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心得小谈论文_鲜斌

语文学习心得小谈论文_鲜斌

甘肃省康乐县康乐中学 731500

“……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是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诗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作注解时,将“啾啾”一词解释为“马叫的声音”,笔者认为实属不妥,很有商榷的必要。

以前讲《木兰辞》,隐隐觉得对“啾啾”一词的注解似有不妥,因不敢冒然怀疑权威之言,未敢探究,给学生释疑时,也只咬定注解,含糊而过。事过几年,重读该诗,对“啾啾”注解为马叫的声音益增疑惑。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想法,斗胆质疑,与诸同仁商榷。

《木兰辞》无名氏作,选自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虽然经后来文人润饰,但仍不失北方人民勇武、刚健、朴实之风貌。我们且先从诗意来看“啾啾”该做何注解。原诗句是这样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不但可以泛指“胡人的战马”或北方民族“入侵的骑兵”,往往也指汉军部队中从北方少数民族招募而来的“骑兵”。汉唐以来习惯称之为“胡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骑”在古代汉语中注解为“一人一马为一骑”,是人与马的合称,是量词。若如教材所注解“啾啾,马叫的声音”,何不做“燕山胡马鸣啾啾”,自然可通了?

再者,“啾啾”是胡骑“鸣”出的,如上言,到底是马背上的骑兵在“鸣”呢,还是那骑兵的胯下战马在“鸣”呢?而骑(ji)明明又不可分。假使把胡骑作“胡马”讲吧,那么是哪匹马能够发出“啾啾”的鸣声呢?放眼文海,但凡言马鸣者,说“马萧萧”、“马咴咴”的文字倒是有的。

为了释疑,笔者近年来多方探求,阅读古人诗文及典籍,力求有所收获,现一一道来。对于“啾啾”,秦代李斯《仓颉篇》认为:啾,众声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啾,小儿声也;宋代《广韵》,啾,“唧,小声”;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为“啾”注解:啾,小儿声也。《辞海》对“啾啾”则注释为:一、歌吟;二、声音众多。

那么, “啾啾”一词究竟该作何解释呢?笔者又翻查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啾啾”主要有以下义项:

一、鸟兽虫的鸣叫声。如屈原《楚辞·九歌》:“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再如《古乐府·陇西行》:“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义鼠》:“蛇出,吐死鼠於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这里的“啾啾” 都应该作各自所出现的或鸟或兽的鸣叫声来讲。

二、吹奏管乐声。如晋潘岳《闲居赋》:“管啾啾而并吹。”

三、形容凄厉惨然的叫声。如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猿的“啾啾”声,鬼的“啾啾”声,与马叫声是没有相似之处的。 现代作家管桦的《不要让汽灯灭了》中:“时常有一颗两颗流弹,啾啾的从房顶飞过去。”则纯粹是子弹划破空气的拟声词了。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木兰诗》中“啾啾”可以有以下三种解释:

一、有可能是骑兵的声音。北方胡兵在巡逻放哨时发出的联络口哨从远处传来,听起来似乎是“啾啾”之音。

二、有可能是胡人骑兵口中吹出的胡笳发出的声音。如:晋潘岳《闲居赋》:“管啾啾而并吹。”

三、也许是胡马衔枚而走,鸣声受到压抑,也有可能发出这种“啾啾”声。

参考文献

[1]《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版。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论文作者:鲜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语文学习心得小谈论文_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