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批评纲要_文学论文

多维批评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I0

本论引言:任重而道远的批评之旅

自二十世纪后半叶始,由于良莠莫辨的各种文化杂物,都在一古脑儿地朝我们这个封闭社区的河谷里倒,所以,长期以来便形成了浊流汹涌、腥臭味和腐质气弥漫的局面;然而,一些原本净洁的和新生的清澈之水,却又反倒只能作为暗泉插喷其间。这种文学领域内部的二律背反的生态环境,不能不致使批评与创作的船舶——在通往彼岸的沿途时——每每总会遭遇莫名其妙的触礁。

依我之见:立刻着手排除污垢、冲洗河床、重树航标、引领方向,即是世纪之交整个华语文学批评理论的主体工程。

此是一项尤其复杂和极其艰巨的智力工程呵!谁愿来,或者说谁能来担当此一要任呢?谁敢乐之不疲地为此付出巨额的精神资源呢?

诚然,多维批评有着不可低估的品质和实力,不可推卸的理由和道义。

这样说来,净化和改造华语文学及其论坛的生态环境的首等任务——天然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既然这是精神文明的和历史的必然请求,又是整个华语文学的根本利益所需,那就只好当仁不让了。试想,如把困难推给他者,岂不离文人精神的德行太远?说好了,随即就请大家来参观一下多维批评在为创作与批评导航方面的举措。

现在,在具体阐述整个多维批评体系的初始,我先向你们亮出一块“骨牌”,便于你们对多维批评的概念有个轮廓的印象:

批评场与指涉场

本体状与外延状

仅从这简易的图像所示,真正聪慧的智者即很快便已明白:多维批评——也就是一种蕴含精神“铀增值”的放射型的棱角批评;一种方位全、向度多、层次深、规格高,极具意识扩张的思维动态;一种灵性与智性互为胶着、感性与理性脉络勾通的鲜活血液。

A:创构批评理论的崭新范式

综观当代文学论坛,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真可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再三强调:文学创作应富有创造性,应具备作家个人的特色。勿庸讳言,这两点要求都很正当且十分必要。但当我们转过身来回视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却又出奇地发现依然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忽略自身的建构问题。你瞧,多么有趣。

这仿佛是说,文学批评理论就不需要创造和个色。所以,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就成了任人支配的木乃伊,不仅没有自身的内容,也没有自创的范式。严格地说,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是座空城,文学批评理论家则是这座空城中华而不实的风铃。因此,大凡我们读到的文章,无论是出自所谓论坛大家之手,还是出自所谓论坛新秀之手,都不过是话语的重复和翻炒。一种纯粹性地策略攻奸。缺乏理论上的洞见和学术上的独识。抑或压根就没有文学批评理论的素质和本真。

多维批评首先要求自身在批评与理论两个构成方面力争做到这些特征:(1)以创造精神为其核心,(2)以理论建设为其基准,(3 )以艺术价值为其标的,(4)以主体意识为其风骨,(5)以公允判断为其内质,(6)以独特文采为其形骸;陆续在思想、观点、概念、名词、 术语、话题,等等,各个侧重的点与面上,融批评与理论为一体的范式,步步为营地自成一格。

千条万绪归纳为一句:多维批评不是为撰写文章而进行批评和论理,而是为创造批评理论来进行文学总体设计。

多维批评还进而特别要求执掌批评的专家必须具备这些品质:(1)蕴含卓然超拔的前卫思想制导,(2)胸怀明辨是非曲直的英雄气量, (3)极富丰厚扎实的文学功底,(4)摒弃各种形色的俗态,(5 )至力创建新的学说和新的学科。总之,每一位立志实践多维批评的批评理论家,都责无旁贷地应以独立的品格而傲然现世当代文学论坛。

与此同时,多维批评范式的形成,将从根本上推动华语文学的高度演进,也可从而结束被英语文学及其它语言文学长期垄断和殖民的屈辱历史,真正确立一种语言文学之间的对等姿态。甚至在21世纪内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B:建立多元审美的运作机制

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形:我们的许多文学批评理论家,虽也常在不同场合大谈特侃“审美”这样的学术问题,但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审美状态并由此构成审美层次的却未必就多,能够建立多元审美运作机制的更是寥若晨星。其实,他们通常所言的审美,只不过是分别停留在政治、时事、社会、道德所规范的概念上的一种判断。他们在拟定审美的方案时,可能忘记了审美是不带任何约定俗成色彩的、纯精神活动意识的这种美学特质。

那么,是什么东西局囿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扰乱了他们的审美视线呢?在我看来,他们陷入了八种误区而不可自拔,在那里苦于无方地捶胸顿足或打滚折腾。

我即刻指出他们的误区所在:一是泛文化,二是儒文化,三是西方文论,四是古典文论,五是引文释义,六是官方界定,七是中心说,八是汉语说。他们所处的这些审美外部窘境和谬点,绝非是我的主观臆测。你们只要带着研究的耳目去读他们的文章,去听他们的演讲,你们就不能不在心里暗自承认:他妈的!真被栗原小荻这臭小子言中了。

多维批评无疑是要排除上面八个误区所设置的审美路障,径直通向自己的审美原生场,建立健全符合审美自身规律的一整套的运作机制。诸如:审美理论(表述方式),审美具象(客体所指),审美视焦(主观能指),审美调控(概念更替)等等,还有些具体细节和范畴,会在总的审美架构和审美实践中筑就。

你们既不要以为多维批评的审美程序是件好容易的事情,也不要以为是件好玄乎的事情,尤其不要想象成那些所谓美学家的一派深奥的模样。我不妨告诉你们一个极其易解而又颇含真理的概念:多元审美就是最新发现(显美部分)和重新发现(隐美部分)。多维批评的审美理论认为:审美就是一瞬间生发的纯感觉与超体验的聚合。历史的和既定的一切事物如不加上再度寄寓,——都不是审美。

C:判断真伪艺术的价值法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家甘于做一种架子的摆设,并未尽其应尽的原本神圣的天职——超级审判官和超级检察官的伟大的能动作用。对文学创作家的衡量缺少客观认同,对文学艺术品的估价缺乏实际砝码,没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评判法度。

据我观察,大都徘徊在四个平行的层面上: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时政的给定,此其一;非理性精神的褒或贬,此其二;理论概念的反复纠缠;此其三;左右缝迎的折衷投机,此其四。因此,真伪文学创作家与真伪文学艺术品,鱼目不清,混迹一缸,造成了文坛世风日下的滥觞局面。

多维批评对此绝不苟且,始终认为:判断真伪文学创作家与判断真伪文学艺术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当竭尽全能以其自己的鲜明的美学姿态而参与其间。恪守和奉行这样的准则:一方面对原有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清洗,去掉杂芜成份,保留可塑成份;另一方面则要确立自己的艺术鉴赏标准,开辟和拓展宏阔的观照领域,发现自己的也是影响他人的认同焦点。多维批评对于真伪文学创作家和真伪文学艺术品的识别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具创造性能的审美过程。

我在这里暂时给你们打两个比方,便可知一斑而窥全豹:

譬如说战争,在政治家、军事家和老牌的文学批评理论家的眼里,肯定是侵略与自卫、正义与非当的概念。这种“概念”,我亦同样可以有之;但绝然迥异的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则是胜感与败觉,壮哉与悲戚的概念。因为战争是和平的另一种形态的演绎,战争的流血是必然地流血,只是彼此之间流血的方式不尽一样。这个“方式”,就是一定的隐美与显美的场景。

再如说通奸,在道学家、宗教家和老牌的文学批评理论家的眼里,无疑是失格与作贱,越轨与不法的概念。这种“概念”,我也同样可能理解;但绝然迥异的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则是快感与痛觉、至情与合理的概念。因为通奸是人性的另一种示爱的表现,通奸的享受是潜能的享受,只是男女之间享受的体验不尽一样。这个“体验”,也是一定的隐美与显美的场景。

艺术就是对这种“场景”的深度裸呈和象外再构,审美就是对这个“艺术”的整个过程的幻化观照。真正的文学创作家和真正的文学艺术品,只受本体思想和特定语言的支配;高明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只要按其“个中”的脉络就能悟出真谛,进而把两者同时超渡到时空之上。

总之,文学艺术的价值是一种意识的转换与提升,不是硬性地规范与约定。多维批评对不同的文学创作家和不同的文学艺术品,会以符合其本身特质的公允判断与妥为界定,不致用一种模式对其涵盖。

D:提升创作与批评的自律

在多维批评看来,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思进取的智力竞赛,而不是礼节性的陪伴行为;整个文学家族的天职都是为全体人类精神栖所开道的,而不是单为某种社会形态和政经体制传道的。文学家写什么和怎样写,取决于文学家自身的文学涵养、知识结构、创造冲动、表达方式。换言之:文学必须关注政治和经济,但绝不隶属政治和经济。

我们从创作上讲,创作家的个色在于:一是重体验,二是重超验。创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揭示人类社会生活之本质,再赋人类社会生活以创意(包括批判劣性、张扬优势),而不仅仅只是反映和照录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优秀的创作家将对生活与创作的经验不断地调整,否定与再构轮番地滚动。因此,我们要求诗人供给最具活力的激情,我们要求小说家奉献最具撼人的故事,我们要求散文家描绘最为精彩的华章,我们要求剧作家推出最为独特的形象,我们要求各类艺术家拥有一颗在任何境况下都不变卖和腐朽的、充满良知和爱心的、人格文本并重的魂灵。

我们从批评上讲,批评家的任务已不仅限于只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对创作家文路与生平的摆好和批判,对文学创作内外现象的扫瞄和研究;而是要与创作家一起感悟和体察社会生活最隐秘的部分,让思想和形骸在冲突中启动灵气的闸门,一并娴熟技巧、摸清创作规律。同时,在理论上为创作家直喻探险途中的暗影和亮点。我们要求批评家在视野和胸怀上超越创作家。优秀的批评家不但能够正确判断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质地和价值,而且还能填补一部文学作品所遗留下的空白和残痕;不但要深究或督促功成名就的创作家,而且要更多的关爱或推举后起之秀。当然,批评家对批评自身的自我批判精神尤其不可缺少,几乎可以在批评文学创作(作品、创作家、文学现象)的同时,对旧有的批评观念和方法进行淘汰处理与新的营构,始终不渝的保持一种前卫姿态。

E:区分档次和重铸品格

我们几乎随时可见,当代华语文坛(尤其是我们大陆)有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即;无原则地抬高小家,推销劣作;有意识地遏制大师,淹埋佳著。既误导了国内读者的欣赏品位,也混淆了国际学者的研究视线。其中,除了时政的暗示或指令、媒体的传播和媚俗外,创作家和批评家的堕落与腐败,同样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

所以,多维批评务必坚持把习作者和创作家区分开来。那些仅只停留在文学组装程序上的操作工,怎能与取得一定实绩的创造师共享同一荣称呢?然又把平面意义上的创作家和高尖意义上的大作家区分开来。创作家不等于谁都有自己人文品格上的魅力,很多时候是唯名、利、权是从的;而大作家则绝然有异,他具有思想家的特质,能在逆境中人文两本并举,他的创造是思想的晶体而非遵命的图解。

多维批评同样将撰文者和批评家区分开来。那些驻足在点滴感想或表层印象上的、专以制造捧骂文字为业的噱头商,怎能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颇具理论修养的语言师同日而语呢?然又把普通评估意义上的批评家和深层建构意义上的大学问家区分开来。批评家不等于谁都具有自己的批评风范和理论体系,很多时候是沿袭一家门户、维持一种偏见;而大学问家则迥然不同,他具备哲学家的素质,对内外宇宙、对世事万物、对文学创作、对批评理论,都有着别具慧眼和揭示良方,他品格独立,系统完善,表述贴切,能引共振。

多维批评由此更进一步坚持认为:批评家应当首先成为创作家,创作家应当接受批评家的引导;大批评家和大创作家应当同时具备思想家的崇高、哲学家的深厚、史学家的真实、宗教家的神圣、军事家的气魄、发明家的锲劲、数学家的准确、政治家的策略等等优良质地。从精神上漫游于诸家之中,从文本上覆盖于诸家之内。

F:捍卫文学家族的尊严

尽管,多维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及其理论方面的自我批判,采用了异常尖锐的措词和甚为强硬的态度,并力主在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批评实践中坚挺这一法则;对创作家、批评家、理论家的内部成份问题,进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比较和明白无误地划分,并就各自的人本和文本同时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端指责和瓦解军心。反之,而是以纯洁和提高创作家与批评家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和引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向前正常运行为其目的的。亦是说,不是削弱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两者内部的凝聚力,而是快速强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两种不同特性的战斗力,遂使两者能在关键部位和共同利益上并轨成更加有效的集群式“火力网”。

多维批评明确指出:当确属优秀的文学创作品和创作家的人格——受到撰文者的胡乱抨击时,其它创作家和批评家应铤身而出,帮助有关创家合符情理地讨回公道;当文学批评家正常履行批评职能,客观评判一个创作家或一部创作品——从而遭际非礼遇时,其它批评家和理论家应协同该批评家一道,同样铤身而出捍卫文学批评的尊严;当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及创作家与批评家——均逢文学家族外部的非正当威胁和恶意攻击时,创作、批评、理论——均应集中奋起自卫和反击,直到彻底维护创作、批评、理论及其相关载体的尊严——不再受到侵犯为止。

收稿时间:1997—03—18

标签:;  ;  ;  

多维批评纲要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