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论文_石继萍

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论文_石继萍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 251700

摘 要:音乐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意识,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对美妙的音乐的感知度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 鉴赏美 能力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的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音乐欣赏确实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性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性,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决定。设想教师能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讲解,客观上就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这时候再仔细欣赏古筝多种技巧(如上下滑音、揉弦、花指等)演奏出的《渔舟唱晚》,同学们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很容易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并得到美的感受。

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美的能力

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并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完两首《摇篮曲》:一首由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作曲,一首是东北民歌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两首摇篮曲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两首摇篮曲的共性是结构简洁,短小抒情,速度徐缓,曲调优美静谧,旋律平稳流畅,但由于调式不同,音乐风格也就截然不同。接着,请同学们欣赏钢琴独奏《摇篮曲》(贺绿汀曲),边欣赏边思考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和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器乐演奏的摇篮曲,音域比声乐曲宽,结构比声乐曲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上述同一题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分析比较,最后请学生们总结中外摇篮曲的不同点,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环节,很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设疑摆惑要难易适度,生动有趣,要有画龙点睛之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把自己置于积极的位置去思考、去探索;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使其敢想敢说,敢创新。

三、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中的美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激发想象,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就是要学生“动”起来,“钻”进去,为学生创设高度想象和自由的环境。如,在给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我让学生欣赏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纤夫》,以及观看男声合唱《伏尔加船夫曲》的光盘,通过视与听结合,使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并分析出作曲家运用什么音乐要素来表现伏尔加船夫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船只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甚至消失的艺术形象。最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按照另一首俄罗斯民歌《三套车》的内容和音乐特点,创作一幅像《伏尔加河纤夫》一样的图画。虽然学生不能像著名画家列宾画得那么好,但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再如欣赏教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曲作者撷取了梁祝故事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相应通过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分别加以表现,融抒情与戏剧性为一体,通过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音乐语言是抽象的,为了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借助于画面向学生提供信息源:和煦的春光、清脆的鸟语、盛开的桃花、清粼的湖面——草桥结拜;阴暗的天空、凋零的树木、哀戚的孤鸣——英台抗婚;凛冽的寒风、纷飞的大雪、绝望的哀嚎——坟前化蝶。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过程,让学生结合音乐去观察、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和场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 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粗浅见解[J].考试周刊,2009年,27期。

[2]张芸芸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9年,06期。

论文作者:石继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论文_石继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