标签词可以合并统称为“校园文化”,初现时间在1998年,从2001年开始,该领域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整个研究过程比较持续,节点间的连线较为密集,能够反映出节点的共现度高。该标签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素质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陈静(1998年)认为,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7]陆海,姜平波(2007年)提出,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要学会完善网络文化实践体系,发挥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8];王德勋(2009年)指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保障。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9]程样国,王健清(2009年)指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10]程武山(2018年)表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战略任务。[11]

#聚类2的标签词为“对策”,该聚类主要集中于办学理念、育人环境、学风教风、德育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周兴儒(2002年)指出校园文化是一定学校中反映其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12]程胜军(2002年)认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和重要载体;[13]阚宝奎(2009年)说明了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建优良学风的前提,大学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建设;[14]韩刚,綦珊(2013年)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通过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德育工作。[15]

#聚类4的标签词为“大学校园文化”,该聚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思想政治、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马旭东(1999年)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功能,针对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19]梁亚民,刘正帅(2007年)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进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姚伶(2009年)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注意总结和推广。[21]

#聚类3的标签词为“和谐校园文化”,该聚类的研究时间段相对比较短,主要研究方向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文化、远程教育等。杨建平(2005年)指出,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16]覃玉荣(2008年)针对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的具体表现,认为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保持大学求真的本质,重塑大学学术精神,发挥引领社会文化的灯塔作用,保持现代意识与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的一致性和均衡性;[17]管会生,李睿(2009年)在阐述远程教育品牌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园文化塑造远程教育品牌的几点措施。[18]

利用可视化和文献计量的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1998-2019年)收录的关于校园文化研究的文献为对象,认真梳理了校园研究方面的文献,利用CiteSpace绘制了校园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别从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等方面对校园文化研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基本展示了校园文化研究领域情况,主要有以下结论:

(二)校园文化研究路径及演变

我们使用Cite Space绘制了关键词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以便来分析校园文化研究议题的动态演进过程。打开Cite space软件,将文献时间查询范围设置为1998-2019年,时间间隔设置为1年,node types选择keyword,Top N=50,运行软件生成了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见图5)。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校园文化研究热点的迁移过程,研究的时间节点和发文量的阶段划分基本吻合。

图5 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的路径演化图

图6 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突现关键词突变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国内校园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工具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及共词分析,并生成校园文化研究聚类时间线图谱以展示该文献研究领域各聚类之间的关系及聚类中的文献历史跨度,如图4所示。

三、结论和期望

#聚类5的标签词为“企业管理”,该聚类节点分布较为分散,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创新、地方高校行业文化、文化育人等方面的研究。例如:朱巧芳(2005年)在分析高职文化高校文化的基础上,针对高职文化的特征,探讨了如何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22]张斌(2009年)认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地方、企业优质文化资源,建设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23]王金宝(2010年)认为创新校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快速融入社会。[24]

因为我想把你走过的路,都走一遍,因为我不确定,你到底在想什么。程颐这次,紧紧盯着她的眼睛。满眼都是深情和期待。

有个传统相声叫作《卖布头》,卖布者为了多卖布拼命减价让价,到最后竟成了白送。我们在执法中保护特殊人群,不能犯和卖布头者一样的错误。保护当然可以,但要符合法律,符合法理,符合公众认知,不能一门心思去“保护”,到头来竟然忘了当初“惩罚”的本意。

首先,研究成果呈现波动趋势。从发文时间分布来看,自1998年以来,从整体上来看,校园文化研究文献并没有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从目前来看,整体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至2007年为起始阶段,发表文献相对较少,2008年至2013年属于激增阶段,发表文献数量超过总文献的50%,2014年至2109年公开发表文献略微下降,说明本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文献波动比较大,校园文化研究有待进一步去挖掘和深化。

其次,来源期刊相对比较集中。虽然789篇文献发表在191种不同期刊上面,但是《中国高等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思想教育研究》等几种排名前20位的杂志发文数量达到408篇,约占总发表文献的51.9%。通过图谱分析发现,校园文化研究文献发表的两个以上的作者和研究机构很少,作者和作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密切,未能形成高影响力的作者群和研究机构共同体。

再次,研究热点视角不够多元。通过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和校园文化研究文献的再次阅读,我们发现,校园文化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的内涵、育人功能以及建设路径等方面。从校园文化研究关键词的突变情况来看,虽然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关键词,但是整体来看,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拓展。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亚洲文明大会召开的号召下,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校园文化的研究内容和表现形式必将迎来新的变化,这都为研究者创造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也对校园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鼓励研究者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研究视角,加大合作研究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文化研究必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成果,促使学校不断变革教学管理、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参考文献:

[1]白龙伟.新时期福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7:2-4.

[3]叶金珠,陈倬.知识图谱视角下国内MOOC研究文献量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4):23-27.

[4]邱均平,曾倩.我国图书情报学国际发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01):91-96.

[5]朱宇,蔡武.华文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基于 CSSCI(1998—2017)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63-171.

[6]汤立许,宋同顺.基于CSSCI(2003-2013)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6(01):124-134.

[7]陈静.浅议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S3):82-84.

[8]陆海,姜平波.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95-98.

[9]王德勋.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03-105.

[10]程样国,王健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39-144.

[11]程武山.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7-19.

[12]周兴儒.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2(06):92-96.

[13]程胜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优化公安高校育人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25-26.

[14]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21-123.

[15]韩刚.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与管理研究——以研究生群体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04):50-52.

[16]杨建平.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江苏高教 ,2005(05):110-112.

[17]覃玉荣.现代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8(03):188-190.

[18]管会生.基于校园文化的远程教育品牌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8):71-72.

[19]马旭东.略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266-268.

[20]梁亚民,刘正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115-118.

[21]姚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兰州学刊,2009(07):148-150.

[22]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3):100-103.

[23]张斌.整合资源 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54-55.

[24]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7-38.

[25]黎苏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德育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04):149-152.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Map of Domestic Campus Culture Research Based on CSSCI (1998-2019)

CHEN Ji-xiang,WANG Fang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ozhou,Anhui 236800)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cultur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and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number of annual publications, important journals, cor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etc,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tudy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CSSCI;campus cultur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717(2019)09-0133-08

收稿日期: 2019-05-19

基金项目: 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9003);安徽省2016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6ckjh129);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9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继祥(1979-),男,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

数据分析只对施用本然最大量(2.5 kg/株)的第四行、第六行和施用化肥的(对照)进行,因为对本然的施用量不需要再试验。试验进行了三次重复,每行葡萄,按两边、中间随机选取三段,每段连续选3株,共9株,进行数据详细调查。

王芳(1979-),女,安徽阜阳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等。

标签:;  ;  ;  ;  

基于CSSCI(1998-2019)的国内校园文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