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小学冰雪体育文化的构建-以中关村第二小学为例论文

冰雪运动

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小学冰雪体育文化的构建
——以中关村第二小学为例

文/李 琳 李昀轩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实地调查法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本文从该校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该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构建,旨在为冬奥会背景下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 冰雪体育文化;冰雪文化建设;冰雪项目

2022年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冰雪运动的普及度与受欢迎程度逐步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下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提出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如何发挥冰雪体育文化的作用、如何引导更多人群认识并开展冰雪运动是关键。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市冰雪运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作为冰雪运动传承的主要阵地,应大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积极有效地推动学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鼓励青少年走近、了解并开展冰雪运动。最近几年,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海淀区已成立多所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中中关村第二小学以发展冰雪体育文化、加强学生冰雪体育体验为特色,做出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一、学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文化包括心理、行为、物质三方面要素。从文化结构的角度出发,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学校体育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师生在各种体育实践中所创造并积淀的有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总和的文化形态。

第二个驱动是终端用能结构优化。电能替代是终端用能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量1 216亿千瓦时,对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29.1%。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交通运输领域电能替代量分别占77%、11%、8%。

学校冰雪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它是指与学校体育相关的以冰雪运动为主体所创造出的有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和。其物质文化包含学校冰雪运动的地理环境、运动器材、运动服饰与用品等,其中地理环境又包括冰雪运动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冰雪体育场地环境;精神文化指学校教师与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制度文化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校冰雪运动的管理方式、规章制度、比赛规则等。

二、中关村第二小学冰雪文化的具体构建

2.助力冬奥,积极参与各项冰雪实践

数据报出率:共送样6596件,报出项目数91802个,未报出项目数542个,各元素的报出率均在97.86%~100%之间。

(一)冰雪体育文化之物质文化建设

1.仿真冰场助教学,全员参与迎冬奥

学校每个学期都制定冰雪项目计划,并积极参与各项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师生参加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冰雪嘉年华活动、参加“万名儿童上冰场”大型实践活动、参与教育部冰雪教材录制任务等。

2016年2月,该校正式将冰雪课程纳入学生课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全校范围内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课程。学校在保证学生基础体育课的前提下,每周至少保证一节冰雪项目课程。除六年级雪场滑雪课须在秋季学期到附近雪场完成外,所有课程均在校内仿真冰场、操场完成。所开课程中的旱地冰球课、越野滑雪课是极具冬奥改良特色的课程。

通过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学校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学生们走近、了解冰雪运动的历史与发展,开始学习并掌握冰雪运动项目。针对本身具有冰雪运动项目特长的学生,学校为其开设专项运动训练,并支持其参加各项比赛。学生们不仅在具有良好冰雪文化氛围的校园内耳濡目染,还可以穿起冰鞋走上冰面去感受冰雪魅力。多样冰雪文化活动的举办、多种冰雪课程的开设拉近了冰雪体育与学生们的距离。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在教学楼设有关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各项冰雪运动项目介绍的长廊,在操场周围设立冰雪项目展板,其目的是让学生走近并熟悉冰雪运动项目。

为营造冰雪文化氛围,该校专门成立冰雪博物馆,向本校师生展示学校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构建上所做的努力以及收获,向本校学生介绍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史、冰雪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并向来校参观人员介绍本校在冰雪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二)冰雪体育文化之精神文化建设

1.多彩冰雪生活,浓厚冰雪氛围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压力逐年提升,为了有效保障铁路运输质量,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做好行车调度工作十分重要。合理的行车调度需要做好列车调整和发送量的控制,促进铁路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行车安全为第一要素,提升运输效率为宗旨,深化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工作。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企业及铁路调度部门的重视,做好行车调度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分配铁路运输计划工作,更好推动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促使学生走近冰雪运动、了解冰雪文化。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渗透冰雪文化。每天午间的校园广播播放与冰雪运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的历史、项目发展历程、体育名人趣事等。2017年2月,中关村第二小学雄鹰冰球队的队员们在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体育馆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该校师生大受鼓舞,并先后开展“做冰雪小健将”“争做冰雪小志愿者”等一系列全校范围的主题班会。

中关村第二小学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冬季奥林匹克教育首批示范学校,举全校之力构建冰雪文化校园,取得了一定成绩。

该校于2016年2月在海淀华清校区、百旺校区分别引进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块600平方米室外仿真冰场。该校两块仿真冰场均由高密度塑料板制成,可不受季节、温度限制,让学生体验到类似真冰滑行的感觉。此外,学校为全校学生配备了溜冰鞋,全体学生无需任何花费,便可在学校里感受冰雪魅力。

3.成立冰雪社团,助力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为有冰雪运动、轮滑特长的学生开设两个冰雪社团:雄鹰冰球队与花样滑冰队。雄鹰冰球队成立于2013年9月,成员覆盖全校所有年级。从最初组队的8名队员到如今50余名队员,该队伍已初具规模。该球队按年龄又分为低龄组(1~3年级)、大龄组(4~6年级)。其中低龄组又分为精英小队与后备梯队两支小队。花样滑冰队成立于2017年1月,迄今共有40余名队员。花滑队共分为三个小组,低龄组(1~3年级)、大龄组(4~6年级)、跨界组(轮转冰组)。其中冰球队每周训练四次,花样滑冰队每周训练两次。如遇各项比赛,两支队伍会增加训练强度。两个社团的建设体现该校对有冰雪特长学生的高度重视与用心培养。众所周知,冰雪项目训练费用不菲,但全部费用均由学校解决。

(3)CA-074预处理组(CA-074+LPS组):腹腔注射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 1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

(三)冰雪体育文化之制度文化建设

1.学校大力支持,开展多门冰雪课程

2.大力宣传冰雪文化,打造冰雪校园

为大力配合本校多门冰雪课程教学,该校体育教研组教师已自主研发旱地冰球课程、越野滑雪课程校本教材,并有计划地编排其他冰雪项目校本教材。此外,该校体育教师于2016年参加北京市首届旱地冰球教练培训,已先后有15名教师获得旱地冰球教练资格证书。本校体育教师在保证学校基础体育教学外,每人都要承担校内冰雪课程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还担任本校冰球队、花滑队领队,负责教练、队员与队员家长之间的沟通。除获得旱地冰球教练证书外,体育教师每个学期每周均要参加海淀区教委安排的关于冰雪项目、冰雪文化的培训或讲座。

2.开发校本教材,冰雪师资有储备

三、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

(一)了解冰雪文化,走近冰雪运动

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时,有8篇文章虽然提到应用了随机方法,但未给出具体的描述;只有1篇文章给出了是否应用盲法和分配隐藏,只有4篇文章做出了失访和退出的报告;因此,本研究包含的所有文献都是C的质量评价等级,降低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二)学生体能增强,迁移能力提升

各项冰雪运动课程可以锻炼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增强心肺功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以提高。不可否认,学校冰雪运动的开展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尽管该校建设仿真冰场,但现有条件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进行训练。旱地冰球课、旱地滑雪课与越野滑雪课的开展刚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学生们通过旱地冰球的练习,对冰球的运动技巧、传接球练习、比赛规则等有初步了解与掌握,为其日后进一步训练打下基础。尽管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仍可掌握一门新的运动项目,为日后走上真冰训练打基础。学生在仿真冰上得到的技能可以自由转换,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在该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自我调控,其学习迁移能力将有所提升。

(三)个性发展,团队意识增强

冰雪运动多为集体运动项目,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运动中树立顽强拼搏、不畏失败的精神。面对比赛中的输赢,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个人或集体的成功或失败。

(四)教师运动技能增强,教学理念更新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北京市教委对中小学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与师资发展进行资金支持。该校体育教师除参与各项冰雪运动项目的培训外,还参与冰雪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与课程。在编写冰雪运动项目校本教材过程中,教师们的体育教学理念得以提升。在带队参加俱乐部训练过程中,教师们逐步熟悉冰雪运动赛事流程与训练流程,并对球队管理有了较深刻认识。

回波信号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拟合[7-9],本文通过根据回波信号选择混合指数模型[10]进行拟合。该模型可表示为:

结语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市“冰雪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逐步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逐步发展学校冰雪体育文化。中关村第二小学在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上做出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也为更多学校在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上提供经验。

采用地表覆盖的4组枣树叶片质量普遍优于无覆盖的4组枣树,采用覆盖处理方式后的枣树土壤肥力较好、水分充足,盐碱化程度低。无论是地表覆盖亦或是地标无覆盖的处理,采取专用肥施肥和专用肥+有机肥施肥的枣树叶片生长质量高,叶片中N、P、K中的营养含量较高。其中专用肥+有机肥的施肥方式叶片生长质量最好,但与专用肥的施肥方式差异不大,优势不明显。

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文化的载体,学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随着北京市中小学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了解、参与并热爱冰雪运动。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 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5.

[3]金文慧.学校体育文化学探视[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4]张晓琳.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12).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410(2019)05-0082-02

(本文系“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冰雪文化对比研究;项目号:2017000020124G168)

(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

(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 100080)

标签:;  ;  ;  ;  ;  

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小学冰雪体育文化的构建-以中关村第二小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