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研究论文_蒋利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研究论文_蒋利华

蒋利华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初中这个时期还可以帮助初中生养成探究意识习惯,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探索研究能力,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普及归纳推理意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发现学习的规律,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58-01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算术类学科,其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解答算术类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逻辑思维建设。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思维就是归纳推理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并在不断地推理中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一、归纳推理意识的含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学习能力,这种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呈现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总结和归纳,找到一个规律性概念的过程或解决某一个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如果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提升数学知识的方法。因此,如果初中生想要找到最有效的规律解决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特殊性质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归纳推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归纳推理意识的重要教学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效结合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解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自己的传授的知识点。而利用归纳推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并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体系,同时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具备清晰的思路。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归纳推理的学习活动,并且获取相应的教学结论;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推理数学题目和答案,开拓自己的解题思路,提供一个新的解题方向。因此,将归纳推理意识融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学生还能将这种思维有效地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全面保障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策略

3.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为此要求初中教学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对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将自己疑惑的地方提出来,教师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重点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此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归纳和推理的意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会在预习环节归纳问题,之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推理对应的问题,进而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二次元方程的过程中,可以先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完成预习环节:“怎么样才能把方程式变成一元二次方程?”或者是“我们需要用什么定理支持方程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预习环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归纳和推理找到正确的答案。

3.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纳推理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推理意识。在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向学生普及培养归纳推理习惯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归纳课堂中的重点知识,自主推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习惯性地依赖老师或者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自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不断设计有价值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做几何图形辅助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课堂,让学生多找一些经典题目,并利用所学知识自行总结需要做的辅助线,并通过归纳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比如,利用辅助线平分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或者平分某个角等等。

3.3引导性总结

要想成功培养初中生的归纳推理意识,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手段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引导性总结,使其在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难题时,能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常识性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初中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醒某个学生在遇到比较难解的数学应用题时学会使用一些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并且按照教师的提醒利用所学的定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要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归纳总结,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归纳和推理习惯。教师要不断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而不仅是仅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以此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方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归纳推理意识[J]. 数理化学习,2018,000(004):P.17-18.

[2]冯会. 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J]. 南北桥,2018,(3):22.

[3]徐方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归纳推理意识[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4):17-18.

论文作者:蒋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研究论文_蒋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