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论文_郭琳

浅析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论文_郭琳

(国网中宁县供电公司 宁夏中宁 755100)

摘要:伴随我国电网系统的日益发展,配电线路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变化。电网中的配电网其线路结构的采用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形势下对配网的技术改造与管理应面向专业化、精益化、多元化与智能化方向实施拓展。传统的构建电网形式中因构件细小且繁多复杂,在运作之时经常因细小局部构件发生故障致使整个电网出现故障,所以在当前运维管理与建设改造中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重视,并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优化设置。

关键词:配电网;运维管理;建设改造

一、配电线路建设与改造应当以新建新路为主,减少供电半径为首选要素

县级供电公司因地理条件限制,多数线路为单辐射形式,所带客户也多为农业客户,少部分线路为工业园和城镇客户供电。因此线路负荷普遍不均匀。在该类现状下,线路建设和改造应当以变电站新出线路的方式进行实施。新建线路设计按照双回及以上设计,充分利用线路走廊。通过新出线路的方式在割接负荷的同时降低了原线路的运行电流,缩短了供电半径,同时开辟了新的供电通道,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

二、配电线路建设和技术应当加强“手拉手”联络,凡备条件的线路应当在实现联络的同时实现配电自动化

县级供电公司受变电站布点和10千伏线路通道的限制外,站点布置较少、线路通道协调工作难等方面。特别是城区和农村一些分支线路,变电站更是难以覆盖全部区域,使得线路半径普遍较大。运维检修人员巡线和排除故障的时间较长。因此在线路建设和技术改造时,要“先主干线路,后分支线路”进行改造,对于具备联络条件的两条或者多条线路应当建立联络关系并实现配电自动化。

形成联络关系后,调控配网抢修指挥班根据线路实时的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线路末端低电压、线损偏高等问题。同时可以在一条线路故障时短时间内代供非故障区域,大大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可以最大限度上提高线路的可控、能控和在控能力,能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缩小停电范围,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能用最短的时间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大大节约人力和物力。并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低压台区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

通过2013年夏季爆发式增长的低压用电负荷可以发现,原有的低压供电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增长的低压用电需求。2013年夏季烧毁的配变负荷开关和低压电缆告诉我们,不断增容的变压器不能从本质上解决低压供电紧张的问题。台区单配变运行在负荷高峰期,配变负载率偏大,长期高负荷运行,低压负荷开关、电缆等承受着巨大的负荷电流,不仅造成线路低电压、线损高、投诉多等问题,也往往造成线路跳闸和低压负荷开关、电缆烧毁等事故,造成抢修人员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人力和物力均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也给安全管控带来很大风险。

通过配电台区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可以在一定低压供电区域内从最大限度上缓解上述问题。通过新建台区,可以将原来一台配变承载的负荷合理分配到2台或者多台配变上,原来单台配变的负债率降低,低压供电半径减少、低压线损减少、电压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原低压线路无需同步进行改造和更换,发生单台配变故障时,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降低了费用,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便于管理和技术改造模式。

四、配电网运维管理与建设改造原则分析

1、建设改造以新建立线路为主并减小供电半径

许多配电企业因受限于地理条件,线路多数为单辐射类型,所带客户通常也多是农电客户,而少部分是为城镇与工业园客户进行供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此线路负荷不均匀的普遍性,在这一现状条件下,对线路的建设与改造必须以新建变电站线路方式来开展实施。对新建线路的设计要依据双回与以上进行设计,对线路走廊充分予以利用。利用新出线路方式,在对负荷进行割接的同时也使原来线路运行电流得以降低,使供电半径缩短,并且也开辟出新的通道线路,从根本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2、加强线路间的联络原则

配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需要强化线路之间的联络,条件具备的线路需要在联络供电实现的同时来使配电的自动化得以实现。基层配电因受变电站布点等因素制约,有较少的站点布置,尤其是在农村区域,变电站则更难以在全部区域进行覆盖,使线路的供电半径较大,从而使从事运维检修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巡线与排除的时间过长。所以,在对线路进行建设改造之时,具有联络条件线路的两条或多条需建立起联络关系且要实现配电的自动化。在联络关系形成后,调度将按照线路实时负荷状况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及时调整,这可使线路末端低电压与线损过高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并且可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的短时间内,由非故障区进行代供,使线路供电可靠度得到提高。配电实现自动化能提升线路的能控、可控与在控性能,对所存问题可提前发现,从而更大程度缩小停电区域范围,并减少人工操作时间,以最短时间对故障区域供电进行恢复,节约物力人力,并使供电可靠度得以提高。

3、建立健全配电网管理的专业化部门

供电企业可以在相应的运行维护检修部门下设立配电运检班组,该配电班组交由检修运维部门进行指导。对于从事运检相关业务计划与实施的工作,要对相关工作执行结果进行及时追溯与落实,这样可使工作效率提高,从而真正实现管理专业化。在运维抢修部下设立城区专业配电班组与农村专业配电班,以对配网线路的专业性检修、巡视与抢修等工作进行负责,并能对供电所按时开展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通过该方式,不但能使配电管理者工作压力得以缓解,也可防止由于各供电所能力差异致使不同结果产生,使问题真正被发现并解决。建立配电运检的业务班组相当于为运行单位配备了一个管家。运行维护检修部门管理者有足够精力去对抢修指挥组与各个配电运维组进行调度以开展相关的配电运检任务,并对执行结果进行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还能对供电所与相关班组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从而保证配电运检的各项工作能得以落实,使配电管理专业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进而使配网运维步入良性循环过程。

4、低压台区其建设改造需坚持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

通过去年夏季低压用电载荷的爆发性增长能够看出,低压供电的原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对低压用电迅速增长的需求。去年夏季配变与低压电缆的烧毁告诫我们,变压器的不断增容无法在本质上对低压供电较为紧张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台区的单配变在负载高峰期运行,会造成配变负载率的偏大,而长期高负载运行,使电缆与低压开关等承受了巨大负载电流,这不仅会导致线路电压较低、线损较高、投诉较多等问题,通常也会引发线路跳闸与烧毁电缆等故障,致使大幅增加抢修人员的工作量,使人力物力都承受了较大压力。利用台区建设与改造能在一定低压供电范围内使上述问题得到最大可能的缓解。利用新建台区能将原有的一台配变所承载负荷合理分配至两台或多台的配变上,使原来的单台配变负载率减小,并降低供电半径,减少低压线损,使电压质量得以提高,对原有低压线路不需同步实施改造更换,单台配变发生故障时,将不会引起大范围停电。在该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也使费用降低,并使供电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结束语

通过上述管理模式的建设和改造思路的变化,相信作为县级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能力从本质上有一个飞跃和提升,顺应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工作思路和新要求,使得配电网各项运行指标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优质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吕津荣.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技术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3,(5)

[2]姜慧.浅析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J].电子世界,2014,(16).

[3]古镔.配电网建设改造优化方法探讨[J].硅谷,2014,(18).

论文作者:郭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浅析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论文_郭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