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_丁璇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41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瘤体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者的P、FSH、LH、E2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非司酮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明显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属于“癥瘕”范畴,该症因气滞血瘀、湿热郁结而发病,治疗上主张破癥消瘀、活血化瘀[1]。我院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年龄29-55岁,平均(36.7±6.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5±0.5)年,瘤体体积130-498mm3,平均(249.3±131.2)mm3,瘤体数目1-5个,平均(2.2±0.6)个。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40741)治疗,用药方法为: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第1d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0mg/d,用药时间为每晚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方药组成:当归15g、川芎12g、生地12g、赤芍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6g、柴胡5g、桔梗5g、枳壳3g、生甘草5g,加水600ml煎后服用,1剂/d,分早晚2次温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瘤体体积变化。患者均随访12个月,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瘤体体积测量。②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③临床疗效[3]。痊愈: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75%以上,且月经量和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子宫肌瘤瘤体积缩小50%以上,其月经量和月经周期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子宫肌瘤瘤体积缩小33%-50%之间,同时月经量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且月经情况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瘤体体积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瘤体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患者以30~50岁妇女居多,尤其以40~50岁女性人群发病率最高[4]。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症与长期持续的高雌性激素水平刺激、微量元素失衡及免疫因素有关,除采取手术治疗外,临床上通常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该药属于孕激素拮抗剂,能够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抑制功能,从而抑制机体中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促进子宫肌瘤自主萎缩。

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病位在胞宫,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致,病机则在脏腑经络失和、瘀血凝阻[5]。因此,治疗上主张遵循活血化瘀的原则。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中的当归可调节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缺氧状态,有补血调经功能;川芎可促进血液循环,祛风行气;地黄可养阴凉血;赤芍能促进子宫动静脉血流量增加,可凉血止痛,还具有局部抗炎效果;牛膝化瘀活血;桃仁能活血化瘀,具有抗凝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红花中所含的红花素能够抗血凝,具有活血散瘀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且能够显著降低肌瘤局部炎症渗出,同时抑制肌瘤组织生长;枳壳、桔梗能散结行气;甘草对调整性腺轴有一定的作用,且发挥调和诸药功能,共同达到化瘀消瘤、消除病邪之效。彭松玉等[5]研究认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其可能通过改善患者的性激素轴而导致子宫肌瘤的消除,研究者同时指出,血府逐瘀汤在调整性激素轴及产生良性反馈作用中所需时间较长,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瘤体体积显著减少,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文献观点。

综上,米非司酮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明显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梅.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9):106-108.

[2] 乐杰.妇产科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4-255.

[3]张素娥.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6):920-921.

[4]谭洁银.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13):85-85.

[5]何小燕.综合方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1):1063.

[6]彭松玉,张天会.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30-1532.

论文作者:丁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_丁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