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疗效评估报道论文_毕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A区 161005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后,治疗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伤手术、脓毒症以及肺炎等,在临床上表现为双肺浸润、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仅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并且有研究表明,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约为40%~50%左右[1],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1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为(42.6±10.3)岁,其中10例为急性肺损伤,2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为肺部感染。

1.2方法

运用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切开患者的气管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设定BiPAP组参数,对高压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通气量控制在6~8ml/min左右,呼吸频率为14~18次/min,低压为5~12cm H2O,吸氧浓度控制在40%~100%左右,2h/次,2~4次/d。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将患者的动脉血气作为基本依据,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积极治疗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包括加强营养、抗感染以及适当补液等,并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密切关注,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后,治疗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间质、肺泡水肿导致肺内气体无法有效交换的一种重症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当前临床上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及时处理发病原因,而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个有效措施,其作用机制是充分利用外部器械的压力,交换肺泡与氧气,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支持,改善体内缺氧状态,使患者的生命得以维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呼吸机治疗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BiPAP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模式,是能够调节时间、控制压力以及自主呼吸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调整通气模式,当患者处于吸气状态时,吸气压上升到高水平,克服气道阻力,并膨胀患者的肺部,使机体的通气状态得到改善;当患者处于呼吸状态时,吸气压降低,使潮气量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临床研究资料表明,BiPAP机械通气不仅能够使通气量增加,使换气功能改善,还能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压伤,降低了出现肺炎的几率,同时使心血管负担减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效率[3]。此外,夏家惠等[4]研究表明,BiPAP机械通气可以使氧合改善,使分流减少,具有较低的平均压和气道峰压,使肺泡死腔和肺内分流减少,使PaO2提高,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控制患者病情。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且治疗前后的PaO2/FiO2、PaCO2以及PaO2对比差异明显,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刘霞,周宗远.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5:2311-2312.

[2]曾柳.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32:67-70.

[3]王斯亮,刘华石,舒健.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37-38.

[4]刘延媛.夏家惠.叶初阳P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47-548.

论文作者:毕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疗效评估报道论文_毕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