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胃炎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研究论文_严学维

严学维

(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使用中药胃炎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56例、常规组56例,常规组应用3联药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治疗,干预组应用中药胃炎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半年、1年后,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没有显著的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胃炎汤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3联西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较快,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的应用。

【关键词】 胃炎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79-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1],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比较多样,如免疫功能的失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肝胃的不调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间断的或者连续的疼痛,该病对患者的食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在以往的治疗中大部分是应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在本研究中探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使用中药胃炎汤的临床疗效。具体的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3.12—2014.8就诊于我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其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在32~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3 4.15)岁。根据对其治疗的方法不同进行随机的分组:干预组56例,常规组56例。患者的一般指标(如年龄、体重等)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3联药物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3联药物的选择为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多潘立酮的用法及用量为饭前口服,每次口服10毫克,每天两到三次;奥美拉唑的用法及用量为每天一次,每次10毫克;克拉霉素的用法及用量为早晚各一次,每次25毫克,4周为一个疗程。

干预组:应用中药胃炎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干姜8克,莪术15克,半夏10克,黄芪15克,地鳖虫12克,煅瓦楞子30克,白术15克,丹参20克,海螵鞘3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连6克,蒲公英30克。每天用水煎1剂,分早晚进行服用,用药疗程为20天。

1.3 观察指标[2]

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情况。

1.4 评价标准[3]

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不适全部消失,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一切正常;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不适部分消失,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基本正常;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不适没有消失,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未恢复正常,甚至有恶化的倾向。

1.5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 干预组与常规组治疗后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较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

2.2 干预组与常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半年、1年后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没有显著的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如下。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中医学里属于痞满、胃脘痛的范畴[4],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等,该病表现为慢性的病程,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探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使用中药胃炎汤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较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半年、1年后,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没有显著的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中药胃炎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良好治疗效果,方剂中的干姜可以祛寒温胃,避免寒凉对胃的刺激;海螵鞘、煅瓦楞子对胃酸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改变胃内的微环境,加快幽门螺杆菌的死亡;地鳖虫、莪术、丹参对微循环具有改善作用,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由此可以加速炎症的消退;陈皮、半夏、茯苓、白术、黄芩能健脾、和胃、化湿,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可以除邪杀菌;总之,胃炎汤具有活血祛瘀、治酸和胃、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中药胃炎汤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3联西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较快,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曾浩.健脾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49-50.

[2] 肖潞德,叶人,吴晓东等.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16):2431-2436.

[3] 童跃安.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93-94.

[4] 车光锡.自拟香砂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6):45-46.

论文作者:严学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中药胃炎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研究论文_严学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