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_唐娟

分析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_唐娟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的表现。方法:从我院中选取有过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患者共74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74例患者按照其临床诊断的结果、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长、前列腺增生的体积大小以及试验的结果进行分类,一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定义为I度增生、II度增生和III度增生。其中I度增生有21例;II度增生有34例,III度增生有19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试验方法,即在为期四周的治疗期内,根据EPS培养的结果,通过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试验期结束后,结果表明前列腺增生为I度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32%,前列腺增生为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达35%,而前列腺增生为I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仅为12%,这说明前列腺增生为III度时,这种治疗方法下治疗的成功率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为I度和前列腺增生为II度,并且P<0.05,说明结果具有指导现实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间越长,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就会越大,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越大治疗效果就会越差,即慢性炎症所患的时长与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成正向的相关关系(P<0.01),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与治疗成功率成反向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来说,对慢性炎症的治疗要尽早,否则将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越来越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慢性炎症患者和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要加强对慢性炎症的临床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慢性炎症;前列腺增生;临床关系

引言

慢性炎症和前列腺增生症都是比较常见的男性生殖器疾病,一般来说,高发人群是四十五周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尤其是六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身体素质开始下降,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这时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增长,经过实证和经验分析,慢性炎症和前列腺增生症存在着一定的临床相关性,对慢性炎症和前列腺增生症这两种男性常见疾病的关系研究是关注男性健康的重要方面,因此本院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选取本院7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医治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74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年龄在50岁到70岁之间,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程在3到12年之间,平均的病程是5.6年。在74个研究对象中有56人患有慢性炎症,将74例患者按照其临床诊断的结果、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长、前列腺增生的体积大小以及试验的结果进行分类,一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定义为I度增生、II度增生和III度增生,I度增生为轻度、II度增生为中度、III度增生为重度。其中I度增生有21例;II度增生有34例,III度增生有19例,并且在74个研究对象中患有合并前列腺炎的13例。

1.2临床方法

在对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长、前列腺增生的体积大小进行分组后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提取一小部分作为试验标本进行检查,主要观测组织病理的变化从而检查慢性炎症影响的状态和已经影响的程度。在检测完每组研究对象的慢性炎症对前列腺增生症的影响程度后,要对每组研究对象进行EPS培养,EPS培养进行后要针对培养的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方案。治疗期是四周,这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得到更加科学的结果,因为时间太短可能会因为变化下难以观测,但是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因此选取四周作为治疗期。在治疗期内,要对每组研究对象施以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种类一般是选取喹诺酮和磺胺,这是由以往的临床经验得出的,这两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炎症。在四周的治疗期过去之后,需要根据临床治疗的记录分析慢性炎症和前列腺增生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讨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数据分析结果

将临床跟踪记录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为I度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32%,前列腺增生为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达35%,而前列腺增生为I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仅为12%,这说明前列腺增生为III度时,这种治疗方法下治疗的成功率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为I度和前列腺增生为II度,并且P<0.05,说明结果具有指导现实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间越长,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就会越大,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越大治疗效果就会越差,即慢性炎症所患的时长与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成正向的相关关系(P<0.01),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与治疗成功率成反向的相关关系(P<0.01)。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为I度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32%,前列腺增生为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达35%,而前列腺增生为I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仅为12%。前列腺增生为I度和II度的患者治愈成功率远高于前列腺增生为III度的患者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另外患有慢性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没有患慢性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差,这说明慢性炎症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诱因之一,同时慢性炎症还会影响整个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过程。

2.2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影响

研究对象中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程在3到12年之间,平均的病程是5.6年。并且在74个研究对象中有56人患有慢性炎症,在经过EPS培养和抗生素治疗之后发现56例慢性炎症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比没有患慢性炎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在进行细胞分析之后发现,慢性炎症具有的易复发性会影响对前列腺增生病症的治疗效果,一方面慢性炎症如果没有被治愈,慢性炎症作为前列腺增生病症的诱因之一,会影响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慢性炎症没有被治愈,即便是完成了为期四周的治疗过程也会在慢性炎症的影响下加大前列腺增生症复发的可能性。

3讨论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对象是从我院中选取有过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患者共74人,并且将74例患者按照其临床诊断的结果、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长、前列腺增生的体积大小以及试验的结果进将患者分为三个小组,并且分别定义为I度增生、II度增生和III度增生,I度增生为轻度、II度增生为中度、III度增生为重度。其中I度增生有21例;II度增生有34例,III度增生有19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试验方法,即在为期四周的治疗期内,根据EPS培养的结果,通过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试验期结束后,观测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提取一小部分作为试验标本,并且进行临床记录,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前列腺增生为I度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32%,前列腺增生为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达35%,而前列腺增生为III度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仅为12%,这说明前列腺增生为III度时,这种治疗方法下治疗的成功率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为I度和前列腺增生为II度,并且P<0.05,说明结果具有指导现实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慢性炎症患病的时间越长,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就会越大,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越大治疗效果就会越差,即慢性炎症所患的时长与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成正向的相关关系(P<0.01),而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与治疗成功率成反向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来说,对慢性炎症的治疗要尽早,否则将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列腺增生的增生体积越来越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慢性炎症患者和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要加强对慢性炎症的临床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年龄偏大的男性更要注重对慢性炎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李世文,郑航,张卫兵,胡万里,郑新民.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4):56-58.

[2]常德贵,李广森,张培海,吴天浪,梅雪峰,曹军,高坪.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9):19-20.

[3]唐来坤,卢国君.慢性前列腺炎与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5(10):891-892.

作者简介:唐娟(1986.8—),护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

论文作者:唐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分析慢性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_唐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