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林明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林明

林明

(上海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 上海 200233)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肝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的检验在脂肪肝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0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学指标及肝功指标以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平均ALT(344.2±20.5)U/L、平均AST(342.1±13.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TC(6.93±0.22)mmol/L、平均TG(2.97±0.30)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学及肝功指标异常升高与脂肪肝病情进展关系密切,是灵敏的脂肪肝诊疗参考指标,建议将2类指标的检测分析应用于脂肪肝诊疗工作中。

【关键词】 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脂肪肝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16-02

脂肪肝是与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的肝细胞代谢失调病变,患者肝细胞早期有明显脂肪过剩积聚现象,脂肪肝发展过程容易诱发肝硬化、肝纤维化甚至可致死。近年来,国内脂肪肝发病率提升的同时、诊疗技术也不断改进,使得疾病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不断提升,肝功及血清学指标对于诊断工作的指导意义日渐凸显。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脂肪肝诊断辅助方式,分析了脂肪肝诊断结果与肝功、血清学指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0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均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B超检查发现肝脏增大、包膜轮廓模糊、下缘圆钝,排除胆囊炎、胰腺病变、胆结石及严重合并症,男27例,女13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1.3±1.7)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8±0.5)年。另选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2.2±1.2)岁。2组受试者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受试者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标本各5ml,离心处理10Min(离心速度3000r/min),收集血清标本待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指标及肝功指标测定,其中肝功指标的检测内容包括AST天冬氨酸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测定此类指标);血清学检测指标包括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酶法测定此类指标)。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3 评价标准

对比2组肝脏健康检查结果及AST天冬氨酸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水平[1]。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功指标检测结果

观察组肝功检查结果显示平均ALT(344.2±20.5)U/L、平均AST(342.1±13.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2组受试者肝功指标测定结果(U/L)

组别 n ALT AST

对照组4049.1±11.1 46.4±10.6

观察组40344.2±20.5 342.1±13.8

2.2 2组血清学血脂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平均TC(6.93±0.22)mmol/L、平均TG(2.97±0.30)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受试者血脂标测定结果(mmol/L)

组别 n T C TG

对照组405.79±0.052.13±0.04

观察组406.93±0.222.97±0.30

3.讨论

3.1 本研究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脂肪肝诊断辅助方式,分析了脂肪肝诊断结果与肝功、血清学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检查结果分析对比,以了解脂肪肝病情发展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特殊联系。这类指标的检测方式与传统诊断思维有所不同,临床上常对疑似脂肪肝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这种检测方式采用的肝穿刺操作存在风险,部分患者有抵触心理,最终效果不理想。而本研究所用检测方式无创无痛苦,安全性高,血清指标变化与肝细胞外基质、纤维化程度以及细胞外基质降解情况有关联。转氨酶有酮酸、氨基酸之间氨基转移的催化作用,肝细胞中所含的ALT在细胞浆中含量最高,而细胞浆线粒体中则有大量AST,当脂肪肝发生发展,血液中会流入大量ALT,线粒体受损也会导致AST外流,上述2个指标水平异常上升则反映着肝细胞受损、肝脏异常。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平均ALT(344.2±20.5)U/L、平均AST(342.1±13.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脂肪肝患者AST天冬氨酸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上升。平均TC(6.93±0.22)mmol/L、平均TG(2.97±0.30)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脂肪肝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水平明显提升。

3.2 相关研究对比分析

肥胖人群很容易患上脂肪肝,且国内近年来有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趋势,脂肪肝已经成为病毒性肝炎之外的最常见肝脏病变。当肝内积蓄的脂肪重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出现单位面积1/3之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就视为发生了脂肪肝,临床上的分型主要有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脂肪肝,不仅肝脏功能大不如前,患者更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梗、脑中风以及糖尿病。病情严重的脂肪肝患者简单用药不能治愈,需要及早发现并长期配合规范治疗,早期诊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脂肪肝患者在发展到中度、重度时,会伴随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恶心以及腹痛等表现,或有乏力等症状,这些都属于多数脂肪肝患者共有的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大便黑色、出血倾向、肝区肿大压痛,或出现低钾、低钠现象,就高度怀疑脂肪肝,但进一步的检查工作上存在争议。传统的检查方式对患者有伤害,而近年来临床工作者普遍肯定的血清学及肝功指标检测方式则更安全、同样准确。大量研究证实上述指标与纤维化情况以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合成密切相关,较为灵敏。另外,肝功能因受损弱化的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出现血浆胆固醇水平持续降低现象,同时细胞甘油三酯合成也存在异常,肝细胞产生大量TG,检测到的结果也会明显高于健康群体,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总之,血清学及肝功指标异常升高与脂肪肝病情进展关系密切,是灵敏的脂肪肝诊疗参考指标,建议将2类指标的检测分析应用于脂肪肝诊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颜宏华.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31):213-213.

[2]高述芳.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70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3-4.

论文作者:林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