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灌浆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韦月梅

水利水电灌浆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韦月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水利电力工程处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而其中灌浆施工技术是建筑物地基工程的关键技术。在大坝坝基的加固及防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为今后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方便。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控制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复杂的施工技术,所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要想把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得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灌浆施工的预期目的。

一、灌浆施工中灌浆孔钻孔施工的控制要点

1.控制孔斜率

在对灌浆孔进行钻孔施工时,应做到孔壁与孔正直均匀,尤其是深孔帷幕灌浆施工时,在孔距不远的时候,就应该特别注重测斜工作。

2.控制钻孔顺序

不管是帷幕灌浆或者固结灌浆孔,在开展灌浆施工作业时,都要按部就班、逐步加密的施工程序来施工。首先进行第一序孔灌浆,逐步进行第二、三序孔的施工,根据这样的顺序把后序灌浆孔当做前序孔的检验孔,经过压水试验,从而检测吸水率,假如吸水率符合设计要求,那么灌浆施工可以省去。

3.控制钻孔与裂隙间的冲洗

在进行灌浆作业之前,首先,必须对钻孔与裂缝的裂隙进行冲洗,把裂隙间的石头粉与铁砂粉等杂物冲出孔外,因而使得浆液与岩石胶很好的进行粘合。其次,在冲洗过程中,通过运用钻杆带来的压力或气压缩进行吹洗轮流的施工,一般情况下,单一的冲洗孔都是用在比较完整且裂隙很少的岩层中。

二、灌浆施工的控制措施

1.控制灌浆浆液材料

通常的灌浆浆材料分别有:水、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把浆体制成长宽高都是7.07厘米的立方体试件,标准情况下养护一周,将它的执压强度应控制在五兆帕以上。浆体具有优良的可泵性、保水性。在施工过程中,假如浆体密度过稠就很难均匀地铺满板底的空隙,假如浆体过稀且干缩降大,那么为了预防浆体干缩,必须在浆液中适量加入膨胀剂。而流动度作为影响可灌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流动度越高那么可灌性就越大,反之,流动度越小,可灌性就越小。由于在现行灌浆施工规范中并未对此做出明文规定,我们可以与预制梁板压浆的施工经验进行对照,做水泥浆稠度实验漏斗,把浆体全部自由流完的时间当做流动度从而得到控制。

在相同标准条件下,进行不同水灰比和材料配比之间的试件强度和流动度结果,在水泥净浆中不掺减水剂,使得其流动性都优越于同条件粉煤灰水泥浆体。因此,对没有减水剂的水泥石,它的流动度应大于等于16s,而掺有减水剂的浆体中减少至12s,其流动度最大不超过26s。当然施工中浆体的流动度不能过小,控制在20到30s之间最合适,否则会出现漏水现象。

2.灌浆方式的控制

(1)纯压式灌浆

纯压式灌浆就是单纯的将浆液顺着灌浆管口压入钻孔,并没有进行返回循环,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裂缝很大的岩层且孔深不要太大,一般保持在10到12米就足矣。然后再把浓度较高的浆液开始灌注,然而这种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容易造成堵塞,使灰浆没法进行缝隙填充作业,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循环式灌浆

循环式灌浆一般分为孔口循环与孔内循环,当浆液在孔口开展循环工作时称作孔口循环,这是纯压式的一种循环方法。但孔内循环是孔内外两管间的缝隙进行循环且返回孔外。循环式灌浆法主要就是将浆液在孔段中始终保持流动状态,从而及时有效的减低颗粒沉淀量,提高灌浆的质量,因而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控制灌浆顺序

单次灌浆法,就是把孔一次性钻到底,再顺着钻孔的长度进行灌浆,这种方法只能在孔深在10米以内的孔进行灌浆,且只能在岩石裂缝小渗透水小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必须采用分段法对不同压力进行灌浆。

一是由上至下分段灌浆法,主要是采用压力较高的灌浆,从而获得优质的灌浆质量,及时有效的降低施工中所发生的事故率。

另外,在岩层倾角较为发育和岩层有些破碎的区域,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方法。施工工程中应最先考虑使用这种方法,钻孔深度处于在3到5米深的时候,立即对其进行冲洗、灌浆利压水,当灌浆凝固后,再开始下步灌浆施工,而这种方法的缺陷就是比较耗费时间,需要对钻机和灌浆等机械进行多次移动。

三是由下至上分段灌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把钻孔一次性钻好,且由下至上的进行分段灌浆,按照3到5米的距离进行分段,进行灌浆施工时辅以灌浆开展分段塞孔,并且在上段灌浆施工时要在下段施工结束时紧接着进行,这样就可以降低搬运灌浆设备所花的时问,从而加快施工速度,但这种方法的缺陷就是不能从全方位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只是适合在岩层较为坚硬与岩层倾角小的地方使用。

(4)灌浆技术的实施与控制

灌浆孔的大小应与灌注嘴的大小一致,大约是五厘米左右。灌浆顺序应从沉降量较大的地方进行,从远到近,从大到小。控制灌浆的压力应根据混凝土板存在的损坏和脱空情况而定。当在接缝处或其他注浆孔冒出浆液,就可认定该孔注浆施工完成,即不能再注浆,从而迅速移到另一注孔继续施工,压力应控制在l到4兆帕之间,并停留三到五分钟,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因此,在灌浆过程中,应观察相邻注浆孔的返水、排气、冒浆情况,防止灌浆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严格按照灌浆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施工,从而使得灌浆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三、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后质量控制措施

在灌浆施工工作中,必须全面关注施工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在工程完成后的二十八天内,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灌浆区的钻孔,做好压水实验,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观察岩芯的胶结情况,从而鉴定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仅凭压水实验来获知暖水率,以此作为唯一标准,从而对施工质量加以计价。

施工时,必须存蓄水之前,并按照以下顺序才能预计灌浆质量:一是认真检查工程的最初记录,对灌浆资料开展有效的分析讨论活动,设置检查孔,对帷幕和固结灌浆簧钻都要取岩芯,并观察胶绵的情况,所有的检查孔都要压球的试验,帷幕灌浆要检查钻孔的数量,要求按藏浆孔总数的百分之十布置,因结灌浆按百分之五布置。帷幕灌浆检查孔径应小于一百一十毫米,而固结灌浆检查孔应小于一百四十毫米;三是在对钻孔进行压水试验的时候,应该按照单孔压水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成三个压力阶段进行。但是,在试验之前,应该用相当于一点五倍左右的设计水头的压力,来进行压水的冲洗,从而获取稳定的流量。当吸水率数值在规定范围内,就说明灌浆符合要求。

结束语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建设过程,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施工也是一项繁琐、复杂而系统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具有娴熟的灌浆施工技能,根据不同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灌浆施工技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控制,不断研究水利水电灌浆工程的施工工艺,提高灌浆施工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周,谢玉林,张怀忠.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

[2]梁建柏.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04).

[3]林木祖.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控制过程研究[J].内蒙古水利 2010,(05).

[4]霍鉴强.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过程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1).

论文作者:韦月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灌浆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韦月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