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_吴宏

益阳市资阳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血常规检测结果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恢复正常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喂养情况及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全血常规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疗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千克的新生儿,因发育时间不足及出生质量较低,导致这类新生儿往往发育不完全并伴随相关并发症,存活率较低[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围产技术的发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有较大提高。但因其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影响患儿生存质量[2]。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患儿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胎龄32-37周,平均(34.3±1.2)周,平均体重(1.81±0.22)kg,所有患儿均检查诊断为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胎龄(34.1±1.1)周,平均体重(1.79±0.21)kg;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胎龄(34.5±1.3)周,平均体重(1.82±0.23)kg。两组在性别、胎龄及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的治疗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单纯进行常规方法喂养。干预组患儿根据其具体差异分别进行肠道喂养或胃肠外喂养,3 h/次。喂养完成后将患儿置于俯卧位,并在下一次喂养前进行腹部按摩。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指腹轻柔地按摩约5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血常规检测结果、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到达全肠胃营养时间、第一次排黄便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

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的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恢复正常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率较高,若护理不系统及时,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用手段[3-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早产低体质量喂养不耐受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恢复正常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喂养情况及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全血常规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充分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银香,赵翠香.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3963-3964.

[2]李佳梅,潘继红,邹文霞.多胞胎早产儿的围生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4):3681-3683.

[3]刘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及相关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X):395-398.

[4]龙浪,张彩霞,欧添英.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3.

论文作者:吴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_吴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