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论文

山西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论文

山西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王 倩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摘 要: 自从中央政府“精准扶贫”的文件核心内容颁布后,我国的乡村旅游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引导乡村旅游是全国旅游业的新潮流,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创造就业机会,使其摆脱贫困,彻底走向致富、繁荣。文章分析了开发旅游过程中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脱贫攻坚的意义,表明了山西乡村贫困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供参考。

关键词: 山西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因位于我国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的山西省,是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区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省的农村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基础,并且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让省内许多贫穷的农村地区都广泛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山西省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省份之一,该省的集中和连续贫困地区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依托山西农村的青山绿水,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山西省的乡村旅游成为减轻贫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道路,并将其作为全省新兴的支柱产业,使其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胜地,真正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水”。

1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6亿人摆脱了贫困的帽子,在祖国大地上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有超过7000万农村人口还挣扎于“贫困”问题上迟迟未能解决。中国“十三五”计划的扶贫目标是“到2020年,按照中国目前的标准,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消除所有受贫困影响的县区,彻底解决该地区的贫困问题”。针对此时间紧,任务重的计划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的广泛概念。概念认为:通过对各种贫困地区和受贫困影响的家庭采用科学有效的程序,精准的确定并支持其减贫目标,以达到一站式管理的脱贫目标。

从山西省的基本扶贫情况来看,山西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业和农村的扶贫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有机的重叠与联系。山西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国家政策中的“精准扶贫”可以将山西省的扶贫管理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用乡村旅游业的巨大功能推动贫困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

2.1 财政投入准确到位,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在山西省的乡村旅游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计划中,政府在扶贫方面的投资必须在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妥善安置专项资金;相关部门在乡村旅游工作的管理工作要重视参与性活动的设计,利用生态农业和上游开发资源,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文化认知、古迹探险等新的旅游需求。

分别记双单元法为1,实体单元轴压柱加固、偏压柱受压侧加固、偏压柱受拉侧加固、偏压柱弯矩计算平面外侧面加固为2、3、4、5,其中FEA加固层柱底分为固定约束与不约束两种处理方式,分别记为*、#,从图2可以看出,按上述标记整理柱高一半截面数据。

核心旅游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地区地区最独特、最有利的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旅游业有三种主要的扶贫旅游资源。

2.2 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2)教师强调注意事项以及要思考的问题: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②如何设置对照?③为什么不可以将装酒精的烧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④用什么方法检验淀粉和氧气?

4)乡村旅游中极致的营销手段,即准确而有效地应用良好的营销手段,引起不同人群关注,并为不同地区和年龄的人群确定其兴趣点。在汾阳贾家庄,有最好的四星级花园酒店、装满历史的展览馆、废旧砖窑改造的生态园、聚集各地小吃的“贾”街、水泥厂改造而成的贾樟柯电影艺术中心和种子影院、民国建筑风格的“作家村”每种产品和格式都很热门的基础上,建立影视营销、食品营销、文化营销、名人营销等,始终发掘乡村故事,丰富品牌内涵[5]

2.3 营销方式要与时俱进

3)是乡村旅游中极致的市场导向服务,即响应游客的需求,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服务,并实施乡村旅游的全方位服务设计。一方面,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规划游客的行程和体验设计,改善基本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的舒适度,然后升级文化体验,保证游客在特定的消费场景中设置有相对应的交互式服务。

1)是乡村旅游中空间极致的有效营销,即创造一个使乡村焕发精彩和魅力的环境。山西农村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更多传统风格和质感,例如在岢岚县的宋家沟中,整洁干净的街道搭配坚实稳固的砖房,刻满古朴篆书的鼓楼牌坊。墙体上服务人民等口号在景观环境空间和乡村生活场景中展示了古代乡村文化的历史进程;在平遥县横坡村,农村积极营造夜间旅游环境,将城市休闲产业与乡村生活环境融为一体,在横坡村创造了有显著特征的乡村休闲体验空间,激发游客与乡村人民的丰富互动。

1)景区自身带动型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贫困村庄本身就必须在其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上自给自足。比如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周边因为其毗邻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以利用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带动整个旅游业[6]

2)是乡村旅游中文化的极致,即深挖乡村文化特色,形成文化知识产权,丰富了特色内容的产品和形式。以宁武县悬空村来说,“悬”是其独特的景观特征,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卖点。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悬空村庄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实现最终的旅游特色和旅游产品。并将“悬”纳入产品和格式主题,扩展诸如餐厅、市场、高空滑索等产品的创意,并使“悬空村”成为山西最具吸引力的乡村观光特色地之一[4]

自我国的乡村旅游项目风靡以来,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在密切相关的共同发展中。在山西省的乡村旅游管理路径研究中,农村特殊旅游产品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尽量在农村当地的著名品牌,特殊产品,特殊加工利益和独特文化之间进行一系列选择[1]

在我国相关政府利用乡村旅游改善贫困山区的工作中,旅游营销的着重点必须以“本土”为主要吸引力,但营销技巧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信息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现精确的营销目标[3]

目前,山西省的众多贫困县都从这种“扶贫模式”中受益。例如,第四届国际艺术公社文化旅游节在和顺县许村举行[2]。目前,该村已经发展了80多户家庭在周边地区促进了乡村旅游;汾阳县贾家庄村利用一个旧水泥厂搞起了“贾樟柯艺术中心”,节假日游客如云;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受益于太行山大峡谷开发,村民走上了脱贫之路;

2.4 拥有核心旅游资源

例如,我省264个村中,选择旅游资源禀赋好,靠近成熟景区和线路,相对集中连片,且通过旅游帮扶能尽快见效的贫困村,作为一类重点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二是选择具有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红色经典等不同开发前景,且基础条件相对具备,通过适当的旅游帮扶可较快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的贫困村,作为二类重点由省级层面重点扶持,并且,政府相关政策结合山西省贫困农村环境,改善运输设施,加强特色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住房保护工程的综合管理,并在改善配套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共同繁荣”管理模式。

不同功能区水质目标存在差异,部分断面水质未能符合水质功能区划要求[5]。为保障和改善南水北调干线水质,保证沿线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工程治污工作的特点和不同功能区水质要求,按照各地区对输水干线水质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不同,综合考虑尾水导流工程建设进度要求,最终划定重点治污区域和控制单元,在后续工程建设中优先实施重点区域治污项目,加大重点区域治污力度,确保各功能区水质均能达标。区域治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施工业结构调整,推行企业绿色生产;第二,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6];第三,实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第四,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在每一校准点上,中心位置处标准器11组测量结果的最大值,℃;——在每一校准点上,中心位置处标准器11组测量结果的最小值,℃。

2)发展乡村旅游。“乡味”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比如全国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都可以利用自身旅游资源,进行当地建筑文化与晋商文化的宣传与休闲度假。

他们就这样告别了小木屋。小木屋的百叶窗都关上了,所以小木屋看不见他们离开的情景。被围在木栅栏里的小木屋,静静地站在两棵高高的橡树后面。夏天的时候,枝叶繁茂的橡树下是玛丽和劳拉玩耍的好地方,那儿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留给她们的最后记忆。

3)旅游产品的经济带动。这类村庄虽然没有周边的旅游资源可以加以借靠,比如,盘底村因为毗邻红豆峡景区,村民在政策支持下,在景区开起了饭店,卖起了农产品。不到两年时间,新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村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3 结束语

在山西省利用乡村旅游促进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旅游的扶贫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既要关注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上脱贫,还要重视其精神上的脱贫,以实现乡村旅游扶贫事业“扶真贫”和“真扶贫”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秦俊丽.精准扶贫视角下旅游扶贫精细化对策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6):30-33.

[2]王松茂,郭英之.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社会科学家,2018(6):88-97.

[3]张仁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旅游+扶贫的宁夏实践[N].中国旅游报,2019-09-24(003).

[4]王诗雯,汤滟文.河南省云台山景区生态旅游扶贫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11-12.

[5]李光明,刘丹玉.新疆农牧区贫困户参与旅游精准扶贫行为[J].北方园艺,2019(17):158-165.

[6]杨政宁.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9(10):144-147.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22-0062-02

基金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省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策略研究(2019B471)

作者简介: 王倩(1990—),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

(收稿日期: 2019-9-23)

标签:;  ;  ;  ;  

山西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