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实证分析论文

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实证分析

林立文1童宇2*刘颖琦2

(1.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44;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4)

摘 要: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通过大学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文献研究,提出相关假设并建构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发放400多份大学生调查问卷,搜集实际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的假设验证。研究表明:作为中间变量大学生素质在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教育 就业能力 大学生素质

高校扩招使得高校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据教育部预计,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820万,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兼具的人才的重要任务,是连接学生与社会各工作岗位的桥梁,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体育课作为大学生的课程之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对其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等素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引导其个性、品质、能力等方面的良性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研究综述及假设

1.1 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

1.1.1 体育教育

3)施肥方法不科学。有的果农错误地将基肥撒施,追肥深施;有机肥浅施,氮肥深施;施肥时土壤和肥料不搅拌且施肥点少,造成局部土壤肥料浓度过大,产生肥害,降低了肥料利用率。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通过体育课堂上的锻炼以及学习到的运动与竞技技巧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杨炯提出体育教育中的团体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团体的责任感,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1]。郭震也提出竞技体育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其冒险精神,并且,竞技体育中的失败也能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2]。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肩负责任,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与体魄,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3]。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2 就业能力

综上,体育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表1 相关变量信度与效度检验

表2 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路径系数表

表3 模型路径系数表

3)千方百计保护好叶片,确保9月底保叶率达到90%以上,以利于制造更多的养分,否则除袋后,果实内的水分容易倒流,出现果皮皱缩现象。

1.1.3 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课程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将会面临诸多如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的考验,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意志以及适应能力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积极影响,而上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众多学者提出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不同素质的影响,例如身体素质、精神素质,认为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的研究中,杨炯提出体育教育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培养其意志品质、就业自信与抗挫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综合素质;胡玉华、朱小毛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体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增强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适应力[13];李海珍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教育可以促进体质和智力的发展、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14];谢燕认为大学生素质包括精神素质、能力素质、行为素质,并强调了体育教育对精神素质的培养[15]。学者们研究探讨了体育教育对素质的促进作用,并就“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素质”一点达成共识。

H1:体育教育对智力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体育教育对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体育教育对经营和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体育教育对多元技术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概念模型的合理性,问卷分为体育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素质问卷与就业能力问卷三大部分,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本文通过SPSS 20.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样本描述性分析、问卷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1.2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

1.2.1 大学生素质

电机齿谐波对电源的影响:交流电机由于设计和制造工艺问题,运行时必然或多或少会有齿谐波,该类谐波频率集中在11、13、17、19谐次上,容易与LC滤波环节谐振,导致相应频段电源电压谐波超标,甚至使试验不能进行。

图1 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图2 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

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后天的环境作用与教育培养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教育[9]。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素质有着不同的理解。Peter认为大学生素质应当包括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和身体这些最为基本的要素[10];刘赤符认为大学生素质具有内在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大学生素质模型包括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11]。关于大学生素质的维度,不同学者就不同角度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根据社会要求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根据在校情况分为专业素质、业余素质、人际素质[12]。在尽可能全面的概括大学生素质与结合高校教育的前提下,本文参考高校培养方案分类的大学生素质结构划分,在考虑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下将大学生素质分为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

2.2.3 就业能力变量

1.2.2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对于轴向力产生的压弯荷载,宽跨比对剪力滞系数沿着跨径的纵向分布没有影响,腹板厚度越小,在支点附近产生的剪力滞极值越大。

H6:体育教育对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低收入家庭房屋配套设施有限,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心城市、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县城和建制镇、农村地区状况依次呈下降趋势,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另外,低收入家庭虽然部分拥有小型助力车,但是覆盖面积有待提高,家用汽车等大型交通设备还是处于一种不可及状态,移动电话、彩电、洗衣机这几类家电普及范围还是比较广泛。

H7:体育教育对智能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8:体育教育对品德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9:体育教育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0: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例患者为同时性甲状腺淋巴瘤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双原发癌,近年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与甲状腺癌发生的相关[26],大量的研究证实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两种疾病同时检出的几率会更高,值得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内在的相关性。本例中年女性,以颈部包块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经FNAB确诊,手术切除治疗,6周期CHOP方案化疗,病情稳定。虽然属于同时性双原发肿瘤,但根据各自不同的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案仍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1.3 大学生素质的中介作用

体育教育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等作用,健康的体魄与身心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育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素质的提升上,例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高素质的毕业生往往在实践、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在面试时也更具优势,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发展前提,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16]

就业能力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日趋完善,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发表了观点。关于就业能力概念的观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强调获得工作的能力、条件。如Fugate等人提出就业能力指识别工作机会,获得工作的能力[4]。郑晓明指出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5]。这一类定义关注个体本身具有的获得工作的能力,由于没有关注个体在初次找到工作后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类概念不仅强调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强调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着眼于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还指向个体未来的持续发展。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提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此概念增加了个体的持续发展能力,或者得到新的岗位的能力。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就业能力的概念。

H11:大学生素质在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晏元献公……真宗特宠待之,每进见劳问,及所以任属之者,群臣莫能及。皇太子就书学,公以选入侍。太子即皇帝位,是为仁宗。公遂管国枢要,任政事,位宰相。[7]210

1.4 研究模型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结构模型(见图1)。该模型不仅考察了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直接影响,还进一步考察了体育教育是否会通过大学生素质进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通过该模型,可以进一步了解体育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研究设计

H5:体育教育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1 研究样本

本问样本数据来自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10多所高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共收回问卷499份,有效问卷460份,问卷有效率为92.18%。此次调研中男性占比43.3%,女性56.7%,样本分配较为平均。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一学生占比最高,达到41.5%,大二学生占比38.0%,由于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选修体育课,所以样本能较好地反映大学生体育课情况。从是否独生子女来看,独生子女占比42.6%,非独生子女占比57.4%,样本分布较为平均。从民族、生源地方面来看,样本分布都具有很好的普遍性。

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划分各有侧重,如肖云等人注重个体与工作相关的特质、能力[6],而蒋项辉等人更加注重个体的特征[7]。但学者们在个人特质、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共识,而个人特质、人际交往能力是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的。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突出大学生的职业特点,大学生主要在智力能力、技术能力较为突出。所以本文采用Mitchell提出的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构成[8]

从盈利能力来看,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披露的信息显示,2018上半年,山东高速篮球俱乐部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净利润1.4亿元,1-8月份实现营收3.69亿元,净利润1.33亿元。

2.2 变量定义

2.2.1 体育教育变量

本文以大学生对于高校体育课的评价量表为基础,从而获得大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具体分为3个方面,一是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喜好程度;二是对课程设置的评价;三是对教师的评价。以上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赋予每个变量1/3的权重,计算出体育教育水平。得分越高说明体育教育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2.2.2 大学生素质变量

本研究将大学生素质分为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通过学生对自我素质的打分情况体现其素质水平,其中身体素质从低到高赋值为1~5,其他素质单独设计量表。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主要包含汉语言学与文学两部分,在我国作为语言基础研究学科,其内容包含民族、世界与中国等文学内容,有很强的包容性。学习汉语言时,加强学习其意境是十分重要的。意境来自生活而又超越生活,以此深入了解作者内心世界。因此高中学生提高对语言意境的分析能力,以此深入了解作者内心世界,养成更好的文学素养。

容量受限下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优化及应急备用能力分析//谢东亮,张宇琼,吴巨爱,刘长磊,吴俊//(11):56

据悉,“三块地”改革于2015年2月底正式启动,限定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决定,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至2018年12月31日。

本文拟通过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4个方面考察就业能力,分别设计了4个项目的量表。

3 研究结果

3.1 信度、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α信度系数进行测算,各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7,sig值均小于0.01,说明量表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法在各变量中抽取一个主成分,分别为大学生素质中的智能素质、品质素质、心理素质与就业能力中的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与创业能力、多元技术能力,由上表可知各变量累计解释的变异量均大于60%,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第一天纯是赶路,620余公里之后,在林西住宿。所可提者是林西的“振兴楼饭庄”,菜做得甚可口,尤其是“招牌茄子”和本人点的“茄丸子”。此后数天,这样的口福难再复制。

3.2 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Amos 22.0对模型假设进行检验,其中,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变量使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代入结构方程。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后 , 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17]

首先,单独做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图2),得其路径系数为0.28,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由此可知,在没有大学生素质的影响下,体育教育可以显著影响就业能力。其次,做体育教育分别与就业能力中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以及多元技术能力与大学生素质中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各个素质与就业能力的路径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智力能力、社会与人际交往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的关系中,具体影响效应依次为智力能力(0.317)、社会与人际交往往能力(0.371)、经营和创业能力(0.386)和多元技术能力(0.323),sig值均小于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概念模型中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成立。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中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关系中,具体影响效应依次为智能素质(0.340)、品德素质(0.271)、身体素质(0.235)、心理素质(0.333),sig值小于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均有正向影响作用,概念模型中假设6、假设7、假设8、假设9成立。

在表2的基础上再做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大学生素质整体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表4概括了分析结果中大学体育教育、大学生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标准化影响效应。由表3可知,大学体育教育对就业能力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15,未达显著性水平,而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1,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并且大学生素质对就业能力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66,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由表3可知,体育教育可以显著影响大学生素质,但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未通过检验。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不考虑大学生素质时,体育教育可以显著影响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能力,在加入大学生素质后,体育教育对就业能力影响的显著性检验未通过,说明大学生素质在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所以在整个模型框架中,当考虑大学生素质时,体育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素质间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假设10得到支持,假设5未得到支持。

综上,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素质从而间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 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所示,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存在着正向影响,其中大学生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大学生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就业能力包括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和多元技术能力。大学生素质在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与就业能力均有提升作用。对于高校来说,需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意识到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对大学生的其他素质,例如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体育课的课程安排中,应当给予体育课充足的课时,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做到多元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相对与以往的重视体育技巧的传授,如今的体育教育还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由于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道德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言传身教。在监督培养学生的运动情况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助,使其保持在身心健康的状态,即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保持着良好的身心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就业能力已经引起了大学生的重视,但是体育教育往往受人忽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其就业的影响。就研究结果而言,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应当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让其了解到体育课并不只是对其身体健康的有改善作用,更对其素质与就业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所以大学生参加体育课,不能仅以取得课程学分、完成课程任务为目标,还应充分接收体育课所学知识,重视体育课课程体验,有意识的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炯.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29-830.

[2]郭震.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4):168-170.

[3]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99-801.

[4]Fugate M, Kinicki A J.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employabilit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test of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e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1,81(3):503-527.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3):91-92.

[6]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130-133.

[7]蒋项辉.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8]Mitchell A G. Strategic Train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the State and enterprises[M].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98.

[9]刘维华.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影响探究[J].高教探索,2016(S1):5-6.

[10]Peter T. knight,Mantz Yorke. 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 Eurriculum[J].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02(8).

[11]刘赤符.大学生素质论[J].武陵学刊,2003,28(6):93-96.

[12]代秀云.浅析大学生素质结构与素质教育[J].教师教育论坛,2011(11):49-51.

[13]胡玉华,朱小毛.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30(11):72.

[14]李海珍.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0(11):191.

[15]谢燕.高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9):836-838.

[16]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Ability.Through the literature study of sports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hypotheses and constructs the structure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bility. On this basis,more than 400 questionnaires are issued to collect actual data, an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s a middle variabl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plays a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Abil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Ability;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0(a)-0164-05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8.164

①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社办项目“首都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17HZ00010)。

作者简介:

林立文(1969—),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羽毛球教育,体育教育。

刘颖琦(197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通讯作者: 童宇(1995—),女,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E-mail:1337183664@qq.com。

标签:;  ;  ;  ;  ;  ;  

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就业能力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