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刚舞蹈创作研讨会--中国艺术艺术联合会“世纪之星”项目_张继刚论文

张继刚舞蹈创作研讨会--中国艺术艺术联合会“世纪之星”项目_张继刚论文

张继刚舞蹈创作研讨会——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舞蹈论文,世纪之星论文,中国文联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0日,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张继刚舞蹈艺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与会的七十位老中青三代舞蹈艺术家、理论评论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张继刚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作品剖析等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交流。

“世纪之星工程”是中国文联1995年举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具有突出成绩和贡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影响的中青年艺术人才,给予评价和表彰。中国舞蹈家协会经主席团深入研究、讨论,确定推荐张继刚为舞蹈艺术门类的跨世纪优秀人才。

张继刚,1956年出生于山西榆次,12岁进入山西省歌舞剧院学习舞蹈,15岁开始相继在大型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草原儿女》中担任主要角色。17岁开始舞蹈创作,与人合作的双人舞《母与子》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编导三等奖,1986年与人合作创编的双人舞《元宵夜》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奖。1987年参加创作大型民族舞蹈《黄河儿女情》,引起轰动,享誉国内外。1987年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学习,1990年毕业后发表个人作品晚会《献给俺爹娘》,以其深厚的生活基础,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引起了舞蹈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好大的风》、《俺从黄河来》、《女儿河》等成为舞蹈创作园地难得的精品之作,特别是《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被评为“二十世纪舞蹈经典”金奖。1992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后,以他为总导演连续完成《军魂》、《国魂》、《长城之歌》、《跨世纪的钟声》等大型晚会,受到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及广大观众的肯定与赞扬。张继刚近年创作成果丰硕,他创作的《英雄》、《母亲》、《送军鞋》、《密林中的故事》、《壮士》、《解放》、《贵妃醉酒》等157部舞蹈作品演遍全国各地,并被海内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移植上演。是近年舞蹈界十分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编导人才。

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组联部副部长郭雅君主持。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局局长袁厚春,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副主席贾作光、游惠海、邢志汶,中国文联组联部部长于健等同志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首先由游惠海副主席代表中国舞协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张继刚被推荐为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的跨世纪舞蹈艺术人才的有关情况,在充分肯定张继刚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后,游惠海同志特别介绍了张继刚长时间深入民间,刻苦向民间艺人学习,有了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熟悉与积累,因此他的作品蕴含着浑厚的民族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达出人民大众质朴真挚的情感,表达着对人民、对土地的深沉挚爱,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张继刚在创作中有顽强的探索求新精神,独到地解析生活,开拓新的题材领域,追求不同的风格,创造了不同的艺术形象。同时,张继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借鉴,化于自己的创作之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内在精神,达到雅俗共赏而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使他在八十至九十年代脱颖而出,成为具有突出成绩的新一代舞蹈编导。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同志首先讲话,他说: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在“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关于培养二十一世纪优秀艺术人才的指示,根据中宣部“培养跨世纪人才、繁荣艺术创作”的要求,中国文联开展的“世纪之星工程”,受到文学艺术界老一辈文艺家们的支持,在此我首先要向乐于奉献、传授技艺、举荐人才的老一辈文学艺术家表示感谢。

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当今时代呼唤艺术大师。在过去的年代里,我国各个艺术门类、各个艺术行当中都出现过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出现过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家。新时代需要造就新的艺术大师。中国文联推出“世纪之星工程”就是为了举荐优秀艺术人才,放眼于培养更多的二十一世纪的艺术大师、艺术大家,以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继刚同志正是在继承前人创作经验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他的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有对前人的继承、有对现代舞蹈界成功经验的吸收,有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借鉴,也有自己独到的发展创新。近年张继刚编创了157部舞蹈作品,凝聚了多少心血、汗水和智慧,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艺术质量上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他致力于用我们民族的魂魄,去编织民族舞蹈的意境;用民族魂去追求美的韵律、去塑造美的形象、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这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在这里举行张继刚舞蹈艺术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研究继刚同志的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艺术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让我们汲取和借鉴,又有哪些创作思考给我们以启迪和启示,同时也应该提醒他、帮助他,指出他在艺术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造,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指出他现存的不足与缺乏,正是对他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期望,期望他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期望二十一世纪舞蹈界出现更多的艺术大家。

艺术源于生活、植根生活,研究张继刚的舞蹈创作,十分突出的一点就是继刚同志有着较为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坚实的生活基础,因而他的作品总是跳动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乡土情韵。继刚同志出生在山西榆次,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黄河儿女情,充满对这片土地的爱,充满对这片土地的情,它深深打动和感染着观众的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继刚同志着力潜心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发展、去超越,去达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他的作品大部分取材民间,然而他用现代思想观念、现代艺术技法,去创新,去开拓民间舞蹈的新表现力,《一个扭秧歌的人》、《母亲》、《解放》等都成为具有张继刚独特风格的代表作,继刚同志背靠黄土地、面向民族文化,心装广大观众,手摘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以时代和人民需要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发扬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新路。艺术的生命是跳动着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美学原则。踏着时代节拍,讴歌伟大时代是继刚同志舞蹈创作的又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继刚作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为部队舞蹈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张继刚同志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当然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也凝聚着全体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举办“世纪之星工程”,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使更多优秀艺术人才进入“世纪之星”的行列,把这一工程建设得更好,使更多德艺双馨的“世纪之星”,在我们祖国的广阔天空闪耀,使文学艺术的百花园地更加群星闪烁,更加万紫千红。

袁厚春(总政文化部文艺局局长)在发言中说:“世纪之星工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优秀人才,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追求新的奋斗目标,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张继刚荣幸地被推荐为舞蹈界的“世纪之星”是舞蹈界的光荣,也是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的光荣。

对于舞蹈来说,我是个外行,但张继刚舞蹈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却有很多是艺术上息息相通的。张继刚的舞蹈艺术生发在黄土高原,舞蹈学院的深造把他送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军事领域则是他逐渐臻于成熟,而且获得大面积丰收的新的天地。军旅生活给了他新的翅膀,使他飞得更高、更远。同时他的加盟,给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带来了新风,使人们对军事题材作品和他的审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张继刚正是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从他正在纵横驰骋的擅长领域,转到这个难以施展的领域,而且取得了成绩,年年都有新作。他的作品没有选择新奇的题材、猎奇的角度,而是瞄准军事生活中最平凡、最单纯、最基本的元素,因此,如:《心泉》、《送军鞋》、《壮士》直至近期的几乎完全是直线加方块的队列操练式的《小兵操》,都使人更加直接感悟了军事题材的特殊魅力。因此,我们说张继刚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深深感受到军事题材同其他题材一样,是舞蹈创作的一片沃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而且是其他题材所不可取代的具有特殊魅力的领域。

继刚的舞蹈创作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生活的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但是坚实的生活基础必须与深厚的艺术修养结合,才能够实现他的艺术价值。像《母亲》这样的作品,把一个藏族母亲辛苦操劳、无怨无悔的一生,淋漓尽致的艺术展现中融入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融入了整个人类所有母亲浑厚、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挚爱深情而感人至深。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的融会贯通,使他从生活的发现中,升华出独到的艺术发现、艺术提炼和艺术表现,使继刚的舞蹈创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峰,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点。

张继刚舞蹈创作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是:弘扬主旋律,并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责任和政治要求,从本质上说它也是艺术创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有越能达到尽可能完美的艺术高度,才越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欢迎。张继刚不少作品是由主题思想激发的情感,生发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艺术灵感,去追寻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感觉,从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中,发现美、凝聚美、展现美,使人在强烈的情感撞击和美的享受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启悟和陶冶。这使我们感觉到部队的舞蹈创作还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有张继刚这样的一批创作人才,更有为数不少的优秀舞蹈表演人才。对继刚同志的表彰和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期望和激励。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星”,而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天空。

白淑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说:继刚同志是我国舞蹈界的优秀代表,他的157部舞蹈作品和十几台大型舞蹈晚会,不仅在舞蹈界而且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黄土黄》等作品以炎黄子孙的阳刚之美,以华夏神州的豪迈之气,以中华民族质朴无华的民族之情,震撼了广大观众。他的不同凡响的舞蹈思维,显示出很高的舞蹈悟性,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大众意识,他广采博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使汉族民间舞蹈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中国舞蹈艺术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成为舞蹈界的“世纪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从张继刚的《黄河儿女情》、《俺从黄河来》等一系列成名作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黄河、黄土地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正是生活的沃土、人民的哺育和改革开放的时代,造就了张继刚和他的舞蹈艺术。我真诚地希望,在新的舞蹈艺术即将迈越世纪长河的时候,涌现出更多象张继刚这样的“世纪之星”,把四季长青的舞蹈之树,带到二十一世纪开花结果,永远五彩缤纷。

贾作光(中国舞协副主席)说:张继刚是九十年代崛起的一批大有作为的优秀编导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精美的艺术形象,突破性的创作手法,崭新的审美情趣创作出一批具有相当影响的作品,推动着新时期舞蹈创作的繁荣。

张继刚就是其中最富个性、独具风采的杰出一位。《献给俺爹娘》代表了张继刚的舞风,他体验过黄河儿女走过的时代的艰难的脚步,倾听过黄河岸边劳动人民的呼唤、企盼与追求。《一个扭秧歌的人》则运用戏剧表演形式,刻画了与秧歌共一生的垂暮老人的悲喜一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女儿河》则表现少女青春旋律,展示“女儿”们心灵隐秘之美。《黄河儿女情》中则运用夸张特征和影戏中的剪影造型,生动、真实、直观地再现黄河儿女的色彩与形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张继刚从选材到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都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把握舞蹈形象时,立足于生活的“根”,创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传统性与时代气息十分浓厚的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张继刚的舞蹈创作舞中有魂、实而不华、不玩技术、不搞花架子,他的创作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舞蹈编导没有舞蹈文化的艺术积累和生活积累,光玩技术是难以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的。

“世纪之星”的称号,是光荣的。但天上有行星,也有流星。行星光照人间,流星转瞬即逝。希望张继刚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旅程上不断闪耀熠熠星光,使自己成为一个得到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喜爱的好编导,让世纪之星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在发言中说:张继刚从黄河来,在舞蹈学院学了各种各样的课,看了各种各样的舞,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然而,他还是他,他有自己的文化圈,到北京后,先是在《乡舞乡情》中初露头角,《俺从黄河来》如一份自白,如一纸宣言,堂堂正正告诉众人,“俺”来自黄河。分明带着以黄土为荣的心态,用自己的作品讲述一个来自黄河人的故事。黄土的历史,创造了黄土文化,造就了张继刚,造就了张继刚的舞蹈。他运用这种文化,发挥这种文化,还应用了现代编舞技法,“不断重复”的“主题再现”,产生了很强的力、动作的力和艺术感染的力。于是他成功了。他有自己的恋乡情结,他有对家乡父老的挚爱深情,他有自己分明的爱与憎,这情、这爱、这恨还影响着更为年轻的一代舞人。张继刚是个用舞讲故事的能手,他的故事讲得好,讲得人们爱听、爱看,至少有三点,一是他会处理虚实关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二是他善用新的时空观念讲老故事,不管多“老”的故事,运用新的时空手法,都会使人产生“陌生”的新鲜感。第三是他善用“舞”讲故事,丢弃长期与舞为“伴”的哑剧的幽灵,在情节中找到舞的自身,找到情节中舞的语言的灵悟之点。张继刚有自己的编舞技法,人们钟情于他那个小品式的舞蹈《女儿河》,就因为他仅用了花鼓灯小兰花的一个“风摆柳”动作,只因方位、节奏、队形的不同处理,却使整个舞蹈这般丰满,充满青春气息,映透女儿心。一个秧歌的“前踢步”,多少人随意的用,而在张继刚那里竟成了描绘一代妇女“送军鞋”的唯一的基本动作。《一个扭秧歌的人》中老艺人率众共舞的场面……黄河终将归大海,张继刚来自黄土地,从山西走到了北京,还要从北京走向世界,或许他的艺术巅峰应该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期盼着,期盼张继刚和张继刚们更为成功的未来。

张西南(二炮司令部文化部部长):我与继刚相识,是在他穿上军装之后,准确地说,是《军魂》的上演引起了我对他的注意。一个对军事文艺并非轻车熟路而初出茅庐的人,竟天马行空般用他充满奇思妙想的舞蹈语言,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幕上,抒写军人的大悲大喜、大苦大乐、大爱大恨,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既是先锋前卫又是历史传统,给沉寂多年的军队舞蹈吹来一股强劲的风,我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一步一步地走近继刚,认识继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出现了某种徘徊和疲软现象,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部队舞蹈创作上存在的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阻碍和制约了军事题材舞蹈的创新和发展。当我们以历史和时代的眼光来观察“张继刚现象”时,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他的出现对世纪之交的军事题材舞蹈创作产生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广泛影响。《黄河不会忘记》和《我是一个兵》一改过去习见的编导手法和固定的党史、军史模式,从社会的、民间的视角表现黄河儿女的哀怨悲愤、华夏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人民是军队的母亲”这一朴素的、永恒的主题。《俺爷爷》取材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更具强烈的民间传奇色彩。继刚在这个作品中没有直接表现叱咤风云的传奇勇士,而是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展现出微山湖畔秀丽的风光中那神秘的营地,在诗情画意中传递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宏大主题。《哭泣的鸽子》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依然没有表现枪林弹雨的战场,却在笼罩着狼烟的焦土上衬托出被严酷战争摧残的一群天真烂漫、渴望和平的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在生存与死亡的大对比、大反差中,强化了孩子们对最终的悲剧命运的愤怒与抗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张继刚在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了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舞蹈语汇,在对细节的捕捉、特色的描绘、微观的表现中,突现人物的鲜明性格,形成了属于他自己,又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军旅舞蹈的新的风格和特色。我不否认继刚的天赋,我更赞赏他敏而好学、精益求精的求知态度,这使他原有的天赋得到升华。艺术家离不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和空气,今天的研讨会可以看出在继刚走向成熟的路上,多少人伸出热情洋溢的手,给他以扶持和帮助,给他以友爱和温情。

郑运通(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是金子总要闪光,是人才总会脱颖而出。做为演员,继刚参加了大量的演出实践;做为教员小小年纪的他担负着训练和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长,剧院任命他担任舞蹈队长,参与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十七岁的他在众多学员中第一个闯入舞蹈创作领域,先后与他人合作创作了双人舞《枫》、小舞剧《牧羊女与黑宝石》;双人舞《元宵夜》等等。早期的创作成果无论从思想内涵到艺术手法都还不尽成熟,但初试锋芒的他已经展露了一种潜在的艺术才华而引人注目。1986年剧院组织创作《黄河儿女情》,大胆启用了张继刚为主创编导之一,参与该剧的策划和创作。《黄河儿女情》的创作给了初出茅庐的张继刚一次充分展示才华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张继刚不负重望,以自己的才智和勤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杨柳青》、《送情郎》、《难活不过人想人》等舞段,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他力图将传统民间艺术用现代意识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段融合一体,有机地体现于声情并茂的舞蹈艺术之中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检验而更加成熟和坚定。继刚是一个幸运儿,人民养育了他,时代造就了他。

张苛(舞蹈评论家)发言说:张继刚的功绩在于把自我和民族的大我融为血液,注入舞蹈,使舞蹈带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一种鲜明的文化形态出现在舞台上。他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我被震撼——心灵上的震撼。舞蹈不再是小摆设、陈列品、装饰物、不再是洋腔洋调。它是传统与时代撞击的火花,是情感倾泻的江河,是意志垒起的高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带着一身土气的松树,活生生、鲜亮亮……张继刚追求的新在于旧,在于给旧以新的生命;张继刚对本体的开掘,不是深挖一口井,而是敢下五洋捉鳖;张继刚不在乎搞什么,而非常在乎如何搞;张继刚不是要把“米”煮成“饭”,而是要把“米”酿成“酒”……

印度有尊神叫湿婆,将侏儒踩在脚下,他是毁灭神,也是舞蹈之神;张继刚不是神,却把愚昧踩在脚下,他追求的是创造性的劳动。他有个舞目叫《好大的风》,那风是邪恶势力,我反其义而用,这“好大的风”,正是他给舞蹈舞台带来的一股新风,一股粗犷的风、强劲的风,是一代雄风。

谁不希冀跨世纪?张继刚将带着同行们的希冀升腾……

左青(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从张继刚创作中的选材提炼、形式手段和美学品质上,深入地剖析了张继刚军事题材舞蹈创作中相对成熟的创作特征,一是张继刚继承了以往几十年军事题材舞蹈作品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二是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的舞蹈创作素材,丰富舞蹈创作手段;三是推进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在舞蹈自身形式规律方面成熟的规范化。他认为,张继刚所创作的军事题材舞蹈,在题材的细节上,生动地表现了作品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和独特的性格色彩,使他的舞蹈形象真实、生动,感人至深。而舞蹈作品的语言方式,则注重于从传统舞蹈形式,尤其是各种民间舞蹈中,大量吸收多种多样的风格语汇,对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性格展示,提供了不同的语言素材;拓展了军事题材舞路形象在思想情感内容上的深广程度。同时,他的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在形式方法上更趋于专业化和规范化,这对于产生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都具备经典意义的舞蹈作品,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艺术条件。

赵国政(舞蹈评论家):张继刚的早期作品,如《元宵夜》、《杨柳青》、《送情郎》、《难活不过人想人》等,大体上是在乡村喜剧和田园风光中,传达着黄河儿女对现实生活无拘无束、轻快欢乐的甜美情感,其舞汇与造型无不赋予天真、稚拙、夸张乃至滑稽的喜剧风格。从《俺从黄河来》、《女儿河》开始,他的舞风为之一变,变得严肃起来,沉静起来。意味着他已不再眷恋黄河子民对现实生活的甜美欢笑,而是沉入到黄河儿女对脚下黄土、胸中黄河,何以产生甜美欢笑的心灵揭示,可以确认,这两个作品是张继刚向乡村喜剧和田园风光的舞蹈告别。直到《一个扭秧歌的人》、《好大的风》、《黄土黄》以及后来为藏族舞蹈家卓玛创作的《母亲》,我们可以发现张继刚圆满地完成了他的舞风蜕变,大手笔的、富有悲壮感的皇然舞蹈风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变化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而是从他根本的艺术素质开始的。明显的标志是他的艺术眼光从相对的微观变得相对的宏观,从相对的近景变得相对的远景,从相对的表层变得相对的深层,他的舞自然不再是喜滋滋的甜美欢笑,而变得雄浑、凝重、宏厚、苦涩,既有开阔的审美空间,又不失张继刚一向着重的观赏价值。张继刚舞风的再度离变是他走进军营。他面对的不再是农家儿女,而是从血火交织的英雄历史中走过来的英雄军队,史诗式的英雄乐章便成了他的最新追求。他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创作的大型晚会《军魂》、《国魂》以及其中的舞蹈作品《英雄》、《壮士》、《哭泣的鸽子》等,是他走入军营后的代表作。观众从中感受的是大江东去的壮阔,是黄钟大吕式的轰鸣,是英雄绝唱般的史诗的壮丽。

于平(舞蹈理论评论家):把张继刚舞蹈作品从形态风貌、形态构成、形态内蕴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一,是“南人北相”的形态风貌,是指继刚舞作中体现粗砺的构图中蕴含着纤细的意绪。其二,为“动机复现”的形态构成,“动机”在编舞中指主题动作,“动机复现”则是做为生长点和凝结核的动机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方式。做为一种形态构成的技法,“动机复现”能够强化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三,是“以多示主”的形态内蕴,即以多样化来显示主旋律。他的许多作品产生于“命题晚会”,由于寓“主”于“多”,有了一种“王道无非人情”的形态内蕴。其四,是“继往开来”的形态建构。“继往”为了“开来”,一方面“化腐朽为神奇”,一方面“化平庸为神圣”,构成了“继往开来”的形态建构。继刚舞蹈的形态特色,正是他在九十年代初崛起舞坛,并至今风骚独领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文化心理的新建构,研究舞蹈的形态特色,肯定是研究跨世纪的张继刚时所要研究、考虑的课题。

高椿生(舞蹈评论家)发言认为:张继刚舞蹈创作中有潜在的浓厚的“恋土”意识、强烈的超越意识和深刻的时代意识。而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则从“关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关于民间舞的艺术表现力”、“关于尊重个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张继刚舞蹈创作成功的诸多要素和值得令人沉思的研究课题。北京舞院民间舞系副主任明文军在《从对比到对比——谈张继刚舞蹈创作》的论文中,剖析了张继刚舞蹈创作中充分利用对比这种常见的舞蹈创作手法,却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对比的反差性,使继刚的作品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而征服了观众。总政歌舞团的舞蹈家马永木在挥洒万言的长篇论文中,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张继刚创作的《英雄》、《壮士》、《送军鞋》、《密林中的故事》等军事题材作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中国舞协沈敏华的论题是《人民性与独特性——张继刚创作思想与创作特色简析》。远道赴京的杭州市歌舞团著名编导鲜于开选的论文是《张继刚舞蹈作品人物形象成因简论》。兰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严森林则以兰州市歌舞团以张继刚为总导演创作演出的舞蹈诗《西出阳关》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评析,阐述《西出阳关》创作中张继刚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藏族青年舞蹈家卓玛的论文题目是《语言的尽头是舞蹈》,以张继刚创作的《母亲》的排练及演出的体会,阐述张继刚编创和排练中对塑造人物和对藏族舞蹈的把握升华的艺术要求和启迪。与张继刚长期合作过的著名电视导演张成田的论文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舞美设计师张继文的论文题目是《永远灿烂的灵魂》。最后与张继刚长期合作的年轻的舞蹈理论评论家赵大鸣发表了洋洋万言的论文《论张继刚》,以改变一种创作关系、打碎一个“神圣光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范畴、两种不同“人格”的冲突、证实一个并非“现代”的艺术规律,论证张继刚整个艺术创作走过的艰难历程。论者在结语中讲道: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体发展中,舞蹈的地位和影响,始终未能尽如人意,而不容忽视的是张继刚创作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界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应,而且让舞蹈圈外的人,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欣赏感受,令其对今日舞蹈艺术刮目相看。时至今日,对于舞蹈界来说,与其把张继刚当做某种标志,去引以自豪,不如冷静地反省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假如真能从中有所启悟,我认为,也就不难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舞坛将会有怎样的景观和前途了。

研讨会紧张而热烈,发言踊跃,在会上发言的还有东方歌舞团著名编导邢德辉,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冯双白,山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刘志明,北京军区歌舞团团长王晓岭,二炮文工团团长马福运,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张千一,武警文工团艺术制作人韩宁,青年舞蹈家沈培艺、李玉兰等。

研讨会即将结束前,张继刚满怀深情地向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

我要谢谢你们,是你们,深厚而慈祥的告诉了我,这世界有舞蹈,舞蹈如诗,如音乐,如绘画,是人体美的神奇展示;

我要谢谢你们,是你们,也是人民大众那姿色斑斓的歌舞海洋教会了我,用人体去感受生命;用人体,去感受人生;

我要谢谢你们,是你们,也是党和祖国在我仅仅做了一些工作时,就及时地给我以鞭策;在我仅仅做了一些工作的时候,就给了我如此大的荣誉。

说句坦率的话,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也感到压力。因为面对诸多荣誉,面对使命,也面对你们那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目光。

我知道,艺术不存在尽善尽美,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生命存在,艺术就永远不可能完美。对于完美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我将永远向我们的前辈学习,勤奋、执著,为了向艺术的完美接近,再接近,孜孜以求。

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感谢你们,是你们用智慧打开了我心灵的涌泉;是你们用成功,鼓起了我的风帆;是你们用一双双坦诚的手,把我从坎坷中拉回平坦,从曲折中找回通途。

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向你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我将在心底永远记住你们的期待和真诚。

研讨会在诚挚、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标签:;  ;  ;  ;  ;  ;  ;  

张继刚舞蹈创作研讨会--中国艺术艺术联合会“世纪之星”项目_张继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