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建复原探究——以故宫景祺阁后院为例论文_马邝1,崔洁2

古建修建复原探究——以故宫景祺阁后院为例论文_马邝1,崔洁2

1身份证号码:14040219900615xxxx;2身份证号码:13030219870529xxxx

摘要:古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对象,对其的修复和复原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建筑设计中不能忽视的任务。文章结合北京故宫景祺阁后院修复的案例,对古建修建与复原进行论述,强调了在当代社会中古建修建复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建;修建复原;景祺阁

1古建修建复原的指导思想

对古建进行修建复原是为了传承其所在时代的文化。能让古建保持原有风貌的理论、办法、主张,应当坚持。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历史,一切从本体出发,特别要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考古学证据,而不能有丝毫的臆测,寻求妥善的修复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古建的破坏,极力维护古建筑原本的历史风貌,这也是我们对待古建修建复原唯一正确科学的态度。

2古建修建复原的原则

和其他文物一样,古建的价值就在于时间所赋予它的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且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因此,在修建复原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保持现状或者恢复原状的原则,以充分保存其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首先,修缮和复原的历史建筑部分要与原有留存的古建本体形成整体,不能不顾留存现状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而随意修改,要保持和古建总体上的和谐一致性,在有助于恢复的基础上不降低它的艺术和信息价值。

其次,在古建本体上增添任何部分都必须和原来遗存的部分有所区别,使人们能够区分哪些修复的是当代的东西,哪些是过去留存下来的原迹,以保持其历史延续性和艺术见证的真实性。

最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历史遗存,包括建筑屋顶、建筑立面开窗形式、木结构搭接方式、建筑材料等,反映的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留下的痕迹,有其独特的建筑技艺特征,在进行修建和复原时,必须做到尽量保存现状,如需要重新复原时,必须根据其历史特征恢复原状。

3景祺阁后院建筑修建复原研究

3.1景祺阁及其后院历史简介

景祺阁坐落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角,位于紫禁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中路北端。清乾隆三十六年建成,嘉庆七年和光绪十七年分别加以修缮保护。景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七开间,进深三开间,屋顶为歇山顶铺黄琉璃瓦。底层四面出挑外廊,前檐明间开门,次间开槛窗。

景祺阁后院内有建筑遗址,此遗址和清末的珍妃有很大的关系。珍妃和光绪帝提倡革新,惹怒了慈禧太后,珍妃曾被其幽禁于景祺阁后院殿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景祺阁后院西墙外即为珍妃井遗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景祺阁后院复原推算过程

3.2.1景祺阁后院遗址现状分析

景祺阁后院留存的建筑遗址为对称分布的两座三合院,院落整体保存较差,两座合院中的正殿及东院的西配殿和西院的东配殿主体建筑已不复存在,留存下来的只有建筑的台基,依稀可见的还有柱子的柱基。

院落的地面铺装大部分都被青苔覆盖,两座院落的外围院墙完整可见,两院遗址保存较好的为东院的东配殿和西院的西配殿,两座配殿基本保存了原有建筑风貌,并无后期加建的现代建筑,整体木结构为木质抬梁式,保存较好。配殿屋顶为卷棚顶铺琉璃瓦,面阔为三开间,进深一开间,明间开为步步锦扇门,次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琉璃瓦片以及木构门窗都是原有的建筑形制。整体的院落环境并无太大改动,由于主殿的建筑主体已经不复存在,人们无法直观地看出其建筑高度、屋顶形式以及立面开创样式,但是其所承载的有珍和清末外国入侵的历史不能随着主殿的消失而被人们遗忘。

3.2.2后院建筑遗址修复设计过程

要想修缮复原景祺阁后院的建筑遗址,让囚禁珍妃的旧址重现在后人眼中,使人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这段尘封的历史,首先要在原有遗址上重新修建后院的两座主殿和配殿。历经沧桑的文物建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时代的烙印,和它所具有的地域性,景祺阁后院建筑风格应保持整体一致性。根据景祺阁后院的建筑对称布置的特点,修复配殿较为容易,可根据保存较好的配殿来修复与之对称的另一半。被毁坏的配殿同样为卷棚顶铺琉璃瓦,面阔为三开间,明开间2.26米,两边次开间1.97米进深一开间3.28米,明间开为步步锦扇门,次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配殿建筑檐口高度为2.65米。根据原有留存的古建筑本体形式,来推断被毁古建筑的风貌,无论是建筑立面的开窗形式,还是建筑内部结构都可以和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达到高度统一,将古建修复的干预性降到最低,保护古建筑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主殿的修复较为困难,由于两座院落的主殿都以毁坏。并无可参考的建筑原样,只能根据现存遗址中的柱础分别测算出建筑的开间和进深尺寸。经过测量主殿面阔为五开间,明间和次间长为3.2m,两边的稍间开间较小为2.6米,进深一开间宽为4.2米,其平面形式如图4所示,室内明间地面原状保存其余各间重新揭墁室内地面。根据进深尺寸4.2米推算主殿的建筑的檐口高度约为2.96米以及木构屋架形式。正殿的建筑屋顶在总体上与景祺阁后院现存建筑保持和谐一致,也为卷棚顶铺琉璃瓦。正殿的门窗立面结合现存配殿和整个景祺阁的开窗形式,推断出正殿明间开为步步锦扇门,次间和稍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结合推算出的建筑檐口高度最终确定出景祺阁后院正殿的历史全貌。根据推测出被毁的两个正殿和配殿,景祺阁后院原本的的整体布局,形制规整对称布局的两座三合院。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由于古建的特殊性和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对其的修复和改造应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保留其固有的历史真实性,又能重新发挥出其璀璨的光芒,同时也要保证安全使用问题,让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古建的文化历史背景,看到人类进步的足迹。

参考文献:

[1]林道友.论古建筑修复中的若干问题[J].浙江建筑,2006(7):5-6..

[2]杨中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J].四川建筑,1995(1):25-27.

[3]曲志华.古建筑修复中缺失构件的原状推理[J].南方建筑,2006(9):75-77.

论文作者:马邝1,崔洁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古建修建复原探究——以故宫景祺阁后院为例论文_马邝1,崔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