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论文_任广骏

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论文_任广骏

南京玄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从进入了21世纪以来,传统造园艺术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园林分类的越来越细,其内涵与外延却是越来越大,远远超出源头造园界限,在现阶段,园林概念与传统的造园概念已相差甚远。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区域性生态园林的建设,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

前言

本文主要对生态原因这一个全新的、模糊的概念,结合了欧洲、日本等国发展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例,探讨了生态园林概念的侠义性与区域性。并且对区域性的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及其应遵循地原则进行探讨。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其理念

在现阶段,对生态园林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第一是认为提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作为园林绿地的三大效益之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海及北京等诸多学者在8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着眼于园林树木、草坪减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音等的功能。第二,认为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物的比例,在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绿地率及绿视率。在园林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多减少植物专类园,应用植物题材进行造景,建立疏林草坪、绿篱花坛等,以内绿色面积量较大,其生态水平就提高了。对生态园林的概念正确认识,是建设生态园林前提,虽在现阶段尚未一个准确的概念与范围,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生态园林是未来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侠义的生态园林

又称为生态公园、生态园、自然园、自然观察园。是70 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模仿自然景观、自然植被及自然环境的公园或园中园。

1.1.1欧洲的生态公园与自然固

1976年,英国的一个志愿者团体(ecology park trust) 在伦敦的市中心,建造了面积仅有0.8 hm2的第1个“生态公园”以后,接二连三地建造了很多以环境教育为目的的“迷体自然园”及“荒野庭园”。

1.1.2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

这种类型的自然生态观察园,目的是提高国民的自然 环境保护意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满足人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主要是以自然观察,自然教育为土,在日本,中小学都设有“自然观察”的课程,市民中也有很多自然观察的团体.,所以在公园巾设有模仿自然生 境或保护原有自然生境的自然观察路、自然观察角、鸟类观察园、昆虫观察同等,并已形成制度化。1993年初,日本全国就已达到30个。

1.1.3生态公园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欧洲的生态公园,还是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4态公园规划建设中注重的方面

创造多样性水边生物的生息地,引入水生、湿生植物的群落;保护原有水生生物的生息地;陆地绿化以恢复乡土树木群落为目标;再现地方性自然景观——引入野生草花群落。

1.2 广义的生态园林

又称为区域性的生态园林,其是一个城市及其郊区的区域范围自然生态系统或是绿地系统。其概念的范围大于生态公园,小于宏观范围的生态绿化。其基本理念是:在城市及市郊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夺问,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复合的人工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类一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2 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原则分析

2.1 保护原则

2.1.121世纪生态园林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因此,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捅查、分类、监测、评估等很重要,包括陆地、河川、湖泊、湿地等,这些是发展生态园林, 保护生物多样件绿地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情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含有丰富乡十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这些地带在恢复和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而有很大的潜力。

2.1.3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园林,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甜种是构成地方性植生景观的卡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牛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2.2 自然环境修复的原则

2.2.1自然生态园的建设

发展生态园林,不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应落实到实处。比如在城市的较人的公园的牛态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生态园或自然观察园。在日本、德国等所谓环境先进国,生态园林是都市公园的三个必要空间之,这个空间为:成人活动空间:草坪、广场、活动区等。儿童活动空间:浅滩、溪流、小桥等。是儿童体验自然、 观察自然、接近自然的空间,不是我们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场。遗留后代空间:自然生态系统及遗传因子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息空间,是现代人的禁人区域。

2.2.2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

应首先考虑地域的植物和植生的风土性、固有性。濒危种的保护:应将具有保护意义的野生植物的灭绝的町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建市具有丰富的生物问相互作用网络的植生。

2.3 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原则

2.3.1生态绿地的格局应是城乡结合一体化格局

建成区域性绿色生态网络.连接孤立状态的绿地,维持生物生息地的连接性和生物群体的种的多样性。为都市内外的野生生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迁移廊道,减少野生生物生存分布、迁移的不利因素。

2.3.2正确认识河川生态位置的重要性

建筑物密集、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中,河川逐渐成为城市中残存的“最后的自然圣地”。河川为水域、陆域、空域三界交接场所,广阔的连续的开放空问,多样化植生与动物群集残存的场所。也就是说,河川是生物群集最多姿多彩的推移带(ecotone),是陆、空、水的无机自然界与动埴物的生物界及人类文化囤之间相互关联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3 关于A城市生态园林风格及其特色的分析

在多年以来,国内园林界人士普遍认为:天津自然资源较差,不利于园林行业的发展。而且A城历史上也因其城市特点而没有留下什么名园,这里既没有名山名水,没有文人名上庭园;也没有壮观的皇家园林。因此,A城园林难以形成自己特定的风格与特色。近年来,生态同林的提出,对A城园林的发展无疑是个良机,它让我们看到了A城自己的优势。因为生态园林不是 市中有多少文化历史名园,多少古树名木,多少名胜古迹的概念,也不是片面强调“三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率)的概念。

3.1 生态回廊--A城生态园林发展的目标

A城生态园林应充分发挥A城的自然特色,形成水(河川、湖泊、湿地)与绿(郊区林地、城市绿地)的“生态回廊”。即:从郊野的自然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到都市的水系与绿地系统,形成野生生物的生息环境回廊。生态园林发展的目标A城生态园林应充分发挥天津的自然特色,形成水(河川、湖泊、湿地)与绿(郊区林地、城市绿地)的“生态回廊”。即:从郊野的自然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到都市的水系与绿地系统,形成野生生物的生息环境回廊。

3.2水--A城生态园林的命脉

历史卜天津水面众多,河流、湖泊、洼淀星罗棋布,大面积的湿地是天津的特色,也是天津的优势。比如A城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大古泻潮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85万hm2,宁河七里海湿地面积达9500hm2,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水生生物丰富,是鸟类迁移、繁殖、柄息、取食的良好环境。

结束语

在现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也是十分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生态问题,生态园林的建设将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田喜斌等.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1(19):758.

[2]薛霞.浅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J]. 现代园艺,2011(16):37-38.

[3]杨福良.浅析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路[J]. 福建农业科技,2011 (4):85-87.

论文作者:任广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论文_任广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